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第四中學

仁懷市第四中學

仁懷市第四中學坐落在中國酒都——仁懷市南面的魯班鎮,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

截止2015年2月,學校占地90餘畝,在校生達33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懷市第四中學
  • 外文名:The fourth middle school of Renhuai City
  • 簡稱:四中
  • 校訓:做文明師生、建一流校風
  • 創辦時間:1939年
  • 類別:公立高級中學
  • 現任校長:王昌林
  • 知名校友:曾繁峰
  • 所屬地區:貴州省仁懷市
歷史沿革,學校簡介,教育師資,發展前景,學校領導,教學成果,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39年的仁懷私立崑山中學;
1956年定名為仁懷縣第四中學;
1971年建制為完全中學;
2004年秋季改制為高級中學。

學校簡介

仁懷市第四中學坐落在中國酒都——仁懷市南面的魯班鎮,面臨玉溪河、背靠摩天嶺,遵仁公路傍校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學校前身為仁懷私立崑山中學,學校創辦於1939年, 1956年定名為仁懷縣第四中學,1971年建制為完全中學,2004年秋季改制為高級中學。學校已有73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是莘莘學子深造的好地方。學校占地98畝,校園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古木參天。整個校園布局合理,古色古香,綠化有致,環境幽雅,四季長青,環境優美宜人,是中國酒都馳名的花園學校。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在校生達3300餘人,教職工165人。招生範圍覆蓋全市轄二十一個鄉鎮(辦事處)。

教育師資

截止2015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165人。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啟動了 “名師工程”,與時俱進的推進全員聘任制,全體教師堅持教學科研同步,2004年以來有較多論文佳作見諸國家、省、市書刊報端。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的教師隊伍。
仁懷市第四中學

發展前景

2003學年度至2006學年度,學校先後榮獲“國家先進德育課題研究實驗學校”、仁懷市先進集體、仁懷市先進工會、仁懷市先進單位、仁懷市高中生冬季長跑運動會第一名、仁懷市體育先進集體、仁懷市衛生工作先進集體、仁懷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遵義地區教育質量同類學校第二名等榮譽稱號。

學校領導

校長:王昌林,男,漢族,1964年出生,1987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大學本科文化,中學一級歷史教師。先後執教於仁懷二中,仁懷一中,擔任過班主任、教研組長、工會副主席和學校政教處主任,現任仁懷四中校長,黨支部書記。1989年、1994年兩次獲仁懷市“優秀班主任”稱號;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仁懷市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9年、200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仁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2002年被評為遵義市“先進教育工作者”。
德育副校長:劉廷強,男,漢族,中共黨員,1972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文化,1997年貴州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仁懷市後山民族中學,2004年8月公選到仁懷四中,其間擔任過班主任、政教主任,分管德育、後勤副校長,工作其間服從領導的安排與分配,工作任勞任怨,時刻以一個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分管工作多次得到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好評。
教學副校長:陳偉,男,漢族,1976年8月出生,1998年7月遵義師院數學系畢業分配到仁懷市龍井中學,1999年調仁懷市茅壩中學,2003年調仁懷四中,其間擔任過班主任,工會主席,現任仁懷四中副校長,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多次被評為仁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
工會主席:王相君,男,漢族,1976年出生,大學本科文化,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1997年畢業分配到仁懷市長崗中學,2003年1月調仁懷四中工作至今,現任仁懷四中工會主席,工作期間嚴格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服從學校的安排與分配,曾擔任過班主任,教研組長,工會主席,學校支部委員等職務,工作求真務實,勤勤懇懇,曾多次被評為校、鎮、縣、市級先進個人,工作15年8年年度考核優秀,個人先進事跡被仁懷新聞欄目採訪報到,多篇教育教學經驗文章在教育刊物上發表,連續9年擔任高三畢業班教育教學,為高校輸送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所在單位工會工作多次被評為仁懷市總工會、仁懷市教育工會先進集體。
辦公室主任:丁強,漢族,本科學歷,1980年11月生,2003年7月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2003年8月至今在仁懷四中任教,200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仁懷四中任教期間分別在政教處、教務處等部門工作、並擔任仁懷四中團委書記、辦公室主任等職。任仁懷四中公室主任。工作積極主動、勤奮敬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服務精神,在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作風紮實,嚴格遵守工作紀律,起到了表率作用較好的完成了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2004至2010年連續年度考核優秀,榮獲“仁懷市教育系統黨員先鋒模範崗”“魯班鎮優秀黨員”等稱號。

教學成果

建校以來,仁懷市第四中學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有的成為專家、學者、教授,通曉古今,博聞而強識;有的成為科學家,遨遊知識殿堂,發明創造,著書立說;有的成為體育明星;有的身居黨政軍部門要職,運籌帷幄,施展治國安邦之雄才大略;有的在改革大潮中成為企業家,經天緯地為增強綜合國力而拚搏;有的走出國門,越洋留學,為國爭光;還有的在各條戰線普通崗位上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建功立業,為祖國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母校爭得了很大榮譽。“可謂四中66春秋,桃李芬芳華夏,英才馳騁五洲”。歷經風雨,百年樹人,美國賓卅卅立大學博士現匹茲堡大學教授王慶明、青年科學家李仕海、全國中長跑冠軍李長中、中國政法大學在校生王昭傑等從這裡振翼飛出。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仁懷市第四中學的建設和發展,首期投資兩千多萬元對新校區進行整體規劃,力爭五年把仁懷四中建設成“精神文明的示範園,全面育人的學園,個性發展的樂園,優美整潔的花園,管理有序的校園,和諧溫馨的家園”。以此為契機,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全新的辦學模式(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努力將仁懷市第四中學建設成為“培養大學預科型,就業預備型、技術推廣型、生產經營型”人才的綜合性高級中學!
特別是從2003年以來,在總結建校以來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學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了教學激勵機制,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成功地走出了“貫徹三條原則(一是著力於學生,這是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二 是著力於教師,這是學校工作的根本;三是著重於增強學校活力與創新,這是學校工作的關鍵,決定著學校發展的方向和辦學水平。),堅持一條道路(“聘進來,派出去” ,走開放辦學之路,即教改體改,不斷整合人力資源),調動兩個積極性(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積極性。),完善一套運行機制(以推行“三制一管”管理機制,真正形成“績效優先,優能先上”的改革發展態勢。),實現一個宗旨(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路子,形成了“看齊示範校,推陳四中,創建‘六園’,三年見效,五年成型”的奮鬥目標,從而使學校走向新的輝煌。 2004年高考,該校被錄取人數創四中高考歷史人數新高,本科指標升學率位居全市之首。2005年,該校高考再創佳績,重點、本專科合計錄取230人。2006年高考,該校重點7人、本科134人,重點、本科及專科合計錄取人數為50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