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的對話》是200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永亮,張強。
基本介紹
- 書名:人與自然的對話
- 作者:尚永亮,張強
- ISBN:9787533626174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03-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人與自然的對話》是200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永亮,張強。
《人與自然的對話》是200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永亮,張強。內容簡介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都是從自然中來,自然會回到自然中去。《人與自然的對話》一書將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升到哲學的角度,帶著理性的...
《人與自然的對話——觀察與實驗》是現代桂起權、張掌然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是“認知與方法叢書”之一種。作者認為,科學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畫地通過自己的感官去反映自然界各種事物現象的活動,具有兩個顯著特徵——是一個感性認識的活動,是有目的、有計畫的認識活動。包括自然觀察,即通常意義上...
《低碳學習法——與大自然的對話》是連載於百度小說的一部同人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何國平。內容簡介 學習也能低碳嗎?回答是:能,而且人人都能做到。這是作者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並率先提出了低成本人性化的“低碳學習”理念:“生態持久,簡單經濟,輕鬆快樂”。作者家居廣白雲山畔,工作之餘尤愛親近自然,工余...
二 對話人的人格品性 三 對話人的教育建構 第十章 對話式行政:對話型社會的支架 一 從獨斷到對話:公共行政的必然趨勢 二 對話式行政的理念與構造 三 政府自覺:對話式行政的理性保障 第十一章 多重對話:對話型社會的維度 一 人與人對話:合作共享社會的構建 二 人與自然對話:生態共生社會的構建 三...
任何不考慮時間這種建設性作用的自然法則表述,都不可能令人滿意。作者把科學看成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如同在現實的對話中那樣,而自然給他的回答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有時候是令人驚訝的。科學引起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獨特和富有成效的對話,經典科學把時間限制為一個幾何參量,因為它只處理一些簡單問題,一旦遇到了複雜系統...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設計與建造》是2018年5月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永潔。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內容包括建築:自然的一部分,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理念:人與自然的對話,過程:從設計到建造,回聲:理想與現實附錄,建築信息,十年歷程,圖片索引,後記。作品目錄 建築:自然的一部分 事件:5...
序言:人與自然的對話 第一輯 人與動物 麋鹿還鄉記 太熊貓需要“克隆”嗎?草原上的馬 白天鵝的記憶 南沙垂遐想 牧鵝散記 狗喲!人類的老朋友 救鳥三教授 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是什麼?第二輯 人與植物 水杉 泡桐花開 樹勢隨想 北京需要森林 獼猴桃僑居記 “還魂草”的故事 你見過藍色的玫瑰嗎?紙巾大劫案 植...
張強,男,中國國籍,1956年10月生,江蘇沭陽人。1997年6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文學博士、文藝學博士後。近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司馬遷與宗教神話》(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人民出版社,2004年),《人與自然的對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版),《僧肇大師傳》...
生態文藝,是學術理論常用的名詞。生態文藝由來已久,大凡那些描寫人的生存狀態,表現人與自然的對話,展現精神生態的藝術及有關作品都可以歸入生態文藝的範疇。隨著人們對生態主題的關注,生態文藝稱為21世紀文藝學的熱門話題和前沿課題之一。從生態學的觀念來看,文學藝術需要與人與自然建立有機的良性關係,保持生態平衡...
《文化的邊緣》1997年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滕守堯 內容簡介 書中從對話的原理開始,對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的對話意識、西方現代對話哲學、女性主義與道家對話哲學、對話的“邊緣”與“老子”之喻、人與自然的對話、人際對話、對話的特殊形態:文化比較與比較文化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對關於東西方對話的對話、...
葉竹盛先生是一位台灣中生代的重要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將西方抽象的表現形式,注入東方哲學的思想內涵。在繪畫內涵上,葉先生也是台灣以藝術探討生態環境議題的第一人,以種子、海洋、土壤、花朵等元素,展開人與自然的對話,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參與展覽 台灣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葉竹盛,於3 月 28日至4 月11 日...
1 愉快的傣鄉行 2 球迷 3 漫話紫禁城 4 孤島 5 吸菸者說 單元測試一 (1~5課)6 飛來峰 7 人與自然的對話 8 晏子使楚 9 灰塵的旅行 10 三國故事 單元測試二(6~10課)11 鯊魚——被為類誤解的朋友 12 半支蠟燭 13 厄運 14 性別按鈕(一)15 性別按鈕(二)單元測試(11~15課)總測試 參考答案 ...
《舞動九歌》是由遠流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勛 內容介紹 本書為『看雲門讀經典』系列之三。〈九歌〉是雲門二十周年的重要作品,在林懷民一系列創作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林懷民擺脫了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章句學者的引經據典,把〈九歌〉還原到初民的生活之中,還原到祭神儀式的歌舞中,還原到人與自然的對話關係之中,給予...
六 現代解釋學:對話與自我發展 七 西方現代美學中的對話意識 第三章 女性主義與道家對話哲學 一 男尊女卑的文化傳統 二 追求翻身解放 三 追求兩性間的對話和融合 四 女性主義與中國道家 五 現代生活中的男女融合趨勢 第四章 對話的“邊緣”與“老子”之喻 下篇 對話的實踐 第五章 人與自然的對話 一 原始...
榮信·文軒茗園位於承德市的門戶之地——馮營子大學城北部,小區面向21世紀的高標準,是現代化園林式生態居住小區,把生活融入承德優美的環境之中,使居住於該小區的居民們真正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社區總占地面積4.34萬平米,平面布局沿小區外側布置六棟點式高層住宅,數座高層並排而立,強調建築與空間的韻律感...
《鳥語唐詩300首》是2006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耕。內容介紹 中國古典詩詞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博物學寶庫,編者從萬首唐詩絕句中選出有關鳥類題材的詩300餘首奉獻讀者。編者匠心獨具,每首詩後配以富有哲理的評說,加上精美圖片和有關鳥的知識,使我們在聆聽“文學與自然交流”、“人與自然的對話”中領略...
孫志鈞的藝術總是表現為一種濃郁的生命感懷,就是說,他的作品不是對主題的直接敘述,而是生命感懷的必然表現,他要表現的不是具體事件,場景和現象,而是人與自然的對話,與世界的交流以及內心的感受;因此,作品中所表現的只是一種內心感覺性的意象外化。譬如,高遠的蒼穹,蒼茫的大地,牧人與牛群、馬群……,...
《“象”往雲南》由雲南廣播電視台製作,珍貴的瞬間定格了這次深刻而真誠的人象對話,詮釋了求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雲南智慧和雲南方案。 視頻內容 《“象”往雲南》用珍貴的鏡頭記錄了16頭野生亞洲象走出它們的棲息地雲南西雙版納,歷經17個月1300公里,跨越大半個雲南,北渡南歸。這場曠世之旅,數萬人一路守護,...
作品展示的是技藝與才能,時間和精力,陳炳洪老師是一位修養全面的藝術家,一方面得益於他沉浸於和歷史的對話,另一方面他在人與自然的對話中扎紮實實踐行自己的藝術理想。 書藝之美,言之不盡,寥寥數語,只能略表情意情感!陳炳洪老師既是教書人,也是讀書人,心之所向,皆為風雅之求,他骨子裡對中國傳統...
那靜靜的漣漪,明亮的月色,那群鶯的飛鳴,蒼茫的垂柳,綻開的墨花,喑香浮動的冬梅,充分體現出馬濤造境的孤深和人性的回歸,那是人與自然的對話,那是他童話般的夢。師之格高趣新、筆筒意賅,故馬濤筆下的花鳥多見空靈之趣,更見筆之沉厚,墨墨蒼潤,境之深遠,顯示出他質樸、純真、淡雅的情趣和脫谷的品格...
專題12 人與自然的對話——由呂訥堡石楠灌叢自然保護區引發的思考 法國篇 專題1 法國公共空間與當代藝術的結合 專題2 法國現代景觀對諾特爾式園林的繼承 專題3 城市歷史性空間“再設計”途徑研究——以巴黎皇家廣場為例 專題4 生態意識介入城市公共空間設計 專題5 對巴黎城市空間價值的思考 專題6 為使用者而設計 ...
畫面感以及復調式的結構傳達著人與自然的對話。神秘,強悍的聲場表達著一種對蘊涵在沙漠之中生命的遐想與感動。作品獲得“TITLE”杯“學會獎”電子音樂作品比賽B組比賽三等獎。2007年6月,應邀參加法國布爾吉斯國際電子音樂節。2006年 3.《七夕-為古箏和電子音樂而作》時間:9:00 創作時間:2006年3月 作品《七夕...
器皿中的天地起到了人與自然的對話交流,抒發心中胸臆。缽山圖繪的形式給畫面添加了特殊的趣味性,它增加了空間上的無限可能。在描繪一些畫面時“缽”就成了一個分割,“缽”內是一個世界,“缽”外是一個世界。這個分割可以是空間的分割也可以是時間的分割,這就增加了畫面情節的複雜性。出版信息 2021年8月,...
當建築謙虛的植入,自然有了背襯,生活有了庇蔭;當建築是視窗而不是藩籬,自然涵容了生活,生活收藏了自然,人和土地,有了聯繫,物我兩忘,自在天成。半畝塘做的是人與環境的事業,理應以人為本,以環境為念,建築最終只是那個成就人們與環境「共生共好」的界面平台。節氣建築﹣人與天相遇、人與自然對話的結果 ...
對抗緩解不了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只有對話才是正確的航向。人與自然萬物之間,不是主與仆、征服與被征服、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人類與自然兩個主體之間的互動主體性的平等友愛的對話關係。人與自然萬物都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物種,而生態系統中的每個物種都有主體性,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與獨特的生存空間,且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