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形態學實驗教程》是2006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季強。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人體形態學屬於醫學科學中形態學科的範疇,以人體各系統、器官和組織的形態結構、位置毗鄰、相互關係、基本功能以及生長發育規律為觀察研究的主要目標。人體形態學主要包含了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人體解剖學主要是以肉眼觀察和研究人體正常結構為主;組織胚胎學是藉助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主要觀察和研究正常的微觀形態結構,也觀察和研究胚胎的發育及規律,包括畸形和變異;病理學則是觀察和研究病理狀態下的形態學改變。
我們在10多年前開始了機能學科的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實驗教學進行整合,由原來分別單獨開設的3門實驗課程合併為“生理科學實驗課程”,除保留了一些經典的驗證性實驗外,還增設了綜合性和探索性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並獲得了2002年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作為教研成果,《生理科學實驗教程》一書,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在浙江大學教務部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10月開始我們對基礎醫學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探索,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等六門課程進行整合。經過3年的精心準備,編寫了《基礎醫學教程——導論》和《基礎醫學教程——各論》(上、下)。從2004年2月起我們正式實施了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成果,同時也為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這3門實驗課程進行整合教學創造了條件。
在我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這些課程的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以學科為單位分別進行的,因此難免存在許多弊病,例如正常的形態結構與病理學改變分開教學,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們在基礎醫學課程進行整合教學的基礎上,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的實驗教學也進行了整合,可以克服這些實驗課程分開教學的缺點,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為了順利實施這3門實驗課程的整合教學,我們特編寫了這本《人體形態學實驗教程》。
目錄
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節 人體形態學實驗概述
第二節 人體形態學實驗的歷史與發展
第三節 人體形態學實驗常用儀器介紹
一、光學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二、幾種特殊光學顯微鏡
三、電子顯微鏡技術
第四節 人體形態學實驗方法學
一、組織切片的一般製作方法
二、實驗方法及基本要求
三、組織化學與免疫組織化學
第五節 人體形態學實驗的教學要求
第六節 人體形態學實驗與醫學倫理
第七節 實驗室規則與制度
一、實驗室規則
二、實驗注意事項
三、物品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 人體形態學實驗基礎
第一章 基本組織學實驗
實驗一 上皮組織
實驗二 結締組織
實驗三 肌肉組織
實驗四 神經組織
第二章 胚胎學實驗
實驗五 胚胎髮育
第三章 病理學實驗基礎
實驗六 主要臟器觀察
實驗七 細胞與組織的損傷
實驗八 修復、代償與適應
實驗九 血液循環障礙
實驗十 炎症
實驗十一 腫瘤
第三部分 人體系統形態學實驗
第一章 運動系統
實驗十二 骨與骨連結
實驗十三 骨骼肌
第二章 循環系統
實驗十四 心臟解剖結構
實驗十五 心臟組織結構
實驗十六 脈管系統解剖結構
實驗十七 動、靜脈組織結構
實驗十八 淋巴系統解剖與組織結構
實驗十九 心血管系統病理
第三章 呼吸系統
實驗二十 呼吸系統解剖結構
實驗二十一 呼吸系統組織結構
實驗二十二 呼吸系統病理
第四章 消化系統
實驗二十三 消化系統解剖結構
實驗二十四 消化管組織結構
實驗二十五 消化腺組織結構
實驗二十六 消化系統病理
第五章泌尿系統
實驗二十七 泌尿系統解剖結構
實驗二十八 泌尿器官組織結構
第六章 感覺器官
第七章 神經系統
第八章 內分泌系統
第九章 生殖系統
第十章 免疫系統
第十一章 感梁性疾病
第四部分 臨床病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