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彩陶盆一般指本詞條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 出土地點:陝西省西安市半坡
  • 館藏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所屬年代:石器時期
  • 出土時間:1955年
  • 類別:陶器
  •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 所屬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地區:北京
文物特徵,流傳歷史,出土環境,製作技術,文物鑑賞,文化寓意,文物價值,重要展覽,社會評價,作品爭議,

文物特徵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流傳歷史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20世紀50年代在西安半坡村出土後,被負責發掘的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帶回北京,此後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就藏於國家博物館。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人面魚紋盆從國家博物館調出,於2006年6月9日在西安半坡博物館舉行了一個回鄉展覽與家鄉人見面。這是人面魚紋盆闊別西安五十年後首次歸寧省親公開亮相。

出土環境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4年~1957年,先後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已發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
半坡遺址半坡遺址

製作技術

所謂“彩陶”,是指以赤鐵礦粉和氧化錳為顏料,使用類似毛筆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繪製各種圖案,入窯經火燒,但由於窯不夠密封所以在橙紅的底色上只呈現出黑、紅顏色。彩陶工藝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原始工藝藝術的主體之一。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藝達到了相當完美的程度,是中國原始彩陶工藝的典範。

文物鑑賞

這件彩陶盆以細泥為原料,捏成型後著彩放在窯里燒制而成的彩陶器。盆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較深。盆內壁光滑,外表粗糙。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局部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局部
這件彩陶盆不太大,在磚紅色的內壁上,用黑色描畫著兩組相同的圖案,圖案兩兩相對,對稱分布。一組是兩條用線條描畫的魚,看樣子可能是鯉魚;另一組是兩個人面魚紋圖案,這種圖案很奇特,以前人們從來沒見過。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圖案中人面是圓形,頭頂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東西,大概是帽子一類的頭上飾物。人的兩眼緊閉,嘴角處各畫著一條魚,更奇怪的是耳朵處還各畫著一條小魚,兩條小魚好像咬著人的耳朵。原始先民用很簡單的幾筆,就畫出了心中的形象,而且圖案性很強,這是叫人吃驚的,圖畫的線條又細又直,像是很快畫出來的,用筆比較熟練,弧線畫得也很好。畫上還有黑色塊面,看嘴角處的兩條魚,伸入人面的部分塗上黑色,形成了黑色的魚頭,上方那兩條小魚的一半魚身也塗了黑色,形成廠魚背,這種畫法與今天的圖案裝飾方法很相似。整個圖案有對稱,也有反覆,黑白對比也比較強烈,而且很有趣味,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原始先民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才能。
人面魚紋彩陶盆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構畫手法大膽誇張。人面為圓形,頭頂上有高聳的三角形,額頭左半部塗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彎鐮形,可能是當時的文面習俗。人物眼睛細長,雙眼眯成“一”字,鼻樑挺直,神態安詳,悠然自得。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大魚的魚身以斜方格為鱗,魚頭與人嘴外廊重合,配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表現出製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人像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發,配以魚鰭形的裝飾,更顯得威武華麗。整體圖案顯得古拙、簡潔而又奇幻、怪異,富有律動感,充滿了生氣。

文化寓意

古代半坡人在許多陶盆上都畫有魚紋和文圖案,這應與當時的圖崇拜和經濟生活有關,半坡人在河谷階地言建聚落,過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定居生活,兼言採集和漁獵,這種魚紋裝飾是他們生活的寫照。
人面魚紋彩陶盆展開圖人面魚紋彩陶盆展開圖
仰詔文化的深割圖案中有大量的動物形攻飾,如魚、鹿、蛙等,以魚紋最為典型。人面魚紋采和淘盆是公認的深邪判藝術精品。類似內容的深郷淘盆在遺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為兒童會棺的棺蓋來使用,很像一種特製的葬具。人面由人魚合體而成,人頭裝束奇特,像是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具有巫師的身份特徵,因此這類圖畫一般被認為象徵看巫師請魚神附體,為天折的兒童招魂祈祈福。也有人認為人面與魚紋共存構成人魚合體,寓意魚已經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為圖來加以崇拜。

文物價值

2013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將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以寫實的手法刻畫魚的形象,充分反映了漁獵生活在原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人面繪製較為複雜,冥思的神態及與游魚的密切關係,表明其與當時的巫術有關。此類彩陶盆在半坡遺址中發現較多,出土時覆蓋於瓮棺上,作為葬具的頂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重要展覽

2016年10月30日至12月31日,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在“2016全球中國Global China當代藝術展”中展出。

社會評價

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劉夢溪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黃克劍《畫說中華文化形象·中華繪畫》:人物五官雖只用簡單的墨線勾勒,但總的形態頗為生動逼真,具有濃厚的意趣與藝術魅力。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胡楊《傳世國寶全檔案》:陶盆是由泥質紅陶燒制而成,表面上帶有紅黑兩色的彩繪,內壁上所繪的神秘古樸紋飾,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半坡文化的主要標誌。

作品爭議

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人面魚紋盆,紋飾神秘莫測最令人回味無窮。關於這種圖案代表的含義,學術界對於人面魚紋的研究已經出現了近30種觀點說法,主要有圖騰說、神話說、祖先形象說、原始信仰說、面具說、摸魚圖像、太陽崇拜說、原始曆法說等等,還有的認為是水草魚蟲或嬰兒出生圖,甚至還有外星人形象之說。
有人認為,人面魚紋是半坡人勞動生活的藝術反映,半坡人住在靠近河水的地方,捕魚為食,魚對他們的生活太重要了,在半坡遺址發現了很多魚鉤、魚叉,很多彩陶上也畫著魚,說明了這個問題。半坡人希望多捕魚,把魚和人組合成圖案,是用來表達這種願望;還有人認為人面是巫師的頭像,他頭戴三角形的高帽子,嘴裡咬著魚,正在搞巫術活動;但更多的人認為,人面魚紋是半坡氏族的圖騰,即魚圖騰氏族的族徽。因為動物圖騰崇拜曾經廣泛存在於史前氏族之中,考古成果已經證明,大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陶器紋飾是氏族的圖騰標誌。半坡人可能認為魚與他們的氏族關係密切,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它,甚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祖先。也可能,半坡人看到魚有大量繁殖後代的能力,於是崇拜它,祈求它的保護和祝福本氏族人員興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