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食物主權

人民食物主權

人民食物主權是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也是個舶來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物是人民大眾最基本的民生品、公共品。當食物生產異化為商品生產,那么以資為本、以逐利為目的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行銷體系便成為食物不安全問題頻發的溫床。食物不安全背後的問題是廣大普通生產者失去對生產的自主性,消費者失去真正的選擇權,國家失去對食物的自主規劃、調控和保障能力,這些都是食物主權的喪失。

人民食物主權關注食品安全三農問題,關注食物生產者和消費者,也關注國家的相關政策及其實施。同時還主張相互合作的生產者-消費者關係,呼籲保障人民和國家雙重主體的權利,支持生態農業等可持續發展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食物主權
  • 外文名:People's food sovereignty
概念介紹,宣言,網路,結語,

概念介紹

人民食物主權是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也是個舶來品。特別地,《人民食物主權宣言》集中體現了這其中的主旨。近年來,在內地開始傳播開來,特別地自2013年人民食物主權網路成立了,是這一概念在大陸階段性進步。也開展了一些富有意義的活動,影響力漸漸擴大,但食物主權的形勢仍很嚴峻,所以任重道遠。
人民食物主權
人民食物主權

宣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也是國家首要戰略物資。無糧不穩,有糧不慌。無論制度如何變換,無論戰亂還是和平,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吃飯,都是人的頭等大事。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然而,在我們擺脫了物資匱乏時代吃飽了肚子、吃足了油水之後,卻發現,可以放心吃的食物越來越少了!我們對食物安全性的主導在歷史的前進中倒退了,我們對食物的主權淪喪了!為了全人類的安全,為了子孫萬代,所有的人,都必須喊出這句話——捍衛我們的食物主權!
當下的危機:
糧食生產不安全源自於追求GDP的發展主義模式。我國耕地資源僅占全球9%,淡水資源僅占世界6%,卻要養活占世界20%的人口。儘管如此,我國曾在糧食安全方面有過世人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初期,全國有30個省市區,其中21個是糧食輸出區(包括江蘇、廣東、浙江在內),而到90年代中,糧食可外銷的只剩了9個省份,,在國家確定的13個糧食主產省區中,只有少數幾個省份能夠輸出糧食。為了追求GDP的增量,地方政府採取了以土地換取資本的粗放發展捷徑,導致了這些年來糧食主產區的萎縮,嚴重威脅了國家糧食安全。儘管中央有18億畝耕地的政策紅線,儘管2005年的《土地管理法》對耕地有“占多少,補多少”的恆量原則,然而近年來城鎮化發展占據的是大量的良田,補回的多是貧瘠的山地、荒地和灘涂。因此目前中國耕地中,70%屬於中低產田,且耕地質量還在下降。
農業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主體性的喪失是資本控制的結果。以資本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化正在生成新的半無產化和無產化的農業僱傭勞動力。農業資本化和工業化經營,不僅會增加外向型出口農業的趨勢,直接減少了中國的主糧種植面積,而且使得農戶生計受到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由於整個產業鏈條被資本牢牢控制,他們對生產過程基本沒有話語權、沒有主體性。農業,成為資本謀取利潤的工具。中國曾有一套完整的農業技術和知識推廣體系,品種改良和推廣一般都有一個推廣和採納的互動過程,基層會通過自己的試驗、觀察、總結等創造性地消化吸收新的品種和技術,從而推動農業、農村良性發展。
而隨著生產資料的商品化、資本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農資推廣成為商品的推銷過程。農民失去了幾乎所有技術的主體性,只是被動地購買、使用農資。而且,在農資價格上,農民鮮有議價權。國家在推動家庭農場、大戶、合作社、小農戶等多種經營主體進入社會,然而這並不能解決上述問題,生產者的主權並未得到根本的界定和保障。隨著資本日益深刻地捲入農業生產和流通的過程中,多種經營主體之間也有相互的矛盾,不同經營主體的關係在不斷演變。
農業利潤2/3以上在流通領域而非生產領域。資本不僅攫取了農業流通領域的幾乎全部利潤,而且還通過壓低收購價,擠壓、侵蝕農民在生產領域的利益。在主糧方面,以玉米為例,它雖然有國家保護價,然而收購商給農民的價格往往遠低於國家的保護價;在經濟作物方面,生鮮蔬菜經過長距離多環節的販賣,銷售環節的利潤常常是生產者收入的幾倍;而養殖業的產業鏈中,以超市為代表的商業資本不僅把養殖的全部風險轉嫁給基層養殖戶,而且獲取了利潤的絕大部分。
在市場化、全球化的體制下,消費者主權的問題往往被消費主義所置換和掩蓋。在全社會不斷刺激消費的情況下,有人會問,“消費者主權”還是個問題嗎?回答是肯定的。獲取健康、足夠的食物是基本的人權,也是消費者主權的前提。在美國,98%的人口住在城市,不到2%的人當農場主、僱人開機器種地,99%的人通過超市買賣食品,一切都標準化,似乎很令開發中國家的人羨慕。然而,美國農業模式不僅持續地降低生物多樣性,而且消費者在其中也沒有主權可言。至今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不用標識,許多美國民眾還在為基本的食品知情權而鬥爭。現實的另一個重大矛盾是,飢餓與浪費並存。在資源已經相當富有的美國,2012-2013年有20%的美國人有時吃不起飯,而自1974年來,美國人均浪費增長了50%,達每人每天1400卡,每年食物浪費造成1/4的淡水消費浪費,3億桶原油浪費。
在我國,消費主義導致國內浪費型需求的增加。據估計,中國每年浪費的食品價值超過2000億元,相當於約2億人的口糧。而2012年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包括穀物、豆類和薯類)達8025萬噸,相當於1.9億人的口糧。食物越來越多,但人們對食物的安全卻越來越難以放心。同樣諷刺的是,諸多證據表明,大量消費肉蛋奶油的飲食習慣已經走向了健康、合理的營養結構的反面。因此消費主義不僅無益於人類健康,而且給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進口造成極大的和不必要的壓力。
浪費是在市場化的發展主義體制下,以消費促增長產生的問題。在中國這樣人地、人水資源長期緊張、保障糧食安全任重道遠的國家,這樣的問題顯得尤其荒誕,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對市場化的發展主義本身進行深刻反思。在世界範圍內,2009年10億人遭受飢餓。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此指出:這次飢餓不是因為自然災害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糧食歉收。研究發現如此大規模的飢餓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其中農業公司和零售巨頭壟斷食物體系,導致農牧漁業的小生產者的生計難以為繼。
生態安全威脅嚴重。物種安全、生態多樣性、生態可持續性等方面的問題日益令人擔憂。從1980年到現在,中國化肥用量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農業產量增加速度。中國農民在單位面積上的化肥用量已是世界最高,為世界平均用量的2.5~3倍。根據2010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農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已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污染源。這種污染不僅威脅著生態,同時也構成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深重危機。以破壞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掠奪式生產,導致人們越來越難以安全地獲取食物。
近年來,有人鼓吹轉基因是解決未來糧食問題的法寶,然而,轉基因不但對於減輕人類對農藥、化肥的過度依賴毫無裨益,還製造了一系列危害難以估量的新問題。它加劇資本壟斷,造成生態多樣性喪失,構成物種安全威脅,成為人類健康的潛在隱患。
從長期可持續的意義上看,農業不能沒有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動態的)平衡作為最終的安全支持。從50年前第一次綠色革命開始,全球農業在大資本的引導下已經走錯了路:化學化、商業化、標準化,其延伸即所謂第二次綠色革命/轉基因,將要在錯誤的路線上走得更遠:種子標準化、轉基因化、專利化並徹底壟斷在幾家跨國公司手裡。
當21世紀的生物技術大公司試圖通過轉基因技術壟斷種子時,我們才看懂,沒有生物多樣性的農業是絕對不安全的,沒有一個足夠數量的、具有多樣性特徵的農民群體,生物的多樣性是無從保持的,消費者的選擇權最終也沒有保障。已開發國家農業的單一種植缺陷,用不已開發國家的農作物品種多樣性做了糾正和補充,如果不已開發國家也全都“進化”成現代化農業,地球上的農業還會有長遠的前途嗎?很清楚:不會的。
糧食安全是國防新戰線。傳統觀念中的糧食安全僅僅涉及供求問題,與之相關的國家安全也主要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數量供應問題。然而,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糧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了新的維度,即必須嚴防國際資本通過資本滲透和技術壟斷在糧食生產和流通領域對國家和人民主權進行操控。在轉基因問題上的國際資本壟斷已經迫使一些人提出生態國防這個新問題。
“人民食物主權”,面向未來的指引:
2008年,“食物主權”(foodsovereignty)出現在《國際農業知識與科技促進發展評估(全球報告)》(下稱“《評估》”)中。這項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銀行啟動、世界各地數百名專家參與、歷時幾年磋商研討的評估報告介紹並弘揚了拉美的農民組織“農民之路”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人民食物主權”的理念。《評估》認為食物主權是“人民和主權國家以民主方式自行決定農業及糧食政策的權利。”《評估》指出在農民組織和眾多公民組織的倡導下,近年來關於糧食安全的討論已經發生了範式轉變。同年,包括中國在內的58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認可並簽署了該報告。食物主權在《評估》中出現標誌著食物主權的新理念已經開始普及。
“食物主權”與“糧食安全”或“食品安全”有什麼不同呢?在比較食物安全與主權這兩個理念時,《評估》指出:“食物安全是指特定區域內所有的人任何時候都能在物質上、經濟上獲取安全的、有營養的食物,並且所獲取的食物能夠滿足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喜好,使他們能過上積極健康的生活,而食物的獲取方式應是社會可以接受的、符合生態的可持續性。”與此不同的是,食物主權強調的不是市場,不是援助國,而是人民和主權國家自主地、民主地決定他們的農業和食品政策,即自主地生產食物、公平地分配食物、前瞻性地建立糧食儲存系統、保證糧食供應。這是具有進步性的、面向未來的方針。
多種主體和權利:
1、人民和國家、地區的自決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有的人民、民族、國家、地區有權自行決定自己的食物生產體系和相關政策。如此才能保證每個人能得到優質、足夠、買得起、健康和文化上合適的食物。“食物主權”的框架不是取消貿易,而是提倡平等貿易和公平貿易,以取代目前完全由市場和資本主宰的“自由貿易”。
2、生產者的自主權。農民及其他食品生產者應該擁有公平地管理和掌控生產資料的權利。資本在生產、流通領域的霸權應該受到嚴格限制。這裡的生產者包括農、林、牧、漁等領域的農業勞動者和食品加工行業的產業勞動者。同時,婦女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
3、消費者的人權。消費者應當擁有有保障的健康的食物、合理的膳食結構、免受飢餓、擁有尊嚴的基本權利。提倡消費者的權利不是為了推崇消費主義,而是對盲目追求肉、奶、蛋、油的美國式消費主義的反思和拒絕。這樣的消費主義需求不僅無益於大眾的健康,而且造成了驚人的浪費和對農業生產和食物供應的巨大壓力。
4、人類和大自然的生態多樣性權利。保護農業生態,保障物種、農業文化和傳統知識多樣性,是人類和自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道。
5、反抗的權利。人民有權反抗資本控制,包括反對跨國資本,保衛生產者、消費者主權。
人民與國家是食物主權的雙重主體,一方面是與世界接軌,符合上述以《評估》為表征的關於糧食安全討論的範式轉變;另一方面也符合中國鴉片戰爭以來的傳統。
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是一個集體主體。承認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同時也不否認人民內部的差異性和矛盾。在目前來看,生產者和消費者仿佛是一對矛盾體。消費者期待作為商品的食物物美價廉,並不在意誰來生產和提供。生產者在現有的商品化生產體系下,也無法擺脫化肥、農藥的依賴,並以不同的方式生產自用的農產品和作為商品的農產品。然而,事實上,消費者和生產者同時受到資本的宰制,他們的行為也只是在資本-商品邏輯下的“理性”選擇。絕大多數民眾的消費問題不可能獨立於生態、生產、流通、分配這一循環體系而獲得解決。因此,消費者所時刻擔心的食物安全問題正是當前食物體系的產物,也是在這個體系內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世界大多數地區面臨的共同困境。
真正長治久安的食物安全,只有在創造一個全新的農業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體制之後,才可能達到。締造新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的概念正是以對新社會的召喚來重構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社會關係。人民食物主權是一種“道”的創新,它呼喚的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生產關係、相互合作的生產者-消費者關係以及良性的城鄉關係。沒有消費者的反思、參與和推動,生產者難以突破現有的體制;沒有生產者對現有體制的突破,生態安全和食物安全也無從談起!
食物主權是國家主權的一個組成部分。食物主權不完整,國家主權也會淪喪。食物的生產和消費體系承載著國家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包括物種安全)、歷史、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傳承等多重功能和價值。這些都是中國人民所依賴的、不可或缺的歷史財富和公共資源。因此食物不能被視為單一的商品,食物生產過程不能被資本完全控制。
我們的立場: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在食物的生產、流通、分配方面,我們要保衛國家主權,伸張人民主權,維護生態安全。因此我們需要探尋新道,倡導人民食物主權。食物生產和流通體系必須服務於人民的利益、大眾健康和生態可持續性,而不是市場和公司的利潤。
基於此——
我們反對資本,尤其是外國資本集團,對中國農業資源的控制,反對把土地、水、種子、畜種等自然要素等全面商品化、資本化;提倡農業資源的公共性。
我們反對資本主導食物生產和流通領域;提倡食物生產和流通體系應具有公共性、基礎性和社會性。提倡農戶自願組織、土地集體共有、按勞分配為原則的農民合作組織。
我們反對破壞健康和生態可持續性的科學技術;提倡科學技術要因地制宜,與民間傳統的創新實踐相結合。要保障物種安全和生態可持續性,有益於糧食有機生產。
我們反對大量進口轉基因食物和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提倡反思消費主義,提倡發展健康、節儉、豐富的地方飲食文化,提倡國家有計畫地取消轉基因食物的進口。
我們反對歧視婦女和其他社會弱勢群體的價值觀;提倡在土地權益和生產過程中落實性別平等和其他一切群體的社會平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食物關乎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關乎歷史,關乎現在,關乎未來。在食品危機頻繁爆發的今天,捍衛人民食物主權,需要人人擔當,人人做中流砥柱!

網路

2013年8月中旬,來自不同高校、科研機構和NGO組織的學者在中山大學參加了“人民食物主權論壇”, 倡導人民食物主權。
成立了人民食物主權網路,目前通過專題調研、讀書會等形式進行思想交流、問題探討、取得了不少成績。網路發起的聯署簽名獲得了許多人的積極參與,不僅有高校師生、政府人員、媒體工作者還得到了許多農業合作社,普通民眾的認可與支持,這是尤為寶貴的。一種理論不是局限於“圈內人”高談闊論就行了,一定要走向民眾,不僅是保持生命力,也是其真正價值的體現!
2013年,組織了關於“喝不起的乳品、虧不起的奶農”的專題調研,得到了許多真實情況,並一定程度解釋了其中的不合理的內在邏輯。今年的暑期專題調研是“認識農耕”,先在佛山順德逢簡和之梁公祠進行理論培訓,然後來自全國各高校的20多名學生赴由南到北包括廣西、貴州、河北、甘肅、吉林五省進行下鄉調研。其中主要選擇玉米這一具有全國代表性的且商業化高的農作物,通過問卷、訪談了解三農問題。
其中,在佛山的調研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與人民網的報導
人民食物主權
經驗交流
人民食物主權
研討班合影
在2014年10月11日-12日,網路參與組織了在北京大學的一次關於以大豆為典型代表糧食作物的一次探討,喚起更多人對這一概念的關注並踐行 。

結語

還主要局限在一些高校師生、媒體人員以及部分的政府工作人員與合作社的認同與參與,許多民眾對這一概念根本沒有聽說過,或者不是完全的認可。還有,對於其論述的問題一些人認為其言辭過激,有“左傾”否定市場自由的方向,還難以接受。尤其是讓許多年輕人放棄“消費主義”也是很困難的。所以,這一概念還沒有廣泛傳播開來。
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任重道遠,在洋種子、洋化肥等洋品牌的背後是國家糧食主權的深深隱憂,我們必須警惕。雖無遠慮必有近憂!此外,上述是量的安全,還有質的危機。比如轉基因就是這樣,尤其是年輕人用消費主義代替了消費主權。然而,改變永遠是極其困難的,但還是要有信心的,食物主權,關係你我他。
所以,路雖長,但我們會走下去,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