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療法(心理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際關係療法(簡稱IPT)由柯勒曼和威斯曼在20世紀80年代首創。這種心理療法套用於重性抑鬱障礙的治療研究中,與其具有相同作用的療法還有認知--行為療法、家庭與婚姻療法

人際關係療法認為人際問題領域中有四種問題,而這四種問題的任何一種都有可能導致抑鬱症。這四種問題是:人際關係的喪失、人際角色的紛爭、人際角色的轉變以及人際關係的缺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際關係療法
  • 外文名:Interpersonal therapy
  • 別名:IPT
  • 提出者:柯勒曼,威斯曼
  • 提出時間:20世紀80年代
  • 適用領域:心理療法
  • 套用學科:變態心理學
具體內容,評價,

具體內容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了一些獨特的心理治療模式,它對重性抑鬱症的治療是有效的。這裡面就包括三種短期的心理治療方法,分別是人際關係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家庭與婚姻療法。
人際關係療法的具體實施:
在這一療法中,一位人際關係療法(IPT)治療師的做法如下:
  1. 正如心理動力學理論家指出的那樣,抑鬱症患者可能經驗到一種人際關係喪失的憂傷反應,如失去重要的愛的對象。在這些個案中,IPT治療師要鼓勵患者去了解他們與死者的關係,並表達他們所發現的任何憤怒的情感。最後,患者要形成回憶死者的新方法,並尋求新的關係。
  2. 抑鬱症患者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人際角色的紛爭中。當兩個人對他們的關係及每個人應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時,角色紛爭就會發生。治療師要幫助患者對他們所捲入的任何角色進行檢查,找到並掌握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3. 抑鬱症患者也可能經歷了一種有重大的生活改變而引起的人際角色的轉變,如離婚或孩子出世。他們感覺到,由於生活的變化導致的角色變化給他們帶來了壓力。例如。10-30%的婦女會患上典型的產後抑鬱症。這種抑鬱症不同於其他的產後症候群。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對產後抑鬱症可能有重要影響。
  4. 有些抑鬱症患者便顯出人際關係的缺陷,如極度的害怕。根據柯勒曼的看法,許多抑鬱患者在童年期曾經體驗過人際關係的破裂,因此進入成年期後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IPT治療師要幫助患者認清他們的缺陷及其根源與性質,並教導他們掌握社交技能,學會自我肯定,以促進其社會功能的發展。

評價

人際關係療法上沒有受到像認知--行為療法那樣廣泛的評價,也不如認知--行為療法那樣具有廣泛的有效性。但是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則對它治療重症抑鬱症的有效性予以了有力的支持。這種治療方法關注當前的人際關係問題,試圖幫助個人改變適應不良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指出,那些連續接受一個月一次的人際關係治療的病人,或者那些連續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比起那些被提供安慰劑並被追蹤超過三年的病人來說,前者復發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