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亮

仇亮

仇亮(1879—1915),字韞存,湖南省湘陰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生性篤實、意志軒昂;少年時期能文善詩;青年時期留學日本,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先後編輯過《遊學譯編》、《民報》、又與留日學生陳家鼎楊毓麟寧調元等人創辦《漢幟》等報刊,宣傳民主革命;1905年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09年仇亮回國後,先在清政府軍咨府任職,1910年被派往山西太原督練公所任督練官;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仇亮策動新軍回響,太原光復。中華民國成立後,仇亮任陸軍部軍衡司長。南北議和後,仇亮辭去軍衡司長一職,創辦《民主報》。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身亡,袁世凱復辟陰謀日益暴露,仇亮前往上海謁見孫中山和黃興,共謀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凱稱帝野心猖獗,激起全國人民聲討,仇亮憂心如焚,決心再去北京進行革命,不料被袁世凱偵知,不幸被捕。仇亮在獄中屢遭刑訊,但始終堅貞不屈,賦絕命詩六章以寄志,視死如歸,以身報國。1915年6月9日,仇亮在袁世凱復辟稱帝的逆流中英勇就義,終年3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仇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湘陰縣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15年
  • 職業:革命黨人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
人物簡介,生平介紹,

人物簡介

仇亮(1879—1915),字韞存,湖南省湘陰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性篤實、意志軒昂;少年時期就能文善詩;青年時期即留學日本,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先後編輯過《遊學譯編》、《二十世紀支那》(後改為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又與留日湖南籍學生陳家鼎、楊毓麟、寧調元等人創辦《洞庭波》(後改名《漢幟》)等報刊,宣傳民主革命;1905年加入孫中山、黃興在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同盟會員中的“鐵血丈夫團”成員。從此,仇亮以文武兼備的才智投身於推翻滿清封建專制統治的革命鬥爭。
1909年仇亮回國後,先在清政府軍咨府任職,1910年秋被派往山西太原督練公所任督練官;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仇亮策動新軍隨即回響,親率革命軍圍攻巡撫衙門,太原光復;中華民國成立,仇亮任陸軍部軍銜司長。
南北議和,政府北遷,仇亮辭軍銜司長職,創《民主報》於北京,以輿論針砭袁氏弊政。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凱派特務刺殺身亡,袁賊復辟陰謀日益暴露,仇亮前往上海謁見孫中山和黃興,共謀二次革命;《民主報》先以宋案抨擊袁賊,受軍警迫擾,繼而二次革命事起,乃被查封,亮潛離北京回湘。1914年,袁世凱鎮壓了二次革命後,稱帝野心猖獗,激起了全國人民的聲討,仇亮憂心如焚,決心再赴北京進行革命,不料被袁賊偵知,不幸被捕入獄。仇亮在獄中屢遭刑訊,但始終堅貞不屈,賦絕命詩六章以寄志:自比文山,視死如歸,以身報國。1915年6月9日,仇亮犧牲於袁世凱復辟稱帝的反革命逆流中,時年36歲。

生平介紹

人物傳記
《記外祖父仇亮在辛亥革命和討袁運動中的貢獻》
我的外祖父仇亮,1879年陰曆五月十六日出生於湖南湘陰縣歸義鄉下馬橋(今汨羅市城郊鄉上馬村)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仇亮的父親和伯父都是秀才,仇亮的父親叫仇道南、號味恆,同盟會會員,曾赴日本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班學習,回國後曾任教於長沙明德中學,並創辦了湘陰師範,1912年初被委任為湖南省圖書館館長,1920年病逝。外祖父仇亮幼年聰穎,伯父教他作文章,父親教他讀經史;習文以韓愈為宗,做詩就學杜甫;對詩詞古文頗有造詣,對“八股”也用了很多功夫;13歲應童子試,列甲等第一名;16歲進學,成了年輕的秀才;隨後就讀於長沙求實書院,潛心研讀王船山、黃梨洲、顧亭林的學說,培育了強烈的民族思想。①
1903年2月外祖父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先在日本宏文學院學習文學,因悟“革命非武力不為功”,兩年後轉入振武學校學習軍事,畢業後再考入日本士官學校繼續深造,四年後畢業回國。
1904年外祖父與羅傑、余煥東、趙僚等,組織了“新華會”;同年秋又與劉道一、秋瑾等參加了馮自由等在日本橫濱所組織的“三合會”(又稱三點會),秘密從事反清活動。②此時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創立了“華興會”籌備起義,外祖父得悉,就與趙僚、仇鰲三人兼程回國,準備參加行動。不料到了上海,得知長沙起義因事先泄密失敗,馬福益被捕就義,黃興、劉揆一、宋教仁、陳天華等幸免於難,逃匿上海租界。11月7日外祖父與黃興、蔡鍔等三十九人,集合於上海英租界餘慶里8號,決定:“擬即日分途運動大江南北之學界、軍隊起義於鄂寧等處,不旬日聲勢大振。”黃興對外祖父及仇鰲等說:“湖南的組織未散,基礎還在,仍可回去,繼續進行。”外祖父與仇鰲、趙僚三人依照黃興的指示,轉道湖北回湘。同年12月外祖父與黃興、宋教仁、程潛等百餘人組織同志會,從事民族革命。③
1905年外祖父與陳天華、劉揆一為革命一事會見了孫中山,先生勉勵他們說:“革命是艱苦事,要流血。”8月20日,同盟會經籌備後正式成立,外祖父被選為湖南分會會長。當時湖南籍留日學生多由他介紹或主盟加入同盟會。如程潛、鄭先聲、黃覺生、李燮和、張宏楚、張昭漢、王峰、文國陶、文大炎、吳孫懿、楊時亮、方肇祺、喻義、胡國梁、鄧澤、方德璠、劉枚、覃振、曠若各、周之漢,山西的楊亞東、謝崇飛、江西的鐘大群等。④程潛入會後不久,外祖父還引他到日本東京赤阪區靈南阪日本人阪本金彌宅謁見了孫中山先生。先生態度和藹可親,與他們談話諄諄不倦。程潛請孫先生面呈方略,先生指示三點:一、首先打敗自己腦海中的敵人,拋棄富貴利祿觀念,樹立愛國愛民的思想,服膺三民主義,不與敵人妥協;二、革命軍占領的地區,必須立即成立政府以為號召,即使占領地區小至一州一縣,亦應如此;三、慎選革命基地,以發展革命力量。……此外孫先生還給他們講了許多革命的道理與經驗。程潛聆聽了這次教誨以後,思想大為開朗,從此忠心服膺三民主義,並心悅誠服地敬佩孫先生。外祖父第一次引程潛謁見孫中山的事給程潛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至他到晚年也不能忘懷。⑤在士官學校時,外祖父根據孫先生的指示,挑選同盟會的骨幹成立一個核心組織“鐵血丈夫團”作為回國後各省軍事運動的骨幹。“丈夫團”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為團員的座右銘。“丈夫團”的成員有:仇亮、程潛、唐繼堯、羅佩金、李烈鈞、張風翽、李書城、李根源、程子楷等三十多人。他們回國後即分赴各省參加新軍,掌握實力進行活動。暑假期間外祖父還與李根源、李書城擔任留日學生創辦的“大森體育會”的教員,教授軍事知識。⑥
1906年6月24日外祖父從上海寄信至日本給宋教仁。6月29日章太炎在上海因蘇報案坐了三年牢期滿出獄,由蔡元培等接送往中國公學舉行歡迎會,並預先訂好船票,當晚由同盟會本部特派代表——仇亮、龔練白、時功玖三人迎接章赴日本主持《民報》工作。船剛離碼頭,清政府的搜捕就追到岸邊了。到日本後,同盟會又開歡迎會於錦輝館,出席者二千人。⑧10月外祖父與湖南留日學生陳家鼎、楊守仁、寧調元等創辦了革命雜誌《洞庭波》。同年11月25日,湖南分會開會於啟智譯社,分會負責人仇亮因入聯隊實習,繼任人選問題發生爭論,後宋教仁不得不推黃興暫為兼任。(9)1907年1月《洞庭波》改為《漢幟》月刊在東京出版。他們在《民報》第11號刊登廣告說:“此刊宗旨:光復祖國、防護人權,喚起黃帝神魂,掃除白山韃虜,建立二十世紀民國,還五千年神州,而尤以維持各國公共安寧,鼓吹漢人實行革命為要素,並且請宋教仁為《漢幟》作發刊詞一篇。(10)1908年外祖父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時,黃興贈聯留別:“天生此才必有用,我與子別當誰從。”外祖父答詞中有:“誓把雄心揮一劍,積屍不羨故人多。”之句。外祖父生性篤實敦厚,尤為眾所讚美,故有“仇長厚”之稱。時國內革命戰役之始計定謀皆決定於同盟會東京本部。萍鄉、欽廉、鎮南關諸役,外祖父皆與密謀擘劃。(11)
1909年外祖父在北京應朝考,得步兵科舉人,分軍咨府工作。
1910年下半年由軍咨府派往山西太原督練公所任督練官,與閻錫山等訓練新軍,暗中組織領導培養革命力量。
1911年7月外祖父與繼配許徽結婚。許徽原系黃興的學生,字印蘭,善化(今長沙)許景韓之長女。聰慧好學。幼從叔母許黃萱佑夫人肄業於長沙隱儲學校。時湘士教育學者始知注重女學,萱佑夫人持之尤力。於是1905年女師生二十餘人東遊。(12)其時年已44歲的許黃萱佑考取官費留日,進了東京青山實踐女校附設的師範班,與秋瑾女俠同學,與許黃萱佑一道考取官費留學日本的還有許馥(范旭東之妻)、許徽(仇亮之妻)、許壁(章勤濟之妻)吳雙(胡邁之妻),師生五人同班共學一時傳為佳話。(13)許徽畢業歸國後益精研美術,尤耆音樂、圖畫。暇則教授諸弟子以為樂,為同盟會會員。
1911年10月10日鄂軍起義於武漢,各省相繼回響。10月22日陝西新軍起義,次日宣布獨立。其時,山西巡撫陸鐘琦反對革命。山西新軍第三十四混成協統是譚振德,他的第二鏢(86鏢)計有三個營全駐在太原城內,鏢統是閻錫山;他的第一鏢(85鏢)駐在南門外,離城十里,鏢統是黃國梁。巡撫已命第一鏢開差,發給子彈,實時開拔。黃帶著一營離開省城開往黃河邊西防“陝亂”。第二營營長姚以階卻於10月29日拂曉率兵起義,返兵進攻省城。有個巡警隊官楊沛霖(人稱楊麻子),是同盟會員,帶著幾個巡警開了城門,起義軍從新南門進了城,便分成三路,一隊進攻火藥局(軍械局),一隊布防閻營,兩隊進攻巡撫署。外祖父參加了進攻巡撫署的一路,指揮作戰。守衛巡撫署的標兵抵抗一陣之後就逃散了。而當時陸撫台堅決不肯贊助革命,袍服坐在大堂上不言不動,外祖父便命令開槍將陸擊斃。進攻軍械局的一隊隊官張煌占領了軍械局後,便叫閻錫山的三個營都來領取子彈,並要閻錫山到諮議局開會。會議中眾推外祖父仇亮為山西都督,外祖父執意不肯,讓與閻錫山。(14)
此時清政府命吳祿貞為山西巡撫,前往山西討伐,而吳沒有執行給他的鎮壓山西“叛亂”的任務。11月3日吳派副官周維楨持函前往娘子關與外祖父聯絡,11月4日吳又單身由正太鐵路赴娘子關與外祖父相會,把臂而談,及至半夜。吳是晚遂宿於民軍之營中。11月5日外祖父率部下500人歸石家莊車站,宣言於眾曰:“吳統制親說叛將,而使其降,更降其部下500人。”其後民軍大部隊又相繼而至,與外祖父之兵500名相會,統歸於吳之部下,受吳節制。外祖父暗推吳為燕晉聯軍大都督。同時與吳緻密電於張紹曾及奉天的藍天蔚進行聯絡,並訂立了進攻北京的秘密協定,決定會師豐臺,回響革命軍,同心協力,直攻北京,結束清朝統治。不料清政府啟用袁世凱,袁賊偵知吳要起義,便派奸人於11月16日將吳殺害於石家莊。當時外祖父所率兵屯於七里外正太鐵道之附近。外祖父聞訊趕至見狀悲憤已極發誓:“革命還要繼續下去。”“要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當時推吳部下參謀長何遂接替吳統制,兩人領兵將軍械彈藥轉娘子關,嚴陣防守。此時清政府又派段祺瑞接統吳祿貞進逼山西,情勢更危重。為免戰禍,外祖父冒險突圍,當即草家書略云:“晉事急,不冒死求援,無以對祿貞及山西國民,倘亮為國死,吾父母勿悲痛。”隨帶山西國民代表公文來到段營,曉以民族大義,動以形勢利害,激昂慷慨、聲淚俱下,終於說服段仃止進攻。(15)
1912年各省代表齊集南京,組織臨時政府,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黃興為陸軍總長,外祖父任臨時參議院議員及陸軍部軍銜司司長。2月21日外祖父與黃興等發起並創立陸軍將校聯絡會。27日又與黃興等發起召開吳祿貞追悼會,稍後又與黃興等致呈孫中山速設國史院,遴員管理、撰輯中華民國建國史。(16)南北和議成,孫以總統讓袁世凱,外祖父獨持異議,極力反對,指出:“袁老奸巨滑,包藏禍心,其後必禍國也。”(17)
政府北遷,他憤辭軍衡司長職,主持北京《民主報》闡揚齊民為治之理,力斥君主立憲之非。袁多次派人用重金收買,只要求不反袁,許以全國都督任其挑選,外祖父峻拒不納。袁賊恨之入骨非常惱怒。一次,熊希齡(袁當總統時他任總理)在北京請了外祖父與徐復甦等湖南同鄉宴會,宴會上外祖父當面質問曾在求實書院的同學、後見袁有勢力與梁啓超一起投機附和袁並寫文章攻擊南京臨時政府為“偽政府”的徐復甦:“什麼叫偽政府”徐辯解說:“偽者,假也,假者,偽也。偽就是臨時的意思。所以把臨時政府稱為偽政府沒有錯。”外祖父氣憤不過,順手打了徐一個耳光。
8月同盟會合併各黨派為國民黨,外祖父任本部會計部長。復與黃興辦墾植協會推黃為會長自己任副職。墾植協會設北京,魯、滬、湘、鄂、豫及東北三省均先後成立支部,以墾植為務;設墾植學校於蘇州,以育人材;設銀行於北京、上海,以集經費;設汞砂及銀礦公司於貴州、陝西,以事開採,其規劃甚宏闊也。
張振武在辛亥年前便從事革命多年,武昌首義時,由於孫武生病往院,蔣翊武出亡,而與蔡濟民共挑重任,主陸軍部。1911年l0月26日孫武出院主陸軍部,張為之次,號稱“首義三武”。但這個武昌首義的領袖人物在民國元年南北統一政府成立後不到四個月,即被袁世凱以“破壞共和,圖謀不軌”的莫須有罪名突然捕殺。張之死,是袁勾結黎元洪打擊革命黨人的嚴重步驟,為了追悼紀念張並揭露袁賊的陰謀,外祖父作了《張振武傳》發表。
1912年10月9日外公仇亮被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18)
1913年3月20日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遇刺殞命,黃興急電北京主持《民主報》的外祖父詳告宋被刺經過,請登諸報端。電云:“疊接都中諸友來電,殷殷垂問宋鈍初先生受傷情況,刻值治喪忙迫,未及一一擬答,殊深歉仄。茲特詳述如下,乞登報章,以慰哀感。鈍初於20日夜十時四十五分由滬赴京,在車站被奸人由背後施槍,彈由右脊腰上部掠腎臟、穿大腸,直透下腹皮膚停止。當即送入附近鐵路醫院療治。此時鈍初傷雖重,而精神如常,然自知必死,即口授致大總統電文並述對將來之政見,一一告別同志絕不提及家事,惟雲老母年高,不可使之變狀。十二時三十分即將子彈取出,21日午後二時,復集醫士五人剖治,又將腸傷縫補,滌盡遺出食物及污血,仍合其口。此後神思雖睏倦,然腦筋尚明晰,猶不能不作萬一僥倖之想。乃今晨四時四十七分氣出不及,口呼:“我調和南北之苦心,世人不諒,死不瞑目矣!”競爾絕命。嗚呼!當此國勢飄搖之際,而有如此奸徒不顧大局,戕賊人遁,行此暗殺手段,痛何如之。想諸君也同聲一哭也。兇徒正在密探,尚未緝獲。謹此訃文。”外祖父即在《民主報》旗幟鮮明地申張了正義,痛斥袁賊稱帝陰謀。又親赴上海會見孫中山、黃興共謀二次革命。(19)
7月湖口李烈鈞討袁事起,《民主報》被查封,偵騎四出,外祖父潛至天津寓所避難。
時外祖母已生下一子名第強。外祖母久患肝疾,分娩後聞訛言,以為外祖父在鄂被捕,憂哀甚,臥病醫院。及外祖父來津,則外祖母病勢增劇,醫誤以涼劑投之,越四日而逝。外祖父只得間道走滬上繼而輾轉攜強兒入湘,憂患抑鬱,無安枕日。他在“許夫人墓志銘”一文中追憶道:“追憶吾妻在時,煮茗潭心,此唱彼和,不知淚落之涔涔也。余倡革命之義,夫人歸餘時頗以為憂。後余共晨夕二年,方知余以奔走國事為樂,雖伉儷之愛,恆割棄之不顧,嘗諷余以謂君之愛婦,不如其愛國也。余性闊疏,旅京時散萬金以濟友朋之困,恆規余以習儉治生。及夫人歿後而京,旅蕭索囊無宿儲,不得己典夫人所遺簪飾以充資。夫人卒之前一夕,徹夜呼余名字,噓欷痛哭,不忍離余及襁褓之兒。”……(20)
1914年底外祖父在家鄉與劉氏結婚。其時時局緊張,鄉下紛紛傳言“袁世凱要做皇帝了。”外祖父憂心如焚,誓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決心再去北京,聯絡同志,東山再起,繼續革命。遂於1915年春,拜別父母告別新婚妻子和兒女,來到北京,住在同鄉梅蔚南家。不料為袁賊偵知,被捕下獄,繫於軍政執法處。迭次刑訊,外祖父均慷慨力辯,始終不為所屈。自知不免,在獄中作絕命詩六章以寄志。自比文山,視死如歸,以身報國,悲壯激昂,沉鬱不忍卒讀。1915年6月9日外祖父就義於北京二龍坑。臨刑前意氣昂揚,直立不跪,身中六彈,猶聲討袁賊。時年三十六歲。袁賊暗殺宋教仁、明殺外祖父後,肆毒海內,帝制自為,肆無忌憚。外祖父痛恨元惡大奸,口誅筆伐,不避斧鉞,至遭殺害,為國犧牲,事跡偉烈,未可淹沒,他的英名和業績將永載史冊,永垂千古。(21)
注釋:
①黃和鉤《仇亮烈士事略》湘陰縣檔案館(1959年立)
②仇鰲《辛亥革命前後雜憶》《回憶辛亥革命》
③馮自由《革命逸史》
④田桐《同盟會成立記》及《中國同盟會成立初期(乙已丙午兩年)會員名冊》《辛亥革命資料選輯》上冊
⑤程潛《辛亥革命前後回憶片斷》《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一集
(6)李書城《辛亥前後黃克強先生的革命活動》回憶辛亥革命》
(7)《宋教仁日記》
(8)田桐《中國近代大事記》及《辛亥革命資料選輯》上冊《同盟會成立記》
(9)《宋教仁日記》、黃和鈞《仇亮烈士事略》
(10)《宋教仁日記》及馮自由《革命逸史》
(11)程潛《仇亮傳》《湖南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五集
(12)仇亮《許夫人墓志銘》
(13)許佩琅《辛亥革命前的女子教育》《湖南文史資料選輯》第十集
(14)黃和鈞《仇亮烈士事略》
(15)郭孝成《山西光復記》《辛亥革命》及《吳祿貞》《河南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輯、任藝銘《袁世凱為什麼要刺殺吳祿貞》、張國淦《辛亥革命史料》、胡漢民《胡漢民自傳》《辛亥革命資料選輯》上冊、元柏香《吳祿貞被刺事件鱗爪》、李倆之《良弼印象記》載《辛亥革命回憶錄》第八期
(16)《黃興集》
(17)《中華民國檔案史資料彙編》第二輯及王嘯蘇《仇亮傳》載湖南文獻彙編》第二輯
(18)《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將軍全名錄》(百度空間)
(19)《黃興集》
(20)仇亮《許夫人墓志銘》
(21)胡達《仇亮事跡》《湖南文史資料選輯》第十輯
(仇亮的外孫劉德威、外孫女劉亦農、劉亦工根據前輩回憶和收集有關資料整理)
2011年7月於長沙
編者補充
仇亮先生之父名仇道南,根據汨羅仇氏宗祠中輩分用字,應作“道鸞”,屬於仇氏輩分中“鳳鸞世第”的“鸞”字輩,汨羅方言中“南”與“鸞”音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