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遺址中的基因發掘
- 作者:方益昉
- ISBN:9787567130975
- 定價:39元
-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醫食同源與醫學起源
《人類遺址中的基因發掘》,方益昉 著,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年4月。內容簡介《人類遺址中的基因發掘——醫食同源與醫學起源》以福泉山良渚文化遺址為代表的史前遺址尋訪、研究的成果結集,以醫學社會史的視角對古代文明遺址所蘊含...
《西醫東漸中的社會密碼——從牛痘接種到醫政啟動》是2020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醫者天道”叢書之二(叢書*本為2018年出版的《人類遺址中的基因發掘——醫食同源與醫學起源》),是作者近年來對上海、廣州為主的近代開放城市中的西醫東漸現象展開研究、闡述的文章結集。全書主要聚焦西醫進入...
重慶穿洞晚期智人顱骨和相關文化遺蹟的發現,對促進中國古人類研究有重要意義。古人類學研究中,現代人與化石人類的演化關係、不同區域人群的遷徙和基因交流等是重要課題。中國已發現的晚期智人化石中,雖然已有柳江人、山頂洞人、資陽人等顱骨化石,但相對於該時期人類數量激增、分布區域擴大、人群交流增加等事實,僅靠...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
對古DNA序列和現代人類DNA序列信息綜合分析,構建新穎的數學分析模型,研究系統發育和群類關係,分析關中新石器人類的DNA序列信息特徵,探討仰韶族群的基因傳承連續性,實現人類學、考古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多層面聯合解析新石器人類的科學目標。結題摘要 系統地解析新石器時代仰韶族群特徵和分子遺傳特徵是...
“但科學家沒有發現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之間的相似性。”李占揚說。“研究表明,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 三位一體 的混合特徵,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結果。”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說。“許昌人可能是人類進化...
甑皮岩人 考古學家從甑皮岩遺址中,利用計算機三維技術將甑皮岩人的頭像復原出來,發現甑皮岩人與華南人和東南亞人有明顯的接近關係,這表明了在現代華南人和東南亞人的形成過程中,甑皮岩人的基因起到了重要而明顯的作用,甑皮岩人是現代華南人和東南亞人的古老祖先之一。歷史文化 甑皮岩文化是史前中國多元一體進程...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人類遺傳學中心的科學家金力與中國一些科研單位合作研究後也撰文指出,如今的基因證據並不支持現代中國人有獨立起源的說法。在10萬年前至4萬年前之間的東亞地區,事實上存在一個化石“斷檔”期,即這一階段的人類遺址非常少見。6萬到4萬年前源於非洲的人到達中國南部,並逐漸取代了亞洲大地上的古人,...
論著出版 《當代生命科學中的政治糾纏:以黃禹錫被打壓事件為中心》,方益昉 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科學中的政治》,江曉原、方益昉 著,商務印書館,2016年1月;《人類遺址中的基因發掘——醫食同源與醫學起源》,方益昉 著,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圖書 ...
從1998年開始,中國遺傳學家分析了中國的現代人的基因變異,得出結論認為,有些來自非洲的現代人在6萬年前來到中國,取代了當時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這兩種觀點長期對峙,“非洲起源說”占據上風。因為在“許昌人”發現以前,已知最早的兩塊現代人化石都出自南部非洲,被認為早於10萬年前,被“非洲起源說”的擁護者們...
2013年1月,由中國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成功提取到田園洞人的核DNA和線粒體DNA。分析表明,田園洞人只攜帶著少量古老型人類——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現的是早期現代人的基因特徵,且與當今亞洲人和美洲土著人(蒙古人種)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而與現代歐洲人(歐羅巴人種)的祖先在遺傳上已經分開,...
通過對繩文人基因組的完全解讀,探尋日本人起源的研究有望加速。繩文人是大約1.6萬年前至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人群。誕生於非洲大陸的人類在4萬~5萬年前進入東亞地區。據推測,部分人經過西南諸島、朝鮮半島、庫頁島等遷往日本列島。這些古人通過狩獵和採集生活,廣泛分布於日本各地,人口達到巔峰26萬,因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