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成果
新世紀以來,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我們感覺到,在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上,文化的建設尤其艱巨。而作為文化建設重要陣地的學校,我們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嚴重缺失。於是,學校提出了以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來提高學生的素質,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來促進農村的鄉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理念。近年來,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的各項工作聯繫起來,並不斷拓寬新的文化建設的渠道。我們引進了書法作為文化建設的載體,學校現有26位教師師從著名書法家洪厚甜先生學習書法,每年組織教師分批參加省市組織的書法培訓活動,每周學校的書藝沙龍都開展交流活動,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5年4月,學校通過了中國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的驗收,成為全國寫字實驗學校之一(全國共有26所國中寫字學校)。學校現有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4人、德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19人,什邡市書法家協會會員26人。先後有13人次教師的作品在省美術館展出。劉興無、郭應華的書法作品入圍全國隸書展。5·12大地震發生後,省政協書畫院把學校作為文化支助對象,學校有13位教師組建了篆刻小組,大部分同志在篆刻上取得了長足進步;2008年秋開始了國畫藝術的學習;學校成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基地”,學校以此為契機,成立了學校心理教研組,並大量開展工作,有12位愛好書法的女教師組建了“青江紅葉”女子書法大隊。在2007年“紀念郭沫若誕辰115周年國際書法大賽”中,我校有12位同學分別獲金、銀、銅獎。
辦學特色
“進益讀書會”是我校具有優良傳統的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載體。讀書會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自成立以來,走出了以法學博士廖秀建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人才。讀書會以提高學養、追求進步為宗旨,為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作出了積極貢獻。讀書會的一大批教師已經成為業務骨幹,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四川日報》曾經於2002年報導過我校的讀書會活動,並配以社科評論員的評論,首肯了我校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成績。以讀書會為依託的校刊《天雨流芳》於2006年創刊發行,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受到雙盛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同學們積極投稿,踴躍參與,寫身邊事,說心裡話,一股浸潤了書香的清風在校園中徐徐吹拂。
2007年伊始,學校就掀起了誦讀經典、走進傳統的熱潮。語文組教師精選了孔孟老莊等先賢的經典片段,師生共同涵詠,琅琅書聲,迴蕩校園,傳統經典,提升人格。學校在開展這一活動上,進行了認真地分析、思考,不盲目跟風,不流於形式,而是從檢查上落實,並且十分注重家校的聯繫,比如讓學生回家給家長講古代文化、禮儀道德方面的故事,並且以古代先賢的語錄去指出家長的不良言行,收到很好的效果,對農村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體育,一直是雙盛中學育人的重要手段,學校特別重視體育工作。體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是什邡市第一所獲得“四川省體育運動先進學校”的農村國中。學校在探索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特別在體育方面做到了有益的嘗試,推出40分鐘的“大課間操”,為學生提供了科學有效的鍛鍊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今,“大課間操”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受到省、市媒體和兄弟縣市學校的廣泛關注。今年,學校教科室和體育組就如何發展課外體育活動申報了德陽市課題並獲批准。另外,我們不斷地拓寬體育項目,引進了柔力球、武術等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這不僅增強了學生體質,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體育工作是一所學校的本職工作,但我校體育工作之所以能夠形成特色,取得不俗的成績,離不開對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深度開掘,視其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體育,重在育人,體育,尤其重在以文化來育人。為了彌補學校體育師資的不足,我校採取了引進協會的方法,先後引進武術協會和羽毛球協會來指導師生,提高了師生的運動水平,增加了大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由於學校在文化建設、素質教育方面堅持不懈的努力,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2004年,為教育工作會做準備,副省長李成雲、德陽市委書記方小方等省市領導到學校視察指導工作。2005年,李乾等德陽老領導多次到我校進行青少年成長工作調研並指導工作。2006年,四川省人大李永壽一行到學校進行青少年教育問題座談調研。2007年,中央關工委到校座談,指導、調研工作。2008年,省人大徐世群(為原分管教育的副省長)到學校指導工作。5.12大地震後不久,省政協文體醫衛委員會和省政協書畫院蒞臨我校,開始了對雙中書法和繪畫的指導。各級領導充分肯定了雙盛中學在校園文化、體育育人,警校共育方面做出的成績,同時也推進了學校在這些工作方面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