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人(基本含義)

人造人(基本含義)

人造人,是由人類創造的機器人。自20世紀20年代現身後,人們便廣泛受到影響。典型的人型機器人是機械時代不具靈魂的化身,象徵著我們的人性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造人
  • 外文名:Cyborg
  • 拼音:rén zào rén 
  • 注音:  ㄖㄣˊ ㄗㄠˋ ㄖㄣˊ
人造簡介,首例人造生命,仿真人雕塑,

人造簡介

自20世紀20年代現身後,人們便廣泛受到影響。典型的人型機器人是機械時代不具靈魂的化身,象徵著我們的去人性化。有的人造人只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毫無感情(如:地球末日記);有的人造人被打入了流行文化......這只是人類的構想,並沒有得到實現,不過在這未來的幾年或許會實現。人造人是由於人類對於人類複雜機制的好奇心驅使我們創造出機械化的人類
【歷史中的人造人】
工業時代,18,19世紀鐘錶發條機器人為最精巧的機器人。
人造人
科幻作品中的人造人
弗蘭肯斯坦》不僅是科幻史的一個斷代符號,更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佳作,單是它被多次搬上銀幕,就能體會到其價值了。單就題材創新而言,它是一系列生化類人造人的開端。
弗蘭肯斯坦是出生於日內瓦名門的青年科學家,出於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嘗試創造生命。他從許多屍體上尋找組織、器官,拼湊成一個醜陋的巨人。大自然幫了他的忙,用一次雷電使這個巨人獲得生命。
醜陋巨人心靈單純,卻受到人類歧視。他請求弗蘭肯斯坦再創造一個女性同類,雙雙隱居。弗蘭肯斯坦起初答應,中途變卦,毀掉了已經成形的女性人造人。巨人開始報復,殺害了創造者的未婚妻。弗蘭肯斯坦追蹤巨人,雙雙死在北極的冰天雪地里。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電影導演弗里茨·朗拍攝了史詩般的巨片《大都會》,成為世界電影經典之一。生化人造人正是這部片子的重要角色。科學家洛雲根據工人領袖瑪麗婭的容貌製造了生化人假瑪麗亞,大資本家佐費信利用它去操縱生活在地層下面的勞工。而假瑪麗亞最終失去控制,開始煽動工人破壞機器。影片裡,假瑪麗亞的製造過程被拍攝成宛如夢幻般的場面。
一九二一年,捷克著名劇作家卡爾"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的話劇《R.U.R.》在布拉格首演。《R.U.R》是“羅素姆的全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Robots),的縮寫。在劇本里,恰佩克將捷克語的“強迫勞動”(robota)和波蘭語的“工人”(robotnik)兩詞合成,創造了新辭彙“robot”。後來,這個詞在英語裡便擁有了“機器人”的意思。每個上過中學的讀者朋友都背誦過這個單詞,只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老師是否講到過這段典故。
《R"U"R》中描寫的機器人,嚴格來說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化人”。劇本中,羅素姆本來是要製造大批可供差使的奴隸,由於一個科學家改變了合成複製人的化學方程,這些生化人開始擁有意志和感情,並萌出了對自由的嚮往;最後,它們不堪被役使,奮然反抗,並把人類徹底消滅。在這個劇本中,生化人造人的反抗有了進步的意義,是對勞工階層反抗統治的隱喻。
海峽那邊,台灣科幻小說也是以一篇生化人造人科幻小說作為開端的。張曉風於1968年發表了《潘度娜》(潘多拉的台灣譯法),描寫的便是一個紅顏薄命的人造美人。
後來,機器人題材取代了生化人造人,成為科幻作品裡人造人的主流。不過,王晉康的新著《類人》卻在生化人造人方面推陳出新,構思出“類人”創造技術——直接使用非生命物質來創造基因物質,進而創造生殖細胞,培育新人。作者在《類人》中詳細地描寫了類人的製造過程:用純物理的手段把碳、氫、氧、磷等原子排列成人類的DNA,再蘊孕成人。那應該是一種十分發達的納米技術。
當然,既然人類可以從無到有地製造所有基因,製造者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隨意確定這些基因。比如,小說中的“類人”比真人要漂亮,健康,沒有任何遺傳疾病。為了令他們與人類有所區別,製造者使得所有“類人”都沒有指紋,成為他們終身攜帶的身份證明。
除此之外,“類人”並沒有被製造成怪物或者超級戰士。他們不僅有和人一樣的外形,也有和人一樣的心理活動。他們可以和人交往、合作,甚至相親相愛。但是,為了一方面使用“類人”,一方面將他們與人類“種族隔離”,世界政府設定了許許多多制度:各種關於類人的法律,監視類人的警察局B系統,還有無形的歧視類人的思想意識。
但是,既然有嚴格控制,由於“類人”和人的基因幾乎沒有差別,兩者之間的隔膜最終也在付出血的代價後消失了。和那些可怕的轉基因人類相比,《類人》中知書懂禮,自我犧牲,甘於貧賤的“類人”們顯得更可愛一些。

首例人造生命

名為“人造兒”的人造細菌核心 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製造生命的過程
美國科學家製造出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 2010年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可以在實驗室里“被創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 “一個新時代到來”這項研究由美國基因遺傳學頂尖科學家克萊格·凡特主持,歷時10多年,耗資超過4000萬美元。研究團隊共有20多位科學家。名為“人造兒”的人造細菌核心是移植於實驗室、完全人工合成的基因組。凡特博士表示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名為人造兒的人造細菌核心名為人造兒的人造細菌核心
科學家們首先選取一種名為絲狀支原體的細菌,對其基因組進行解碼並複製,產生人造的合成基因組。然後,將人造基因組移植入另一種稱為山羊支原體的細菌,通過分裂和增生,細菌內部的細胞逐漸為人造基因所控制,最終成為一種全新的生命。在培養皿中,合成細菌的分裂等行為就像天然細菌一樣。科學家們在“人造兒”DNA上寫入4個“水印序列”,使其有別於同類的天然細菌,以及在這種生物的後代中識別它的“祖先”。
“當帶著水印的細胞活了過來,我們欣喜若狂,它是一個活生生的生物了,成為了我們地球上各種生命的一部分。”凡特博士說。套用前景廣闊儘管這種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但研究人員相信其運用前景廣闊。
研究小組計畫,先合成出可供生命存在的最小數量的基因,然後通過向其中彌補其他基因,製造一系列新的微生物,比如可生產生物燃料的細菌、有用的藥品、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細菌或是製造合成疫苗所需的蛋白質
人造生命原理
1. 科學家選取一種名為絲狀支原體的細菌,將它的染色體解碼。然後利用化學方法一點一點地重新排列DNA。
2. 將重組的DNA碎片放入酵母液中,令其慢慢地重新聚合。
3. 將人造DNA放入另外一個受體細菌中。通過生長和分離,受體細菌產生兩個細胞,一個帶有人造DNA,另外一個帶有天然DNA。
4. 培養皿中的抗生素將帶有天然DNA的細胞殺死,只留下人造細胞不斷增生。 5. 幾個小時之內,受體細菌內原有DNA的所有痕跡全部消失,人造細胞不斷繁殖。新的生命誕生了。■ 連結反對者稱“打開潘多拉魔盒”
創造生命”再次激起了古老的爭論:人類是否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英國牛津大學的倫理學教授朱利安·薩烏萊斯庫認為:“凡特推開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最基礎的那扇大門———窺視生命的本質。他直接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創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生命。”
一個名為“人類基因學警告”的團體負責人戴維·金說:“凡特的研究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反對者認為,人造的有機體如果擴散到自然界,引發生物基因變化,有可能造成環境災難,它們還有可能被用來製造生物武器。(吳妮)

仿真人雕塑

超級寫實主義雕塑一種藝術載體,其材質主要採用矽橡膠,其藝術風格是對超級寫實主義雕塑的藝術發展,就其綜合的技術和藝術水準來看,它是傳統蠟像的升級換代,其“皮膚”富有彈性接近真人,在-20℃至60℃的環境溫度下不變形、不掉色,落了灰塵可用水清洗。就其逼真的藝術表現力、長久的使用壽命和經濟的維護成本而言,它是目前博物館、紀念館、各類主題公園、文化藝術中心最適合、最受歡迎的永久性展示手段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