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聖城

什葉派聖城

什葉派聖城是穆斯林朝聖之地。一般什葉派有6大聖城:麥加、麥地那、納傑夫、卡爾巴拉、馬什哈德等。麥加是伊斯蘭教石造聖堂的所在地,是每個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須試圖朝聖的宗教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什葉派聖城
  • 定義:穆斯林朝聖之地
  • 數量:6大聖城
  • 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穆卡拉瑪
  • 麥地那:位於阿拉伯半島希賈茲地區
  • 馬什哈德:老區宗教建築為主
麥加,簡介與地理位置,麥地那,納傑夫,卡爾巴拉,馬什哈德,

麥加

麥加(阿拉伯語:مكّة المكرمة‎;羅馬化:Makkah Al-Mukarramah,英語Mekka、英國:Mecca、沙特:Makkah),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中文較罕見的翻譯有滿克、墨克等譯名。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克爾白和禁寺。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部分宗教聖地非穆斯林不得進入。

簡介與地理位置

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邊。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是伊斯蘭教石造聖堂的所在地,傳統認為是亞伯拉罕所建造的。麥加是每個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須試圖朝聖的宗教中心。
伊斯蘭學者認為麥加是地球的中心,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西元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里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沙特家族所有。麥加進入現代后土地面積和基礎建設都大大擴增。
現代麥加是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省的省會,麥加省是傳統上的希賈茲地區。 按沙烏地阿拉伯的規定,只要是穆斯林,不論是什麼國籍,都可以在麥加居住。伊斯蘭國際聯盟也駐紮在這裡,使麥加成了一座有特色的國際性城市,正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

麥地那

麥加在其東南400餘公里處,吉達在其正南424公里處。 麥地那圖片 東籬小菊製作麥地那,也被稱為麥迪娜,舊稱雅斯里布,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地。位於阿拉伯半島希賈茲地區(今阿拉伯境內)北部賽拉特山區中的一個開闊平地上,即北緯24.28°、東經39.36°,四面環山,海拔620米,屬於山區高原城市。與麥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稱為伊斯蘭教三大聖地。距麥加以北400公里,人口19.8萬(1983)。該市面積5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0萬(2009年)。一月份氣溫11.6°c-22.9°c ,八月份氣溫高達28.5°c-42.5°c,夏季酷熱。麥地那行政上是麥地那地區的首府,麥加在其東南400餘公里處,吉達在其正南424公里處。 [1][4] 麥地那市環境優雅,市區建築頗具規模,且整潔、寬敞,具現代都市氣息。城郊地下水充足,盛產優質椰棗。該市房地產業發達,其商業活動季節性較強。城郊建有國際機場。該市“麥地那伊斯蘭大學”內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青年留學生就讀。規模龐大的“法赫德國王《古蘭經》印製機構”也建在該市。 麥地那主要聖地為先知寺,寺內有穆罕默德墓。周圍多農場、園圃,出產椰棗、小麥、大麥、蔬菜和水果。有椰棗加工工業,還有磚廠和地毯廠

納傑夫

伊拉克中部城市,納傑夫省省會,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11公里處的山脊處,距巴格達以南160公里,是伊拉克境內伊斯蘭教什葉派著名的聖地之一。
什葉派聖城
公元791年納傑夫建城,十世紀後開始昌盛。納傑夫城最引人矚目的是市內阿里清真寺,這裡保存著第四代哈里發阿里的陵墓。該清真寺始建於回曆170年,位於納傑夫老城的中央,整個清真寺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堪稱阿拉伯文化和藝術的瑰寶,是聞名於世的伊斯蘭教重要古蹟。每年有不少穆斯林到此朝覲。納傑夫城不僅有現代化的高樓,也有阿拉伯式的別墅。充滿神奇傳說的舊城正在被現代化的新城所取代。
1991年海灣戰爭後,美、英、法等國借保護伊南部什葉派穆斯林免遭伊空襲為由,在北緯32度線以南的伊南部領空建立了“禁飛區”, 納傑夫城就在“禁飛區”內,並多次遭受美英飛機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嚴重的財產損失。

卡爾巴拉

伊斯蘭教什葉派聖地之一。伊拉克古城,卡爾巴拉省首府。位於伊拉克中部巴格達西南88公里處。680年,伊斯蘭教第四任哈里發阿里的次子海珊(626~680)因對伍麥葉王朝實行哈里發世襲制不滿,應庫法什葉派穆斯林的邀請,與家屬、隨從一行200餘人離麥地那去庫法就任哈里發職位途中,行抵卡爾巴拉時,遭伍麥葉王朝4000名騎兵追擊,因寡不敵眾,海珊一行全部慘遭殺害,其頭顱被送往大馬士革耶濟德宮廷。此日正值伊斯蘭教曆1月10日(阿舒拉日),什葉派認為海珊是殉教者,遂定該日為哀悼日。海珊的頭顱後被送回與軀體合葬於被害處。後建有陵墓與清真寺。卡爾巴拉城分新舊兩部分:舊城圍以城牆,新城在其南面。舊城內有兩座陵墓,一座是海珊陵墓,即海珊清真寺,有鍍金穹頂和高聳入雲的3座尖塔。此清真寺1801年被毀,很快修復。另一座是其弟阿拔斯的陵墓,當時兄弟二人同時遇害。每年許多什葉派穆斯林,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謁,而伊拉克和伊朗去麥加朝覲的穆斯林,則常以卡爾巴拉為出發點。還有很多穆斯林把親屬朋友的遺體運到這裡埋葬。歷史上卡爾巴拉是什葉派的根據地和宗教學術中心之一。伊朗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從1965年到1978年的13年中曾在卡爾巴拉和納賈夫城政治避難
什葉派聖城

馬什哈德

伊朗第三大城市,呼羅珊省首府。又譯麥什德。位於國境東北部,卡沙夫河河谷。面積約40平方千米,人口147萬。地處馬什哈德盆地,海拔985米,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乾燥。用水依靠坎兒井和水渠。馬什哈德意即殉難的地方。在古代圖斯城基礎上發展起來。809 年後,成為什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朝覲中心。1220年,被蒙古人摧毀後,重建為馬什哈德城,後成為伊朗北部通往中亞、阿富汗的商隊過境要道和地區貿易中心。是伊朗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也是北部羊毛貿易中心。以香料、染料、皮革及其製品、地毯和絲織品生產和貿易為主。為政治、宗教中心,伊朗的現任最高領袖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就出生在這裡 每年到此朝聖者在10萬人以上。是橫貫伊朗北部鐵路的東部終點,另有一機場。城市分老區和新區。老區以宗教建築為主,新區多商業街和住宅。什葉派第八伊瑪目阿里·里達埋葬於此。
什葉派聖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