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是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為了紀念辛亥革命的文章。
革命背景
在建設祖國的事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正以全新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迎來了辛亥革命90周年。
19世紀未、20世紀初,長期積貧積弱的中國,到了存亡絕續的危急關頭。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聚集在“振興中華”的旗幟下,為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挽救中國的危亡,前赴後繼舉行起義,開創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紀元。一場席捲中國大地的變革由此發軔,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開端。近一個世紀過去,革命先賢們的業績熔鑄成了不朽的史詩,他們的抱負在後人的手中逐步成了現實,他們的愛國思想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則在我們的事業中得到了延續與光大。
歷史影響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它精神永續。我們之所以能夠登高望遠,因為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當我們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迅猛疾進的時候,回首感受辛亥革命英雄們的呼吸,仍然深深被他們的氣概、意志所鼓舞。歷史和人民都不會忘記,是孫中山第一個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並在《建國方略》等著作中,擘畫了建設現代化中國的初步藍圖。無論是提出 “建設是革命的唯一目的”,還是表明欲趕超西方經濟已開發國家,應該實行“開放主義”,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孫中山,為了中國的獨立和富強殫精竭慮,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每一個有愛國之心的華夏兒女,體味他留下的名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都不能不為之動容。愛國、奮鬥是辛亥革命志士們最顯著的歷史特徵,而正是這種執著的愛國情懷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使他們成了時代的巨人和民族的驕傲。在我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今天,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永不衰竭的革命意志,不僅僅是我們的精神依託,而且是先進思想的歷史文化基礎。真理的力量結合了愛國情懷和堅強的意志,就會化作為國為民和推進我們宏偉事業的動能,先進思想文化的燈塔將因此而更加明亮。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我們承襲了辛亥革命留下的歷史責任。 建設一個統一、民主、富強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百年企盼,也是辛亥革命先烈們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偉大的愛國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直以最堅決的態度維護國家的主權和獨立,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他告誡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這是一位偉人在親歷國家離亂之後的真切感言,到今天仍有深切的現實意義。辛亥革命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與紀念,孫中山先生是海峽兩岸共同敬仰和擁有的世紀偉人。此時此刻,我們希望和海峽那一邊的台灣同胞在回顧前輩們為中華崛起所做出的業績的同時,也一起重溫偉人強調祖國統一的遺言。
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為求得國家的富強和統一,為維護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無數先烈為此血流成河,他們在鬥爭中所表現的那種義無反顧的精神,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歲月悠悠,中華兒女實現祖國統一、富強的心愿和決心歷久而彌堅。今天,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所有華夏兒女的共同誓言。當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共同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際,我們更加感受到了辛亥先烈們從武昌首義公園、從廣州黃花崗投來的灼灼目光,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肩負著前輩們留下的歷史責任。孫中山先生在上世紀初率先呼喊出的“振興中華”的口號,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中國人;今天,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繼承與發揚著辛亥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率領中國人民在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征途上迅猛向前。中華民族正在崛起於世界的東方。帶著先輩的期許,肩負著歷史的莊嚴責任,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並且在新的世紀裡,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