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收錄了24篇散文,勾勒出一幅關於理想、孤獨、愛情和人生的命運全景圖,展現出時代的變化與人生的無奈。比如《演員與看客》中,梁曉聲通過描寫一場“二人轉”表演,將台上演員的無奈和台下觀眾的冷漠進行了刻畫;又如《一個加班青年的明天》中,梁曉聲通過一個名叫張宏的北漂者的掙扎和拼搏,揭示了現代人的萬般無奈和辛酸。
作品目錄
輯一 人過著雙重生活,既是演員也是看客 | 輯二 自卑者唯獨不避高貴 | 輯三 身置鬧市,心卻寂寞 | 輯四 理想,是對某一種活法的主觀選擇 |
---|
一個加班青年的明天 書、女人和瓶 當懷才不遇者遭遇暴發戶 演員與看客 緊繃的小街 小村的往世今生 | 大眾的情緒 語說“寒門”與“貴子” 真話的尷尬處境 愛緣何不再動人? 我們為什麼如此倦怠? 貴賤揭示的心理真相 | 論寂寞 論“不忍” 一半幸運 一半迷惘 “理想”的誤區 讀書與人生 我的“人生經驗” | 何妨減之 最合適的,便是最美的 狡猾是一種冒險 關於欲望 關於不幸、不幸福與幸福 人生和它的意義 |
作品鑑賞
在該書中,梁曉聲以觀察的敏銳和自身閱歷的厚重,對俗世人間芸芸眾生的上下求索見微知著。論及孤獨,他說:“學會與自己交談,哪怕僅僅做這一件在別人看起來什麼也沒做的事。要有點兒離群索居的氣質,要有點兒孤獨的能力。”聊到關係,他說:“你不必說過多應酬的話,也不必參加過多的活動,先建立好和自我的關係,和世界的關係,和一本書的關係,和你養的小貓小狗的關係,和一盆花的關係。”
在人生的旅途中,梁曉聲認為,人們不能只關注眼前的得失和榮辱,而要學會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未來。當人們以一顆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時,才能夠真正地享受生活,從中獲得更多的成長和收穫。《一個加班青年的明天》中的主人公“張宏”就如同大多數人——從小城走來,背負著家庭的重擔,不敢奢求明天,為了錢一味地透支自己。《大眾的情緒》中,作者把人的嫉妒比喻成心裡形成的“積雨雲”,而文化正是驅除嫉妒的利器,但它卻不能驅除一切人的嫉妒,正如風和陽光不能吹散天空中的每堆積雨雲。《我的“人生經驗”》中,梁曉聲分享了幾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經驗:一類事儘量少做——面對有明確規定的事情,就不要心存僥倖,按規則行事;有些話儘量不說——在工作中要慎言慎行;某類人,要儘量包容——也許他們另有隱衷。
《何妨減之》論及浮躁,梁曉聲說:要知曉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事,不要在無謂的事上花費精力。“將那些干擾我們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從我們人生的節目單上減去、減去、再減去。”一次和大學生互動中,有人提出“閱讀的習慣對人究竟有什麼好處”的問題,梁曉聲的回答是:“閱讀可以使人具有特別長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人的精神世界一旦豐盈,那將會是一生飽覽不盡的風景。每個人的人生也都有可能因一份“人間處方”而豁然開朗。《人間處方》用溫情和智慧告訴讀者:人生就像一杯清茶,淡而有味。只有將心態調整到平靜的狀態,才能夠真正品味出其中的滋味。找到內心的安定、平靜,才能不隨波逐流。在迷茫的世界裡,做清醒的現代人。
作品評價
初讀《人間處方》,它就像湖水一樣波瀾不驚,然而細品時就不難發現,它猶如烈酒一般濃郁香醇。通讀《人間處方》,梁曉聲不僅以客觀而不失溫暖、體貼而富含真誠的文筆重塑了無數青年的心性,同時還給出了一個通透而實用的處方,這個處方就是“人生不必四處看,你就是自己的答案”。
(《濰坊日報》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現為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他的創作風格頗具特色,可歸納為:現實主義的英雄化風格、現實主義的平民化風格、現實主義的寓言化風格。代表作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等,創作小說、散文、雜文等1600餘萬字。其中《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親》曾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今夜有暴風雨》曾獲全國中篇小說獎,《雙琴祭》曾獲《小說月報》百花獎。2019年憑藉《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