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街道

仁里街道

仁里街道一地名,位於道外區偏東部,東起南北十八道街與崇儉街道接壤,西至南、北十四道街與太古街道毗鄰,南起南新街與南市街道相連,北至集良街、英傑胡同與東原街道相依。辦事處機關辦公樓位於靖宇街71號,方圓0.4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仁里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道外區偏東部
  • 面積:0.45平方公里
  • 人口:18120人
基本概況,概況,沿革,郵編,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舊房改造,城區建設,市場管理,社區服務,計生工作,保險就業,

基本概況

有人口6736戶、18120人。街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稅源建設,重點協調好大戶企業,積極引進外區一次性稅源,使我街經濟工作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完成了全年招商引資額1億元的指標,財政稅收完成區本級收入770萬元,占預期目標的67.6%,占奮鬥目標的65.6%。

概況

位於道外城區偏西部。東至靖宇南、北十八道街與崇儉街道接壤,西至靖宇南、北十四道街與太古街道毗鄰,南至南新街與太古街道相連,北至集良街、英節胡同與東原街道相依。面積0.41平方千米,人口6055戶14082人。轄薈芳里、旭光2個社區。辦事處駐靖宇街71號。

沿革

由仁里街得名。仁里地區歷史形成較早,原屬東四家子區域。1913年屬濱江縣第四區。1929年屬濱江市。1932年屬東傅家區仁里、南新分區。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命名為仁里街道。1958年與大同街道合併為紅旗公社。1962年與大同分開,稱仁里分社。1968年12月與南市公社合併為前進公社。1972年與南市分開,恢復仁里公社。1979年12月恢復仁里街道辦事處。1990年末,位於道外城區偏東部,東起南北十八道街,西至南、北十四道街,南起南新街,北至集良街和英傑胡同,面積0.41平方千米,居民5589戶18145人,轄13個居委會,231個居民組,辦事處駐靖宇街與十六道街拐角處。1996年,面積0.5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辦事處駐靖宇街,轄以序數命名的13個居委會。

郵編

150026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230104005:~002 111旭光社區 ~006 111薈芳里社區

舊房改造

仁里街道改造東部的棚戶區,涉及動遷居民近400戶,新小區將在2006年年底完成,一個現代化小區將代替這個這個有著60載歷史的老區。仁里街周邊動遷工作分兩期進行,動遷範圍從太古街到仁里街,從南十八道街到南二十道街。新建設的小區命名為“濱江·鳳凰城”,將由哈爾濱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哈爾濱市海升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哈爾濱光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負責開發,小區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將採取地熱供暖。2006年年底,動遷居民便可回遷居住。回遷住戶可享受優惠價格購房,每平方米初定為2200~2300元,將根據具體變化做相應調整。

城區建設

街道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對轄區庭院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對具備改造條件的5個庭院進行了景觀庭院改造,對2個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庭院,通過協調相關部門,進行了修建。充分發揮專業隊伍和社區幹部的作用,動員民眾積極參與,將我街庭院進行全面改造,建立健全了衛生工作的長效機制,層層簽訂衛生管理工作責任狀,實行了街道、社區、保潔員三級動態管理,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我們對崇儉街6處私建板房,11處亂堆亂放的板柴堆,進行了強制拆除和清理,打通了防火通道;對轄區26個自管大院及新增設的垃圾轉運點,派專人看守;清理院內居民生活垃圾堆及衛生死角百餘處;對6處物業,10多個企事業單位進行跟蹤督辦;使仁里地區舊大院全部改造完畢。同時,對庭院小區實行了專人負責,製作了公示板,做到了居民有事可隨時打電話,大大方便了民眾。此項工作曾得到新晚報、晨報記者的多次讚揚並給予連續報導。

市場管理

開展了占道市場攤區專項整治活動。成立了市場管理領導小組,設立了市場安全組織機構,做到了邊收費、邊管理、安全責任到人,對市場攤區重點部位設專人分段看管,拆除越冬板房30多處,強化轄區日常管理,確保市場攤區內擺放整齊、衛生清潔、道路暢通、安全穩定,市場運作秩序良好狀況。開展創建園林城區活動和除四害消殺工作。對小區綠地進行登記,添補了樹木,定時給新栽樹木澆水,使新栽樹木成活率達到95%,在防止病蟲害方面,針對重點單位、居民、庭院、污水窖、廁所,做到集中消殺,達到了綠化、美化的效果。
仁里街道仁里街道

社區服務

街道積極開展創建和諧示範社區活動,按照上級統一部署,我街薈芳里社區開展了創建市級和諧示範社區活動,建立了居民基本情況信息庫,創建弱勢群體幫扶機制,按時限已全部完成並達到創建標準。低保工作規範有序。按照動態管理的原則,組織相關人員對地區所有低保戶進行全面排查,對48戶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戶進行了入戶調查及時上報。對4戶符合條件的低保戶上調了保障金,對76戶保證金超過標準的家庭予以撤銷。對9戶符合低收入家庭進行了審核、上報,做到了“有進有出”、“有升有降”、“應保盡保”,實行了網路動態管理。為幫助低保戶家庭和殘疾戶家庭的子女就學,按要求進行了摸底調查,共有22人得到了就學補償金。同時對低收入家庭進行了摸底排查,通過排查認定有9戶家庭符合低收入標準。在“兩節”期間,我們為499戶1072人低保家庭發放了惠民卡,金額77600元,為18戶低收入家庭發放了惠民卡,金額3100元,為88戶困難家庭、8戶殘疾家庭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18000元,特別是在瑪克威商廈的大力支持,又獲得米、面、油及18000元資金物品,發放到82戶地區困難家庭。我街幫助地區居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的舉動得到了媒體的關注,生活報進行了圖文報導。

計生工作

按照區計畫生育辦的有關檔案的要求,完成了6049戶14265人居民住戶卡的個案信息錄入工作,修改單項信息4182人,準確率達到95%;完成了轄區內機關、事業、企業、私營等企業實行企業法人代表計畫生育工作責任制調查。共統計機關事業單位8個、企業28個。完成了新增3戶6人計畫生育獨生子女傷殘家庭特別服務的建檔、審核、公示、上報工作。新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6人、補辦16人;發放07、08年失業人員獨生子女獎勵費133人11100元,按時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工作。

保險就業

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安置和管理工作。以開展“春風送崗位,技能幫我找工作”為主題的仁里地區“2009春風行動”和援助月招聘會,對轄區內135箇中小企業進行調查走訪,建立了社區與單位用工信息聯絡網,通過調查摸底和資金測算為我街636名靈活就業人員辦理了社會保險補貼,為1500人辦理了參保;解決了86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一條龍”服務;為創業者鋪設綠色通道。現已有36名下崗失業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貸款總額128萬元。推薦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54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254人,公益性崗位79人,職業介紹600人次,職介成功260人,城鎮勞動輸出260人,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12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創建勞動保障示範社區一個。超額完成我街全年就業再就業各項工作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