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體通信
- 外文名: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 所屬學科:電子信息
人體通信是一種利用人體作為信號傳輸途徑的新型非射頻無線通信技術,被設計用於進行醫療感測器網路間的通信。在2012年批准的無線體域網標準IEEE802.15.6中,人體通信與窄帶通信、超寬頻通信一同被規定為搭建無線體域網的...
人體通信越來越熱門。體內通信現在是作為一種新的物理層標準協定。體內通信(IBC)是一種新的定義在最近批准的無線體域網(WBAN)IEEE802.15.6標準的物理層。這種無線電體內通信(IBC)技術利用人體組織作為傳播介質而不是空氣。在IBC在肢體分段之間的傳輸信號是有一定的衰落,然而這些衰落程度現在還不能被量化。
在醫療領域,人體傳輸技術同樣大有可為。胃鏡檢查需要將裝有攝像頭的光導纖維通過食道插入患者的胃中,整個過程十分難受。但是未來隨著人體傳輸技術的進步,只需在一片藥片中植入微型的攝像頭,再讓患者吞咽下去就可以獲取體內的影像。 此外,人體通信也有望套用到電子卡片、數據測量和娛樂等領域。
人體域網,英文為Body Area Network(BAN),是附著在人體身上的一種網路,由一套小巧可移動、具有通信功能的感測器和一個身體主站(或稱BAN協調器)組成。每一感測器既可佩戴在身上,也可植入體內。協調器是網路的管理器,也是BAN和外部網路(如3G、WiMAX、Wi-Fi等)之間的網關,使數據能夠得以安全地傳送和交換。由於...
《基於電光接收技術的人體通信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鄭史烈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人體通信技術是以人體自身為傳輸通道,用以連線人們日常活動範圍內的個人信息、媒體及通信設備間的一種全新的短距離通信技術。在人體通信鏈路中,數據發射機在人體表面感應一個微弱電場,通信人體表面到達接收機,由...
《人體中心可穿戴無線通信信道建模及其套用研究》是依託電子科技大學,由肖紹球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人體中心可穿戴無線通信由於在醫療護理檢測、士兵定位識別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套用前景,是未來個人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但研究現狀表明,其研究與發展的一個關鍵且具有基礎性意義的障礙就是缺少...
6.5人體通信179 6.5.1BER179 6.5.2鏈路預算180 6.6雙模式人體區域通信181 參考文獻183 第7章電磁兼容性考慮184 7.1引言184 7.2SAR分析185 7.2.1安全導則185 7.2.2分析與評估方法187 7.2.3發射功率與SAR194 7.3心臟起搏器電磁干擾分析203 7.3.1心臟起搏器模型及干擾機理203 7.3.2電磁場方法206...
《低功耗自適應極簡人體通信收發機》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汪波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人體健康監測所採集到的心電腦電等體徵信號,以身體為媒介傳輸到隨身穿戴的便攜設備如智慧型手錶上,是無導線、無天線、零束縛的安全通信方式,已成為IEEE BAN體域網的通信標準之一。實現這種人體通信收發機的關鍵是解決長時間...
本項目將通過理論分析與軟體仿真,系統地闡明人體信號傳輸通道地電位失衡的產生機制,為解決人體通信中的地電位失衡問題奠定基礎;研究並明確人體傳輸通道中地電位失衡與接收信號衰減之間的量化關係,為消除人體通信中的地電位失衡提供實現途徑;提出一種基於雙晶體補償的電光調製型人體通信接收器,以消除人體溫度變化所引起...
《基於空間調製的體域網低功耗無線通信技術》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丁躍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以人體中心無線通信為支撐的體域網將成為未來智慧型化醫療健康服務的技術核心。它需要突破低功耗的技術瓶頸以減少電池重量並降低輻射。課題針對體域網中低功耗通信技術展開研究。目前體域網功耗問題因...
紅外線通信系統 紅外線通信系統一般由紅外線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組成。對於客機內的紅外線通信系統,採用低功率的近紅外線(波長為0.72~1.5μm)傳送信號,對人體健康尤其對人的眼睛無任何傷害作用,也不會干擾飛機與陸地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其工作過程是:音頻信號先被轉換成數位訊號,再調製在紅外線上,通過特製的...
本研究在微型感測器人體運動捕獲的理論和套用兩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在人體信道層,通過建模、實驗和分析,研發了真實“浮地”的人體通信原型;在單個運動感測器節點,提出了微型感測器動態測量模型,給出了外部干擾、感測器噪聲和漂移的數學模型,設計了分級、自適應貝葉斯估值方法,從根本上提高了感測器單元的運動估值...
人體健康監測系統需最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監測人體生理參數的變化以及如何進行有效存儲與快速查詢。人體健康監測系統採集的數據,主要存在數據是否失真以及採到的數據是否正確,需要有效的方法提高數據的質量。感知數據傳輸過程中,無線通信及能量採集產生的電場和磁場會導致人體組織溫度升高,若長時間溫度較高會對人體組織造成...
“我即網路”(也叫“人體即網路”)是瑞典電信製造商愛立信(Ericsson)在實驗室中獲得的重要研發成果。其實驗證實:人體可以作為通信數據線,在網際網路中傳輸信息。當我們一隻手握住手機,另一隻手放在一台電子設備上,我們的肉體就能自由通過信息。科學家們稱,愛立信實驗中所驗證的“人體即網路” (Connected Me)...
無線體域網WBAN,即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就是以人體為中心,由和人體相關的網路元素(包括個人終端,分布在人身體上、衣物上、人體周圍一定距離範圍如2米內、甚至人身體內部的感測器、組網設備)等組成的通信網路。通過WBAN,人可以和其身上攜帶的個人電子設備如PDA、手機等進行通信,數據同步等。通過WBAN和其它...
腦機接口是一種在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的通信渠道。其信號來自中樞神經系統,傳播中不依賴於外周的神經與肌肉系統。常用於輔助、增強、修復人體的感覺–運動功能或提升人機互動能力。在該定義中,“腦”一詞意指有機生命形式的腦或神經系統,而並非僅僅是“mind”。“機”意指任何處理或計算的設備,其形式可以從...
移動Adhoc網是指可自由、動態地自組織成任意、臨時網路拓撲,允許人和設備在沒有任何預先設定通信基礎設施的區域內無縫聯網的無線移動節點系統。根據覆蓋範圍,Adhoc網可劃分為人體域(bodyarea)、個人域(personalarea)、局域(localarea)和廣域(widearea)四類。人體域網(BAN)是指可穿戴式計算機的部件(如頭戴式...
ZigBee,也稱紫蜂,是一種低速短距離傳輸的無線網上協定,底層是採用IEEE 802.15.4標準規範的媒體訪問層與物理層。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電、低成本、支持大量網上節點、支持多種網上拓撲、低複雜度、快速、可靠、安全。簡介 ZigBee是一項新型的無線通信技術,適用於傳輸範圍短數據傳輸速率低的一系列電子元器件設備之間...
本項目針對傳統醫療設備有線檢測會給患者帶來不適、交叉感染等問題,致力於用於生物醫學遙測的人體中心通信天線研究,以實現生物醫療感測設備與體外診斷設備的無線通信,增加患者的活動自由空間,提高生活質量。主要研究了:(1)套用於體域網的載入人工磁導體結構的穿戴式天線。集成AMC的雙頻單極子天線,降低了天線高度...
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電子學,包括生理感測器、人體通信、生物識別、無創連續血糖監測、穿戴健康設備、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穿戴慢病管理系統等。研究領域 射頻微波生理感測、人體通信技術、無創連續血糖監測、生物識別、健康物聯網/健康雲計算、穿戴慢病管理算法、穿戴智慧型健康設備、可穿戴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電化學感測器設計...
思念回響定律是指當人體“無力”接觸一個足夠小的任意物體到足夠時間,該物體會被思念信息感動做出回響變化,脫離人體足夠時間,它會自然散失,且與人體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態、組合方式與知識結構及信息內容有關,與物體的大小、形狀、質量和觸點位置無關, 2女1男組合產生的感應強度會達到一個臨界水平,再增加男女...
人體傳輸 《星際迷航》中的量子隱形傳輸可以在數秒內完成人體傳輸,但現實理論認為這一過程的發生需要4500萬億年。到目前為止,關於量子傳輸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有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的掌握是宇宙先進文明的標誌,將徹底改變空間旅行的途徑,只需要量子傳輸就能進行空間旅行,根本不需要龐大而複雜的火箭。《星際...
無線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1.定義 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2.技術原理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領域中,發展最快、...
硬體上由濾波模組、ADC模數轉換晶片、MCU微控制單元、無線通信模組和電源模組構成,實現對16通道2000Hz採樣率數據的採集和保存,結構上利用柔性電路技術使得系統可以呈環狀穿戴在人體手臂或腿部。 3. 拓展項目研究內容,開展機器人電子皮膚等柔性電子器件的研究工作,開發了感測靈敏度高、測量範圍大,兼具觸覺感知和接近...
摩托羅拉對講機功能豐富,結構緊湊,採用了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設計,特別適合亞洲人的手感,操作更方便。信道旋鈕被簡便的瀏覽鍵取代,它可使您迅速在用戶信道之間進行切換,具有很高的性能價格比,它非常適用於需要與自己有流動員工保持聯繫並對他們的工作進行指揮協調的行業。詳細參數 產品類別:手台 通訊頻道數量:1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