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祭天及聖祔配以祖先說

《人民祭天及聖祔配以祖先說》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民祭天及聖祔配以祖先說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頃舉行祭天之典,自京師暨郡國,有司肅將承祀,蓋中國數千年之創典也。舊學者或疑之,蓋以舊制惟天子祀天,故嚴郊丘之際,惟國都有天壇、祈年殿而郡國無之。然吾按《春秋》說曰:人非人能為人,為人者天也。又曰:人者天之子也。又曰:天者人之曾祖父也。《榖梁傳》曰:夫物非天不生,非陽不生,非陰不生,三合而後生,故謂之天子也可,謂之母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是皆孔子之學說微言大義,人莫不誦之讀之、信之受之者也。推孔子之意,誠以人為天所生,凡圓顱方趾之黔黎,莫不為天之子,非獨乘黃屋、戴左纛、垂冕旒而被山龍者,然後為天子也。推說是也,不獨公卿大夫士為天子,乃至馬醫夏畦之子,駔儈椎埋之夫,蹣跚跛蹙之丐,倚門賣淫之妓,蓋莫非天子也,蓋天子之雲,猶父母之子之云爾。因父母所生而曰父母之子,因天所生而曰天之子,豈有異耶?豈妄耶?
昔者祭天之限於王者,乃因於舊制,格於時王之體,不敢改易耳。然設此嚴限,非天子則不祭天者,非孔子之意也。夫禮莫大於報,凡人不忍忘父母之所生,則以歲時祭父母;凡人不忍忘天所生,豈忍歲時而不一祭天乎?古之王者專制,必托體於天以布命於下,稱天而治。其在商則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其在周則曰:履帝武敏歆。後漢扶餘國王朱明,自稱為天所生。日本神武天皇,亦稱天之所降。印度《韋馱經》所謂八明及剎利王種,皆稱上帝所降。而猶太之摩西,稱其以色列氏為天所生,其伽南之人,以其為上帝碧緣所生。彼王者既矯誣上天以臨其民,故多自行祭天之禮,而禁民之祭天焉。摩西之日為祭司長祭天,亦其類也。彼專制之王者,定禮垂法,嚴別制度,謂予一人乃能祭天,而一切臣民不得祭也。孔子生於專制之下,格行嚴重之典,豈敢明抗之而改其禮哉?只得因仍將就曰:惟天子祭天地而已。即如明、清以來,雖祭孔廟,猶限於長吏及生員。於是民有立孔子廟者,婦女入廟燒香者,康熙時學使吳培猶奏請禁之。至令人民不敢祀孔子,而神道設教又不能盡廢也,至令鄉曲遍立淫祀,牛鬼蛇神、猴王、木居士、石敢當,皆立祀廟,受香火,僧巫舞文造謠,父老士女,陳牲設俎,鼓歌而侑之,采帛以麗之,皆不得已者也。蓋古禮既不許人民祭天矣,今禮又不許人民祀孔矣,然則所以迫令人民不為淫祀而何為哉?太史公曰:學者當好學深思,深知聖人之意而後可也。故為天子祭天者,帝者專制之世之禮也,非孔子意也;人人皆得祭天者,真孔子之意也。
或者曰:子援天生皆得祭天之說,子之善為附會耳,無徵不信,古聖賢之說,豈有許人人祭天者乎?應之曰:有。子未讀孟子乎?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此孟子撥棄古王專制、惟天子為能祭天之說,而發明孔子人人皆天生可祭天之禮,大聲疾呼,可謂彰徹著明者矣。門人陳煥章請於康子曰:吾欲立廟,上祀天,以孔子配之,下祀祖考,可乎?康子曰:善哉!何為而不可也。《春秋》書:元年春王。《公羊》曰:王者孰謂,謂文王也。何休述口說曰:文王者,不言謚,法其生,不法其死,與後王共之,人道之始也。然則《春秋》之文王,乃生文王,非死文王也。孔子自謂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然則死沒之文王,周文王也;生任斯文之統之文王,孔子也,孔子既自認之矣。孔子雖不得王位,而創製為教主,實為製法之王,故又曰素王,即佛所謂法王空王也。故王愆期傳七十子之說曰:文王,孔子也,其說必有自來矣。《孝經》曰: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其義曰,宗祀教主之孔子於明堂,以配上帝也。古者郊禘之禮,皆祀祖之所自出以配天。故殷以契配天,周以后稷配天,而上推至有娀姜嫄,無祖考配天,則以祖妣配天焉。《詩》“天命玄鳥”,商大禘以祖配天之詩也。“厥初生民”,周大禘以祖配天之詩也。
或以為帝者之尊,太后之貴,可以配天,若平民之陋,乃以其先配天,得母辱天乎?應之曰:不然。《生民》之詩曰: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誕置之寒冰,鳥覆翼之。夫以在隘巷、平林、寒冰之地,可以令牛腓、鳥翼、樵伐之人,則必為山野、僻壤、窮巷、黃馘之男女,則非帝室王居之妃後明矣。然則山野窮巷之姜嫄,可以配天,而今之人民之先,雖或亦在山野窮巷,獨不能配天乎?且魏以曹嵩配天,明以祖五一五四配天,後世如此多矣。且夫父母之於子也,親之愛之,父母富貴,女子遠嫁而貧賤,及其歸寧沐浴,未嘗不許侍食於父母之前也。今之圓顱方趾,無男無女,乃至馬醫夏畦之子,駔儈椎埋之夫,蹣跚跛蹙之丐,皆天所生而為天之子也。子既可侍食於父母,則凡人獨不可配食於天乎?《禮運》曰:協於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蓋孔子制禮,格於時王專制之典,不敢改易,甚望後人推其義而創起之。故《易》曰: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則今者令人人無貴賤男女,皆得祭天,此真孔子意也。凡鄉邑之廟,皆宜立上帝與孔子之像,設歲時群拜而祭之,其人家祀屋之龕,皆宜祀上帝、孔子於上,而下列祖考以配之。此真諸經之義,報本之禮,不可失也,無可議也。於七日來復祀之尤宜,所謂復其見天地之心也。
質而言之,不祀天者文也,其實人民家家祖考之神龕,莫不祀天及孔子與群祀矣。他省則吾不知之,若粵之俗乎,則於屋北神龕供奉先人,神龕之上,大書天地君親師之位者,其行之蓋已久矣,莫知其所自來矣,未有議而禁之者也。又於祖考神龕之中,供奉觀音關帝文昌張仙或樟柳榆仙,或善財童子,成財帛星君,而以祖配之,歲時伏臘,香花煙火,牲醴酒饌,祭則同祭,拜則同拜,其行之蓋已久矣,莫知其所自來矣,未有議而禁之者也。乃於今日內外上下行祭天之禮而議之,所謂拘儒一孔之論,知二五而不知十,適以見其少見多怪而已。拘儒知守經而不知達權,能奉行而不知變法,無足怪也。惟今百司群吏,既舉行祭天及聖之典矣,而我國民尚未一律舉行,猶大憾也。意者限於無地耶?則吾國市邑必有公所會館,鄉必有廟,族必有祠,屋必有神龕,皆所以奉祭祀者,安得謂無地耶?令各省道縣,皆假公所以祭天,何嘗有三成九出之圓石壇 哉,義在行其報、施其敬而已。
故吾國民於所在地祀天及聖,以其神及祖先配之可也,義之至也,禮之隆也。基督教人祀天聖而不祀先,吾國民祀先而不祀天,其士祀聖亦不祀天,各有缺典,皆不完不備之禮也。孔子曰: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蓋人道莫大於仁,而孝弟為仁之本。故祀天以明萬物皆本於天也,則萬物一體矣,所以教仁莫大焉;祀先以明身體與宗族皆本於祖父也,則以親九族矣,所以教孝莫深焉。令國民皆仁且孝,人道備矣,天下治矣,孔子之道行矣。故及今宜令國民祀天及聖、以祖先祔配之禮。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