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場辦校時期
1958年4月,北京市體委成立了“北京市什剎海青少年業餘體校”,隸屬於“北京市什剎海體育場”。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市體委領導陷入癱瘓,訓練、比賽放任自流。
1968年5月12日,軍管組進體校,實行軍管,停止招生和訓練,教練全部下廠礦、部隊和基層輔導,為工農兵進行表演和友誼比賽。
1969年,恢復招生訓練。
業餘體校時期
1970年10月,市體委將“北京什剎海體育場”改建為“北京市業餘體校”。
1971年,建成桌球館。
1974年11月,北京市體委決定在北京市什剎海體校少年武術班的基礎上成立
北京武術隊,由市體校管理,成為學校建立的第一支專業隊伍。同年學校填平游泳池,建起籃球、排球場。
1975年,建立重點班,重點班學生訓練完後可住在學校。
1981年,建立體育班,實行半天學習半天訓練三集中方式(食宿、訓練、文化學習)。
1984年5月24日,市體委將“北京市業餘體校”名稱改為“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同年建立運動班,擴大了三集中制的訓練項目,增加了三集中的學生人數。
1985年1月,學校作為市體委改革的第一家試點單位,進行改革嘗試,實行校長負責制和層層聘任制、崗位責任制,並制定了管理細則,同時實行鍋爐房經費承包制,開辦市體校勞動服務公司。
1985年10月,學校第一棟集辦公、教學、訓練、生活(醫務、食堂)為一體的大樓建成。同年由市體委辦公室同意,“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和“北京市什剎海業餘體育運動學校”同時掛牌。“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屬市體委認同的半讀半訓的中等專業運動學校,未編入市高教局系列,但仍然承擔三級訓練任務。
體育運動學校時期
1986年5月15日,北京市體委建立“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同年暑假開始納入北京市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計畫,學生從本市普通中學和各區縣業餘體校學生中招收,還可以從外埠招收少數有特殊才能的中學生,學制四年。建立中等專業學校的最初四年,學生的文化課委託北京市第四十中學(小學生在北京市北海國小就讀)教學。
1989年4月,北京市政府文教辦公室命名什剎海體校國中部為“北京市第100中學”。同年7月,什剎海體校成立了文教科,9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
1989年11月,學校將原來以項群劃分運動班改為以運動項目劃分運動班,同時還逐漸承擔了幾個北京專業隊的管理。
1990年,根據北京市體委的決定,學校進行四制配套的管理改革,即校長負責制、目標責任制(以全國運動會周期為目標)、聘任制,結構工資制等四制改革。
學校簡介
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肩負著為北京和國家培養高水平體育專業和後備人才的任務。學校前身為“北京市什剎海青少年業餘體校”,1986年正式命名為“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3000多名優秀體育人才,他們中的許多人走上了
奧運會、
世界錦標賽、
世界盃冠軍的領獎台,迄今已有38人獲得
世界冠軍,其中有7位為奧運會冠軍。
學校環境典雅優美,運動員訓練、學習、生活等各方面設施條件優越。學校現建有13個現代化訓練場館、3個
健身房、1個塑膠田徑場,可同時容納近800人就餐的餐廳,擁有750多個床位的運動員公寓,擁有45間客房的三星級酒店,功能齊全的運動機能測試中心,可滿足運動員學習需要的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計算機教室、圖書館、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及化學、物理實驗室等,硬體建設在全國同等學校中處於領先水平。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長訓運動員800餘名,運動員年齡6至30歲不等,有北京市專業隊、二級運動班和青少年業餘訓練3種類型。根據北京市競技體育項目布局的總體安排,設有
跆拳道、
拳擊、
羽毛球、
武術、
散打、
高爾夫球、
擊劍7支北京市專業隊,這些隊伍承擔著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和“奧、亞、全”的比賽任務。設有跆拳道、拳擊、羽毛球、武術、散打、桌球、體操七個項目二級運動班,承擔著為專業隊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任務。同時學校面向國內外體育愛好者進行業餘培訓和對外出租場地,滿足民眾業餘健身的需求。
作為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專校,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運動訓練課與文化基礎課並重,安排運動員上午學習文化課,下午進行專項技能訓練。同時,學校緊跟教育改革的時代步伐,重視教育觀念的更新及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學校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了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全面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專家組的廣泛好評。
在競技體育迅速發展的,
訓練與
科研相結合已經成為提高訓練水平的必經之路,因此學校非常重視科研監控,建立了功能齊全的運動機能測試中心,配備了訓練監控所需要的各種儀器設備,為運動員提供包括形態測試、機能測試、素質測試、心理測試、骨齡測試等多種測試項目的全方位服務。
學校教練員、教師隊伍實力強。教練員中先後有十多名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榮譽獎章,甄九祥教練是桌球全國“十佳”教練中來自於運動學校的,
陳健教練被國家體操協會評為“突出貢獻獎”。教師中多人被評為
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及市體育局系統的優秀教師。
什剎海體校是北京市體育行業
對外開放的視窗,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建校以來接待了大批國際及港、澳、台人士的參觀,其中有美國、加拿大等多國奧委會委員,
約旦國王、多米尼克總統等國家首腦、著名桌球運動員蓋亭、拳擊運動員
霍利菲爾德等世界知名人士都曾到校來訪。此外,學校還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關注,什剎海體校是市政府批准的可招收外國留學生單位,學校建有專門接待外國留學生和境外人員培訓的國際公寓,留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訓練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視和關懷,他們的進步得到留學生家長的廣泛讚揚。來境外人士來校短期培訓的每年平均達到600人以上,遍及五大洲十多個國家,國內培訓人數年均3000人以上。同時學校還接待各類境內外人士來校參觀,年均接待各類參觀交流3000餘人次。
主要職責
(一)貫徹國家、市體育局、市教委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擬訂學校工作的法規、政策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承擔著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運動會及全國比賽任務。承擔著參加全國青少年比賽等比賽任務,並為運動隊培養輸送優秀的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
(三)培養全面發展的運動員,負責運動員文化課及德育教育工作。
(四)負責運動隊的各項保障工作。
(五)利用學校師資力量及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促進全民健身計畫發展。
(六)負責接待國內、外體育愛好者的業餘培訓及相關工作,同時做好本體及相關產業開發。
(七)承辦市體育局、市教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培訓中心
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培訓中心1998年成立,隸屬於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
學校擁有設備先進的訓練場館和完備的訓練設施,擁有師資力量,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周末、節假日,面向社會、面向廣大青少年和體育愛好者開展體育培訓。
教學項目
開設項目有:武術、體操、跆拳道、散打、桌球、羽毛球、網球、男子健美等。
奧運明星
從什剎海到奧運會,從這裡走向冠軍領獎台,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奧運冠軍的搖籃!
8月31日,第28屆奧運會女子67公斤級跆拳道冠軍羅微載譽返回培養她的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受到學校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張楠在2003年第37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張楠奪得個人全能銅牌,取得中國女子體操史上的歷史性突破。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張楠再次在個人全能比賽中奪得銅牌。
1990年12歲時開始練排球,教練
王勤、張常潮,2004年率領中國女排奪得雅典奧運會金牌並榮膺最有價值球員和最佳二傳。
作為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的“關門弟子”,滕海濱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體操選手中的佼佼者。滕海濱屬於全能型選手,動作舒展、清晰,而且頭腦冷靜,有望成為中國男隊繼李小鵬之後新的領軍人物。
張怡寧6歲開始打球,1991年進入省隊,1993年進入
國家隊,右手橫握球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張怡寧球風硬朗,打法兇狠,已經取代
王楠成為中國女子桌球的領軍人物。
學校榮譽
2017年10月12日,第十三屆全運會北京體育代表團總結大會上,獲得“重大貢獻單位”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