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解圍戰考

仁安羌解圍戰考

《仁安羌解圍戰考》是2015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潔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安羌解圍戰考
  • 作者:盧潔峰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1日
  •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03325618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對於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國遠征軍第1路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北側及拼牆河渡口兩岸進攻日軍、救援英軍的那場戰鬥(本書稱其為“仁安羌解圍戰”)的感受和評價,歷來各不相同——中、日、英三方從一開始就各說各話,“各自表達”。中方稱此役“我軍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於我的敵人,救出十倍於我的友軍”,是為“仁安羌大捷”;日方稱在仁安羌與中、英盟軍的對壘廝殺為“仁安羌殲滅戰”;英軍則堅稱是他們自己戰出日軍包圍圈的……《仁安羌解圍戰考:顛覆“仁安羌大捷”神話》作者在遍閱中、英、美、日已出版的各種書籍(英、日文親自翻譯)、論文、採訪報導等的基礎上,又到檔案館查閱原始戰鬥詳報、戰時各方往來電報,採訪親歷者,條分縷析地爬梳出各方往述舊說中各種錯謬錯在何處、是如何產生的,最後客觀地、一小時一小時地還原了此戰的真實經過,顛覆了“仁安羌大捷”的神話,並公允地給出了自己對此戰的評價。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仁安羌解圍戰的歷史背景
一 一次緬戰
二 日、中、英、美戰略意圖比較
三 緬甸戰場態勢
第二章 以往相關著述簡要回顧
一 官書、檔案文獻、專著
二 一次緬戰親歷者的著述、憶述
三 新38師官兵的著述、憶述
四 戰地記者的紀實報導
第三章 參戰各方戰鬥進程
一 日軍第33師團戰鬥進程
二 英軍戰鬥進程
三 新38師戰鬥進程
第四章 “喬克巴黨行動”往來電報釋讀
第五章 《第一次:燕南羌戰鬥詳報》辨析
一 戰鬥前敵我形勢之概要
二 攻擊部署及戰鬥經過
三 戰鬥成績
四 敵之兵力、部隊番號並可資參考之事項
五 附錄
六 作戰地圖
七 《第一次:燕南羌戰鬥詳報》附表
八 《第一次:燕南羌戰鬥詳報》的真實信息與虛假謊言
第六章 《史迪威日記》釋讀
第七章 斯利姆回憶錄釋讀
一 15日13:00,斯利姆下令毀壞仁安羌油田
二 16日,英緬第1軍團總部及第1緬甸師先頭部隊撤往桂卻
三 16日夜,作間部隊將撤退中的英軍先頭部隊3500人分隔包圍於拼牆河兩岸
四 16日深夜,英日雙方在仁安羌發電廠前爆發激戰
五 16日深夜至17日白天,第1緬甸師先頭部隊在拼牆河兩岸與日軍對戰
六 17日11:00,斯利姆給113團團長下達攻擊拼牆河北岸日軍的命令
七 17日12:30,孫立人趕到桂卻,指揮英軍配屬的坦克和炮兵作戰
八 17日夜,第1緬甸師後衛部隊抵達仁安羌鎮南郊5公里處
九 英軍在推崗隘口受阻
十 18日6:30,第1緬甸師後衛部隊及第7裝甲旅與日軍展開油田之戰
第八章 孫立人相關著述辨析
第九章 劉放吾與楊振漢“平牆大捷”口述辨析
第十章 《伊洛瓦底戰記》辨析
第十一章 《與史迪威一起撤退》第二部分辨析
第十二章 仁安羌地理地貌
第十三章 仁安羌解圍戰的時間軸
第十四章 餘論
參考文獻
主要地名、人名對照表
後記

作者簡介

盧潔峰,曾任中國海關管理幹部學院政治經濟學講師、《廣州建設》報執行總編輯。1996-1997年,協助廣東省原副省長楊立編寫《帶刺的紅玫瑰》、《古大存沉冤錄》。2000年退休後,開始系統研究廣州革命紀念堂塋建築史和印緬抗戰史。出版有《廣州中山紀念堂鉤沉》(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黃花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呂彥直與黃檀甫——廣州中山紀念堂秘聞》(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合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以及《“中山”符號》(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著作,發表《大鐘與十字架的疊加——中山陵新解》、《金陵女子大學建築群與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的聯繫》、《“索菲亞”如何變身“中國古塔”——廣州中山紀念堂設計手法淺析》、《梧州中山紀念堂》、《過元熙——被遺忘的建築師》、《廣州新一軍公墓原貌》等專業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