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頁數:
- 開本:
- ISBN:
- 語種:
《什剎海與京杭大運河》是2014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鈞科。內容簡介 為“什剎海歷史文化叢書”之一。書中介紹了北京城市發展史、京杭大運河開通及漕運史、北京著名風景區什剎海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關聯、新中國成立後...
什剎海漕運觀光船:在34公頃的水面上,您可以乘坐觀光船,沿著歷史的足跡,尋訪兩岸的王府、寺廟、鐘樓和名人故居;也可以在觀光船上,在船工依呀的搖櫓 聲中,聽著傳承了數百年的船工號子,看漕運展了解漕運文化,體味運河文化的歷史...
匯通祠也就是現在的郭守敬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西海(積水譚)北沿的匯通河畔。元朝時期,這裡水面遼闊,風景秀麗,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元大都城內、京杭大運河最北碼頭,漕運船隻可直達這裡。匯通祠坐朝南,有山門一間,...
積水潭、什剎海:城中第一佳山水 玉河、明城牆:修復的與無法修復的 大通橋東看二閘 八里橋之戰:敲響帝國的挽鐘 日落張家灣 第二章 南北運河匯天津 初訪三教廟:滿天風雨下餘杭 漕運碼頭:誰曾弄舟盪綠水 津門首驛河西務 先有...
忽必烈看到什剎海水面“舳艫蔽海,漕糧積山”,賜名新開的河道為“通惠河”。“悠悠運河千秋事,浩浩宏圖萬代歌”。至此,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溝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水路的京杭大運河...
《什剎海濱狀元譜》內容簡介:被人們盛譽為璀璨明珠的什剎海,風景優美,人文薈萃,歷史悠久,馳譽中外。其人文歷史若從元大都規劃建設開始,到修通通惠河而使貫穿南北3000多里的京杭大運河以海子(即今什剎海)為其北端碼頭,前後...
九、什剎海 十、北、南運河天津三岔口段 十一、南運河滄州一衡水一德州段 十二、會通河臨清段 十三、會通河陽穀段 十四、會通河微山段 十五、會通河台兒莊段 十六、小汶河 十七、會通河南旺樞紐段 十八、中運河宿遷段 十九、淮揚...
首屈一指的隋唐大運河 首都地位的序曲 金中都奠基大運河格局 元朝開鑿京杭大運河 明清北京大運河 第三章 古都文脈——走讀大運河北京段 運河源頭的“敬水文化”北京早的水庫——昆明湖 京味文化的靚麗名片——什剎海 沿著玉河游二...
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什剎海至前三門的河段,也被稱為“御河”。玉河是大運河的一段,由郭守敬於1293年主持修建。玉河主要用於漕運,元代稱通惠河,明代以後改稱玉河。明代以後,漕運逐漸衰敗,玉河就作為一條內河長流...
萬寧橋正是京杭大運河最北邊的一個閘口,進入北京皇城的漕運船隻必須通過這裡,所以元代萬寧橋又稱作“天橋”。元代時,什剎海三海名海子,又稱玄武池。玄武,北方之神,什剎海在皇城以北,故名玄武湖。清代於奕正等編纂《日下舊聞考...
元代的積水潭不但涵蓋今日之後三海,且水深面廣,東西寬達二里,東南面與太液池(金之北海和中海,當時尚無南海)相連,呈現“汪洋如海”、“水天一色”的景象。那時京杭大運河南來的糧船,可經北運河。、通惠河駛進元大都的...
元世祖採用郭守敬的建議,引白浮泉水入城,匯流積水潭,開鑿通惠河直達通州,京杭大運河南至杭州,北至海子(積水潭),既解決大都城水源,又使大批漕糧貨物運抵京都。當時什剎海沿岸繁榮異常,處處酒樓歌台,積水潭中舳艫(zhulu)蔽水,...
京杭大運河全線開通 元王朝每年都需要從東南地區向大都(今北京)調運大量糧米與其他物資。以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為中心的舊有隋唐大運河。不僅航線曲折,而且水源不足,於是元世祖從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九年(1283~1292),用將近10年...
全市共有文物古蹟7309項,其中有6處世界遺產、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 故...
解放軍歌劇院位於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京杭大運河的終點,當年的漕運碼頭為這片水域留下了豐富的運河景觀和悠久的文化遺存,創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解放軍歌劇院的前身總政排演場,是新中國成立之初解放軍總部在北京城區...
溫榆河是唯一起源於北京境內,且四季水量充沛的河流,被譽為北京的“母親河”。溫榆河也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之源頭,千年以來,發源溫榆河的這條黃金水路承載財富連線著南來北往的商客,是繁榮中國歷代經濟的命脈之河。溫榆河兩岸...
郭守敬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西大街甲60號、什剎海西海北岸的匯通祠內,在京杭大運河漕運碼頭終點附近,位於中軸線西側。【匯通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舊稱法華寺,又稱鎮水觀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匯通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