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縣誌》是2012年2月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介休縣誌
- 作者:侯清柏
- 出版時間:2012年2月
- 頁數:2048 頁
- ISBN:9787203075592
- 定價:680 元
《介休縣誌》是2012年2月出版的圖書。
崇賢村,俗稱窯子頭,因早期定居於此者多依塬鑿窯而居,且地處東南部丘陵的盡頭而得名。村名來歷 《介休縣誌》記載:“秦王廟,在崇賢村,因唐太宗為秦王時(唐高祖李淵稱帝時封為秦王),討劉武周駐兵於此,建廟以祀”。唐太宗...
介休五嶽廟位於介休市城內東大街草市巷。明景泰七年建,清乾隆十五年毀,二十八年重建(見《介休縣誌》第三卷),是一處建築宏偉的道教古建築群。介休五嶽廟(第六批國保)時代:清 地址:介休市城內東大街草市巷 廟坐北朝南,總面積為...
《乾隆版介休縣誌》19、賢令史公 史公名記事,子義伯。明萬曆年間進士,陝西渭南縣人。萬曆二十四年任介休知縣。在任四年,修渠鑿井,整頓水規,建文峰高塔,創綿山書院,大旱之年,捐俸賑災,又因邑民過於奢華,崇敬佛教,市利而...
介休縣誌,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方面的著作,還有建國以來《人民日報》、《山西日報》、《國務院公報》、《山西政報》等報刊合訂本,這些資料記載了各個歷史時期發展狀況,介休的歷史變遷,為我們各項...
尉遲恭駐守介休近一年,很可能有時間也有必要建一個“易守難攻、退避有路”的城堡。但尉遲恭後來被說降,只好廢棄地道。古堡逐漸變成了單純的居民村落。奇怪的是,史書和《介休縣誌》各種版本找不到構築張壁堡的片言隻語,查遍縣城及...
另外,據史籍,介休鄉民樸直,急貢賦不敢後;士懼禮法,重氣節與清廉。但邑人中也有競相與奢和崇佛重禱之陋習。據歷代《介休縣誌》記載,介休較大的寺廟堂祠有149外之多(含佛寺77處,道觀47處),香火盛俗,昭昭若揭。所獲榮譽 ...
三佳鄉西湛泉村得名於泉,據《介休縣誌》載:“池泉在湛泉之西,湛者指泉水清澈也”村莊位於泉之西,故名。山西省介休市三佳鄉西湛泉村 村情概況 三佳鄉西湛泉位於介休城東5公里處,緊鄰張義線,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全村現...
介休縣誌》。任介休知縣五年,勤於民事,嚴抑強宗,興利除弊,教養兼至。現史公塔仍巍然屹立。離任後升兵部主事,改雲南道監察御史,歷光祿寺少卿等職。越百年後,介休民眾在縣城西北隅修建八層塔一座,名史公塔,以示紀念。
鹹亨涌黃酒,清朝鹹豐年間創于山西介休義安村,興盛於清晚期和民國初期,據介休縣誌記載,曾於民國18年(公元1929年)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民國初年曾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十二個國家。一、造價 鹹亨涌是黃酒中的貴族,售價較貴。其...
~前636年待考,亦稱介子、介之推、介推,另外還有姓王名光之說,西周晉國人(今山西介休),生年待考。介子是公子姬重耳(獻公子、晉文公)的微臣。據《介休縣誌》記載,“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之不...
按照清朝年間所撰的《介休縣誌》的記載,剌氏的高祖剌子成曾在山西介休任知縣,為介休剌氏家族的第一代,至今已發展到第二十四代。第二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古代中亞花剌子模國,屬於以國名漢化改姓為氏。花剌子模國,即古...
太谷縣誌[民國]重修平遙縣誌[康熙](膠捲)重修平遙縣誌[康熙]平遙縣誌[光緒]靈石縣誌[萬曆](膠捲)靈石縣誌[嘉慶]靈石縣誌[民國]壽陽縣誌[康熙](膠捲)壽陽縣誌[乾隆](善本)壽陽縣誌[光緒]祁縣縣誌[康熙](抄本)祁縣縣誌[乾隆]介休縣誌[...
《介休縣誌》:“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大同志》:“二十日,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麵、柴炭等物。”農曆正月二十五是倉神(倉官)的生日,屆期與糧倉有關的行業和民間均要設供...
趙國忠乾隆年修《澠池縣誌》提要 張曉彤嘉慶年修《漢陰廳志》提要 羅康泰嘉慶年修《西域總志》提要 侯穎嘉慶年修《介休縣誌》提要 羅康泰《新疆識略》提要 趙國忠道光年修《尉氏縣誌》提要 於蘭生嘉慶年修《成都縣誌》提要 馬春燕道光年...
清乾隆《臨汾縣誌》清光緒《盂縣誌》清康熙《祁縣誌》清光緒《交城縣誌》清光緒《壽陽縣誌》清光緒《平定州志》清光緒《平定縣誌》清光緒《蒲縣誌》清道光十年《大同縣誌》清乾隆《趙城縣誌》清光緒《崞縣誌》清嘉慶《介休縣誌》清光緒...
清乾隆《臨汾縣誌》清光緒《盂縣誌》清康熙《祁縣誌》清光緒《交城縣誌》清光緒《壽陽縣誌》清光緒《平定州志》清光緒《平定縣誌》清光緒《蒲縣誌》清道光十年《大同縣誌》清乾隆《趙城縣誌》清光緒《崞縣誌》清嘉慶《介休縣誌》清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