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針灸穴位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迎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本輸》,別名天五會,五會。在頸部,結喉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主治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癧、癭氣,以及高血壓等病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開頸動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迎穴
  • 別名:天五會、五會
  • 出處:《靈樞·本輸》
  • 隸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 主治:咽喉腫痛、瘰癧、癭氣、高血壓
  • 功能:接收胃經氣血並分流胸腹
  • 特殊主治:足陽明、足少陽之會
  • 主要配伍:配大椎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1)人迎。人,民眾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經氣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體部位傳輸。本穴物質為地倉穴分流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傳輸部位是頭部以下的胸腹手足。與大迎穴傳送上頭的氣血相比,頭部為君,其所受氣血為大、為遵,胸腹手足部則為民,氣血 人迎穴所在經絡穴位示意物質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為人迎。
(2)天五會、五會。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會,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由胃所受的五穀雜糧精微物質所化,穴內氣血包含人體五臟六腑等各個部位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故名。

功能作用

接收胃經氣血並分流胸腹。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人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解剖

人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和頸闊肌、頸動脈三角。皮膚由頸叢的頸橫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除頸叢的皮神經以外,還有頸前淺靜脈及面神經頸支支配的頸闊肌。針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在喉結水平,穿皮膚、皮下組織深進頸動脈三角。該三角內,有頸深筋膜形成的頸動脈鞘,鞘內包有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及二者之間後方的迷走神經,舌下神經襻位於頸動脈鞘的表面或鞘內。

主治

咽喉腫痛,氣喘,瘰癧,癭氣,高血壓。

操作

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3~0.8寸。

臨床運用

(1)長期按摩人迎穴,對咽喉腫痛,氣喘,瘰癧,癭氣,高血壓具有良好的療效;(2)配大椎穴、太沖穴治療高血壓;(3)經常用手指按壓人迎穴,還有利於增進面部的血液循環,能夠使臉部的皮膚緊縮,並且可以去除雙下巴。

配伍

配大椎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禁不可灸,刺入四分,過深不幸殺人。”
《銅人針灸經》:“治吐逆霍亂,胸滿喘呼不得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