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2011年6月
谷歌推遲發布了一項搜尋服務,原因是擔心這項技術開放後的後果非常可怕。這項服務就是“人臉搜尋”。“
人臉搜尋”可以讓任何一個人上傳一張你的照片,就可以搜尋出你在網上的所有照片,無論是你自己上傳在
個人部落格、個人電子相冊上的,或是你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上傳的照片,但照片中有你。進而通過搜尋結果,查詢到你的其他隱私。
預見效果
Google執行董事長
埃里克·施密特表示,人臉搜尋技術識別率已經非常高,而發展迅速的程度連他本人都非常擔憂。可以預見,這項技術一旦推出,街邊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善意的或是敵意的,都可以舉起相機拍攝一張你的照片後,就可以在網上輕鬆“人肉”你的任何隱私。通過搜尋出來的照片,進而查到你的名字、查到你的親朋好友、查到你的
微博、查到你的工作,甚至查到你的家人和住宅地址……
約翰·道格拉斯(前
美國聯邦調查局著名特工)在他的一本名為《心理神探(Mindhunter)》的書中,介紹過網際網路時代之前的一個真實案例,美國一個連環殺手Charlie Davis靠自己在警局的關係根據車牌查出陌生人的姓名,再將對方騙至停車場殺害,在被捕前他殺了五人。這項案例顯示,大多數人當別人能夠直呼你的姓名時,會傾向於放鬆警惕。而人臉搜尋正是這樣一個可能幫助犯罪者查到任何人比名字更多隱私的服務。
相似套用
實際上目前很多社交網站上,
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有了雛形。比如在國內流行的
開心網和美國的
Facebook上,用戶自己為相冊里的人物加上姓名,然後系統自動為同一相冊內所有相同的人臉加上姓名。大多數玩
社交網站的網民都十分喜歡這項服務。
而在美國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最典型的就是《
諜影重重》系列。
電影中調查局為了追蹤特工
伯恩,不但可以通過身份證系統進行人臉識別,還可以通過任何一個公共場所中的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
這些技術早已不再是活在科幻片中的幻想,而是已經來到了每一個普通人的身邊,而這項技術如果不加以限制,而是開放給每一個人,其後果是
不堪構想的。
大部分以圖片作為輸入的
搜尋引擎,例如tineye(2008年上線)、搜狗識圖(2011年上線)等,本質上是進行圖片近似拷貝檢測,即搜尋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的圖片。2010年推出的百度識圖也是如此。
在經歷兩年多的沉寂之後,百度識圖開始向另一個方向探索。
2013年1月的百度年會中,李彥宏特意提到百度識圖:“以圖搜圖的準確率從20%提升到80%”。不過與之前相比,百度識圖找到相似圖片的能力似乎並未顯著提升,那么改變從何而來?李彥宏把這種明顯的提升歸因於剛上線的人臉搜尋。
與之前的區別在於,如果用戶給出一張圖片,百度識圖會判斷裡面是否出現人臉,如果有,百度識圖在相似圖片搜尋之外,同時會全網尋找出現過的類似人像。
新增加的技術簡而言之,首先是人臉檢測並提取出
特徵表達,隨後再據此進行資料庫對比,最後按照相似度排序返回結果。其實,人臉檢測並不是新技術,相關研究已有三十年歷史,然而直到去年底,百度才決定推動這一技術付諸實施。
推遲服務
雖然Google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公開表示推遲了人臉搜尋服務。但
美國專利商標局仍然在上周發布了谷歌針對
公眾人物的人臉識別技術專利:自動挖掘公眾人物形象的視覺搜尋套用。
通過提供人物名單和與其中某個人物相符合的人物圖像,谷歌的公眾人物人臉搜尋可以創造一個精確的符合該名人生物特徵的形象,然後識別行為就會在精確度以及回憶的基礎之上對人臉進行鑑別,最後決定該人臉屬於哪個公眾人物,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未知的非名人。對人臉圖片的搜尋不只會返回一個被標記的照片,而且還能返回該目標人物在網路上的任何圖片。根據該專利內容,資料庫已經對30000人中的1000個人進行過測試,其中包括美國總統
歐巴馬、流行歌手
布蘭妮、
英國哈里王子、
布拉德·皮特等。目前,該公眾人物人臉識別技術尚不完美的。
埃里克·施密特表示,Google不太可能建立資料庫供人進行人臉識別,但他也補充說:“有些公司會越過這條線。”
業界觀察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的社交網站用戶數已經超過10幾億,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群中積累了巨大無比的人臉資料庫,所隱含的安全隱患已經不容忽視。雖然各大網站都設定了一些隱私保護措施,但
黑客入侵、倒賣網上隱私數據的現象依舊非常猖獗。
近年來關於高超網路犯罪分子的報導也屢見不鮮,他們善於製造漏洞並取得攻擊對象資料,鎖定具有高回報價值對象進行詐欺。除了直接攻擊某個對象,還同時可以在
社交網站上通過假冒用戶來攻擊其朋友、同事和家人。
目前微博中流行簽到功能,通過
智慧型手機的GPS模組,分享自己的位置。人臉照片和地理位置的匹配,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通過網上更加精確地了解對方的照片、特徵甚至真實的地理位置。
各種免費的網路服務在為我們提供新鮮、便捷的網路功能的同時,也讓我們在網路上無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