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七則

人間詞話七則

《人間詞話七則》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間詞話七則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王國維
作品原文,點評鑑賞,第一則,第二則,第三則,第四則,第六則,第七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點評鑑賞

第一則

評論詞以境界為最高標準。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顯得格調高邁、超逸不群。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間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的地方啊。

第二則

從詞人的表現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寫實派”得以區分的緣由。但兩種境界比較難以分別。因為大詩人通過想像所構造出來的境地,是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符的;而通過寫實所描摹出來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於理想化的。

第三則

從創作的主體關係上看,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譬如: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句、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之句,都是屬於“有我之境”;而陶潛《飲酒》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元好問《潁川留別》詩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之句,則都是屬於“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無我之境”則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物我兩相忘,最後都分不清哪裡是作者,哪裡是事物了。古人作詞,一般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並不是說就沒有人能夠寫“無我之境”,這在豪邁傑出的人當中自然能夠得到完成。

第四則

要寫“無我之境”,詞人只有在超脫世俗、散淡靜謐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寫“有我之境”,詞人卻必須是在強烈情感的動態作用下,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去抒發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顯得優美,後者顯得宏壯。

第六則

我們所謂的“境”,並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第七則

宋祁《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鬧”字,整首詞的境界就全都出來了。張先《天仙子》詞中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弄”字,整首詞的境界也就全都出來了。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