舊石器時代
山西
新絳縣三家店發現的一件“蚌製品”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介殼製品,其時代在中國
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五萬年以前。寧
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曾發現用鴕鳥蛋皮磨製而成的圓形穿孔飾片,皮片並染成紅色;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發現穿孔蛤殼,鴕鳥蛋皮扁珠;北京山頂洞人遺址發現有海蚶殼(亦寫成蚌殼)飾。這些發現表明,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介殼器的生產製作已逐漸成熟。
新石器時代
北京“
東胡林人”墓中發現的蚌飾,是華北地區
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最早的介殼器製品之一,與其時代差不多的華南地區新石器早期文化,如廣東陽春獨石仔、封開黃岩洞、翁源青塘等遺址均發現了諸如蚌刀之類的蚌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長江流域地區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目前尚未見到介殼器製品。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至晚期,象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馬家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黃河、長江流域的絕大多數遺址,都不同程度地流行有介殼器製作的習俗。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的遺址,尤其是
貝丘遺址,更可視作是盛行介殼器製作習俗的突出代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介殼器製作,主要體現在生產工具和裝飾品上。
二里頭、二里崗、殷墟文化和
西周時期的考古遺址與墓葬,除毫不例外地發現較大量的生產工具、裝飾品等介殼器外,尚以發現較大量用於占卜的龜甲片而區別於前此時期。這些現象說明,
夏商周三代介殼器的製作、利用習俗不僅十分流行,而且發展出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