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是197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T.H.赫胥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 作者:(英)T.H.赫胥黎
- 譯者:李思文
- 出版社: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71年5月
- ISBN:9787533556433
- 目錄
- Ⅰ 類人猿的自然史
- Ⅱ 人類和次於人的動物的關係
- Ⅲ 人類的幾種化石
- 附:譯名對照表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是197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T.H.赫胥黎。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赫胥黎。內容簡介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是赫胥黎在《物種起源》廣受爭議的背景下寫成,赫胥黎通過梳理類人猿的發現史,人類、類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結構和行為習性等方面的比較,胚胎學方面的證據,詳細討論人類和次於人的動物的關係。赫胥黎的...
《人在自然界的位置——論人類動物群》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德日進。主要內容 出版背景 本書從人類起源到意識、智慧及靈性的出現,對"人的現象"進行了系統的闡釋,濃縮地表達了作者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即:人是生物進化的延續與目前的最高階;人作為"箭頭"將代表著宇宙進化的兩個同步進程:物質的複雜...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是2022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通過梳理記載的類人猿自然歷史,發現各類人猿之間,以及其與人類之間存在相似性,由此,發出人類從何而來的疑問。緊接著,利用胚胎學成果和“人類——大猩猩”解剖結構比較,推論出“人猿同祖”的結論,並藉助古人類化石比較,試圖尋找到人類與...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是1971年科學出版社出 版的圖書,作者是(英)T.H.赫胥黎。圖書目錄 目錄 Ⅰ 類人猿的自然史 Ⅱ 人類和次於人的動物的關係 Ⅲ 人類的幾種化石 附:譯名 對照表
《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是【英】赫胥黎的代表作,是生物學史上的經典科普著作之一。赫胥黎在《物種起源》廣受爭議的背景下寫成此書,主要論點是捍衛達爾文《物種起源》里的進化論學說,有個說法是,如果說進化論是達爾文下的蛋,那么,孵化它的就是赫胥黎。生命科學家董仁威以當代的生物學思維邏輯觀為基礎,參照...
按前一概念,環境指生物體周圍的其他生物和無機自然界,它們與作為主體的生物之間存在著種種客觀的生存、營養關係和因果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環境系統中的人類與環境的關係顯然有一部分同於這種關係。因為從生物生態學角度看,人類與別的有機體一樣,也參與生物圈的運作。人類在自然食物網中的位置是一級、...
自然界(Natural 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客觀世界,而環境指以人為中心的一切客觀事物的總和。環境可區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指大氣層、水、土壤岩石和生物圈。社會環境指人類的創造物,例如工農業、城市、交通、娛樂場所、文物古蹟和風景區等。在自然界,社會環境又稱為人工環境,是注入了...
《人類學概論》是201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啟曉,主要內容包括系統講述了人類學的基本知識。內容簡介 從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人類的起源與進化、人類的種族及其分布、文化與文化人類學基本理論、文化的外顯基本結構、人類的物質文化及其形態、人類制度文化的形態與演進、人類精神文化...
李希霍芬創立了關於自然現象世界分布的一般概念,把自然地理學的研究論題引向地誌學,即闡明特定地區內務種事物相互因果關係。地誌學的概念受到赫特納支持並加以詳細論述,他的思想對德國自然地理學進展有深遠影響,其重要結果是將注意力轉向研究人類及其周圍自然界與生物環境之間的關係。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彭克探討...
體質人類學源於16世紀。1501年,德國學者M.亨德發表了以人類學一詞為書名的著作,論述了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1871年,英國學者始將人類學中研究人類體質的領域稱為體質人類學。早期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僅限於認識人自身的身體構造、人體測量和人種劃分。伴隨考古學的發展和生物進化論的確立,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人類...
赫胥黎的立場十分明確,他不僅擁護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而且他毫不猶豫地從中推論,人類正是、也只能是進化的產物。赫胥黎在《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譯本)》中強調,人類與黑猩猩等猿類的如此接近,表明人就是源於這樣的動物祖先。但是,他更深信,文明人和獸類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這就是說,不論人是否由獸類進化而來...
本書力求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俯瞰全球,回顧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史,展望未來,試圖通過對正反實例的分析及理論的論證,對當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這些問題給以哲學的引導,以期喚起世人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編 “人” 一 人的本質及其在自然界的中位置 人類的形成 “人”本質概念的歷史演變 “人只是...
人類的終極悲劇和生命的意義 崛起的文明——人類起源的文化透視 引言 人不是天使 人是否為上帝的“使者 人是一種動物 人也算一種猿 自然界中人的位置 人也非野獸 跟猿別樣的質態 有人稱人是直立的“裸猿 人特有的適應手段 人特有的適應方式 人的孕育 虛妄的神造說 科學的人之由來觀 漫長的孕育過程 人類的...
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他把人和靈長類動物的身體結構作了詳細的比較,由此證明人是猿類的近親,他認為人是由古代的類人猿逐漸變化來的,或者是和猿從同一個祖先分支而來的。他是第一個提出“人猿同祖論”的科學家。真正用科學的方法蒐集證據,提出人類起源於古猿的是英國學者達爾文。19世紀...
人類學部分:19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自然認識的領域裡不僅在理論上取得的進步,而且在實踐運用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英國的自然科學家達爾文,在1859年給人們奠定了物種起源學說,使人們得到了用來解決“一切疑問之疑問”,解決“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及其自然起源的重大宇宙之謎的鑰匙。1899年,人們...
美國深生態學家比爾·迪伏和喬治·塞遜斯認為,淺生態學運動是以人類在自然界占統治地位或主宰地位的世界觀(Dominant Worldview)指導的,而深生態學運動則是一種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的。他們認為:人類在自然界占主宰地位的世界觀的基本價值觀念是:“主宰自然”;“自然環境是人類的資源”;“物質和經濟的增長...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在於人類真正做到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追求生態文明的過程是人類不斷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也是人類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善與自然的關係和完善自然的過程。人類應該認真定位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
環境既是人口賴以生存的條件,又是人口勞動創造的產物,是變化了的“人工化的自然界”。人類無法脫離自然界而獨立生存,但人口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自然界的賜予,而必須適應和改造自然。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產能力所能維持的人口,為數極為有限,估計不超過2000萬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從生產力方面而言,是人類適應、...
作為一種激進的環境主義,深層生態學從一開始就以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世界觀的姿態出現,態度十分鮮明,它試圖通過否定人類中心主義來擺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深層生態學尖銳地指出建立在人類中心主義世界觀基礎上的環境保護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以承認自然界中每個個體的內在價值以及生態關係的第一優先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