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

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2013年3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
  • 簡介: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
  • 時間:2013年3月
  • 地位:被列第七批國重點文物單位
位置概況,主要造像,一號龕,二號龕,三號龕,其它造像,

位置概況

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冒水村三組,這裡地處淺丘,四面環山,又叫大佛溝。冒水村摩崖造像鐫刻在一塊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處大佛溝,又叫大佛溝摩崖造像,有造像6龕共22尊,另有碑記一通,題記一處三則,大部分完整。
據仁壽縣文物管理所考證,這些造像鐫鑿於宋淳熙十一年(1184)至清宣統二年(1910)。民國版《仁壽縣誌》載,“昆迦寺有兩個石刻大佛。”據查,造像處原有廟宇一座,叫做昆迦寺,因當地人把摩崖造像統稱為大佛,因此該寺也叫大佛廟,曾改作學校用,現已毀。大石包身上,殘留有許多碗口大小的凹陷,深0.1米左右。據當地村民介紹,這些凹陷就是之前在大佛四周搭建房屋所留下的痕跡。原來人們依託巨石,修建了幾間房屋,有的做寺廟用,有的做私塾用。“文革”時候“破四舊”,將寺廟拆除,房子完全成為村小的地盤。幾年前,由於建築安全不達標,村小也被拆除了。

主要造像

一號龕

造像1號龕“川主與孔位”,正中供碑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代替造像,這在其它各處造像中不多見。碑位左右各刻一像,應是川主李冰父子。川主即山川之主,在四川歷史文化遺產中,“川主”信仰是一個極重要的文化現象,被長期尊奉為川主的主要有大禹、李冰父子、趙昱等。據民國時巴蜀地區縣誌載,遍布全川的川主廟、川主宮,多供奉的是秦蜀守李冰及李凍的兒子李二郎的造像。在都江堰二王廟,李二郎甚至取代了父親李冰,位居主殿。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四川各地都會舉行“川主會”等多種民俗形式緬懷巴蜀地區的治水英雄。據當地村民講,新中國成立前每年六月二十四,這兒都會舉行“川主會”,慶祝“川主菩薩”的生日。該龕左壁上側題記說,該造像立於“大清宣統二年仲冬月”,是由鄭汝元等7位會首發起並主持修建的,雕刻師名叫鐘玉亭。
川主與孔位川主與孔位

二號龕

2號龕供“六指蓮花觀音”,蓮台之上,六指觀音既不是結跏趺坐,也不是半跏趺坐,而是是很隨意地坐著,左肘靠在石上,右腿彎曲,雙手相疊放在左膝之上,左手持一串佛珠,右手持一朵蓮花,全身不見寶冠、寶繒、瓔珞,頭上戴著極普通的頭巾,身著極平常的衣裙,雖然模樣已模糊不清,但仍感覺面帶微笑。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在這裡變成了一個神態天真、容貌俏麗的少女,甚至就是一位可愛的村姑,這種造像透射出鮮明的市民意識,具有濃郁的民俗風情。龕左壁也有題記,載該龕鑿於大清同治五年(1866)。
六指觀音六指觀音

三號龕

3號龕是這組造像的主龕,叫做“世尊講法圖”。世尊,即釋迦牟尼,高5.1米,赤腳站在0.93米高的蓮台之上,當地人稱這座佛像為虞丞大佛。世尊右手上舉齊肩,作論辯印,微側身向左,面帶笑容,左下側立弟子迦葉,高2.2米,向右側立仰面對釋迦,狀似認真作答。世尊微笑說法、迦葉仔細聆聽,師生之間相視相望,表情互動,形象生動。
從人物形象來看,世尊背靠西北,身向東南赤足而立,頭部作螺髻,額頂部有球形大小螺髻各一個,雙耳修長垂於肩,耳垂尖窄且略翹,圓臉豐潤,厚唇,嘴角上翹,眉似彎月,雙目微笑,頭偏向東方平視美女山。
世尊身著雙領袈裟,線條流暢,雕刻精細。右手拇指扣無名指,作詢問狀;左手屈肘平於胸,手心向上,拇指屈伸(尖已毀),其餘四指微屈成握狀。足下為雙層半月形蓮花座。
迦葉頭高0.44米,肩寬0.88米,尖頭,眉額凸突,雙眉粗而長,曲吊於臉部,雙目凸,眼圈內凹,厚唇突伸,仰面視世尊。身著單領袈裟,露胸展現肋骨,雙手抄於胸,穿僧鞋立於0.52米高的素麵台基之上,神態自然,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
世尊依岩而刻,背後為背板狀,龕寬3.7米,高6.1米,弧形無頂。上施葫蘆形焰狀,佛光內飾串珠一圈,佛光外左側上方浮雕芙蓉牡丹三枝,一飛天托祥雲,雙手執如意一柄,仙鶴一隻,右側上方一飛天托海浪,雙手執如意。整龕造像刀法明快,世尊雖然比例失調,但精美的造像給人以美的享受,它的微笑、形象、動作、姿態、造型,與迦葉仰面作答的傳神,彌補了世尊比列失調的不足。
造像也體現了作者的別具匠心,這龕造像與其它眾多面目嚴肅、姿態莊嚴的世尊造像迥然不同,更有一種生活的鮮活和真實。宋代以降,佛教造像呈現明顯的世俗化,強調人的地位,降低神的威嚴,很多造像不再是冷漠注視人間的神,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因此造像寫實性極強,甚至帶有些許浪漫神韻。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尊“世尊說法圖”正體現了宋代佛教造像的精髓和特點。據說,2005年,一位來自北京的考古專家被大佛親切的笑容所打動,稱其為“乖大佛”,並表示從未在其他地方見過這么面善的佛像。這種生活式特寫造像佛,實為罕見之精品,被列為“仁壽三絕”之一。
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
世尊說法圖世尊說法圖

其它造像

“世尊講法圖”右側,上部有兩龕造像,均刻一佛二菩薩,左邊一龕保存較右邊一龕為好;中部左上方也有一龕,刻一佛二菩薩一弟子,龕口另有二力士。中部正中為仁壽縣1984年刻的保護碑記,據了解,1984年8月,仁壽縣政府將“世尊講法圖”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下部是立於民國三年(1914年)的一塊功德碑,碑頭上書“結善緣永垂萬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