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形綱

介形綱

介形類全身由兩瓣石灰質的殼所包被。身體不分節,但根據肢體分為頭、胸兩部分。頭部肢體共4對,即第一觸角、第二觸角、大顎和小顎。胸部肢體共3對,即顎足、步足和清潔足。胸部之後僅存尾叉1對,無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介形綱
  • 拉丁學名:Ostracod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包含分類,

形態特徵

介形綱(Ostracoda)動物身體很小,體長一般不超過0.5毫米,最大達23毫米。頭胸甲由兩瓣介殼構成,整個身體完全包被在殼瓣內,兩介殼有閉殼肌,背面具絞合脊(鏈)相聯結,有的種類還有齒,腹面開啟,兩殼對稱或不對稱,介殼有一定程度鈣質化,表面常有各種突起和雕紋。壯肢目的種類,在殼前下側具一觸角凹(缺刻),可使第2觸角自由伸縮,幫助游泳。
身體分節不明顯,末部向腹面彎曲,末端具尾叉,形狀隨種而異。浮游種類通常呈三角形,其腹面具爪狀硬刺,便於游泳,而底棲種類常為細長柱狀,僅末端有爪,用於爬行。附肢最多不超過7對,第1觸角單支型分4~7節,具運動、感覺等功能,雄性較發達。第2觸角一般呈雙支型,內肢較小,雄性有時形成執握器,外肢較強大,具發達羽狀毛,用於運動。大顎的形狀隨種類而異,觸鬚呈雙支型,外肢細小,內肢有的呈足狀,用於爬行,有的可執握食物,或協助咀嚼食物。
大顎後面為口後附肢,數目隨種而異,壯肢目尾肢目為4對,簡肢目為3對,分肢目為2對,呈單肢或雙肢。第一口後附肢為小顎,雙支型,形態多變;第二口後附肢隨種而異,在海螢科稱第2小顎;在腺介蟲科和海介蟲科稱顎足;在擬介蟲科稱第一步足。第三及第四口後附肢一般呈足狀,末端具爪,用於爬行,有些種類第4口後附肢細長,扁薄而彎曲,用來清洗其他附肢和介殼內壁。多數無鰓,少數具片狀鰓,如Asteropidae有鰓7對。
介形類的口位於大顎之間,食道短,中腸包括胃腸,後連直腸,肛門多數開口於尾叉背面,在壯肢目開於尾叉腹面。觸角腺和小顎腺為排泄器官,另有一對腺體開口於第1觸角基部附近,功能未明。少數種類具片狀鰓結,沒有鰓的種類,靠體表營呼吸。在壯肢目具一小囊狀心臟,具有側心孔和前心孔,一般僅有前動脈和腹側動脈,血液在殼瓣之間循環。腦神經節位於體前端,由圍咽神經與腹神經索相連。多數具單眼,壯肢目多數種類具一對無柄複眼。雌雄異體,雌性具 1對卵巢,輸卵管常成對,生殖孔常開於末對附肢之後。納精囊向外以交接孔相通,內與輸卵管相連。雄性精巢多由4長葉組成,輸精管後段為射精管,陰莖位於尾叉的前方腹面,輸精管不開口於陰莖,通過兩個陰莖之間為生殖孔。
多數種類雌性卵產出後藏於身體背面兩殼之間,有的直接散布在水中,孵出的無節幼體具介殼,經數次蛻皮,肢體數逐漸增加,達到成體。

棲息環境

介形類在海洋中從沿岸到4000米深海底都有發現。在淡水的河川、湖泊以及高山湖泊都有分布。
多數種為底棲,少數營浮游生活。沿海一些魚類在一定時期常大量吞食介形類,是經濟魚類的主要食料。同時介形類有許多化石種類,對於指示海底石油資源的勘探和地質年代的確定,以及海洋古生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介形綱介形綱

包含分類

介形綱 Ostracoda
壯肢亞綱(Myodocopa
壯肢目 Myodocopida
壯肢亞目 Myodocopina
-
海介蟲目 Halocyprida
肢足亞目 Cladocopina
海介蟲亞目 Halocypridina
葉足亞綱 Phyllopoda
簡肢目 Platycopida
-
尾肢目 Podocopida
白德肢亞目 Bairdiocopina
-
浪花介蟲亞目 Cytherocopina
-
達爾文介蟲亞目 Darwinulocopina
-
腺介蟲亞目 Cypridocopina
-
印介蟲目 Sigilliocopina
古介形亞綱 Palaeocopa
古介形目 Palaeocopida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