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人民日報創刊地,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報》在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誕生,這天報紙發行約1萬份(實際上是400份左右)。1948年5月,
保定阜平縣
晉察冀邊區與邯鄲市晉冀魯豫邊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6月15日,《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合併,起著中共中央機關報作用。 1948年6月,人民日報社遷往河北省
石家莊市平山縣
西柏坡,為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毛澤東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柏坡第2次為人民日報題寫報頭。1949年3月人民日報社遷河北省北平市王府井大街。
概況
1946年5月15日,紙質,一張四版。
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
《人民日報》創刊號,“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五月十五日星期三”,“
晉冀魯豫邊區郵政管理總局新聞紙類登記證第六號”。1946年5月15日,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
人民日報》在
邯鄲創刊,張磐石任社長兼總編輯。1948年5月,晉察冀與
晉冀魯豫邊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6月15日,《
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併為《
人民日報》。1949年2月北平版《人民日報》出版,實際起著中共中央機關報的作用。
創刊經過
1945年10月4日,我軍解放了被日偽盤踞8年之久的歷史名城——
邯鄲市,由此
邯鄲成為
晉冀魯豫邊區的首府。這時的
晉冀魯豫邊區,建立了200個縣(市),人口達3000餘萬,作戰部隊31萬。為了指導這個區的工作,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
鄧小平和常委
劉伯承確定創辦一份機關報。
中央局把任務交給宣傳部副部長張磐石和新華社晉冀魯豫總分社社長安崗,任命張磐石同志為社長兼總編輯,安崗同志為副總編輯。還從太行區《
新華日報》(太行版)、新華社晉冀魯豫總分社抽調部分新聞工作者以及太岳區、冀南區、冀魯豫區骨幹100多人,展開籌備工作。
報社設在
河北省邯鄲市火磨街東口的一幢小樓內。
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晉冀魯豫總分社共同辦公,在樓房的外牆上用水泥塑成兩行大字:“人民日報館”、“新華通訊社”。大字還塗上了紅色油漆,在灰暗的樓房上顯得格外醒目。
辦報紙必須有報名,報紙起什麼名字,中央局讓報社的同志試擬一個。在張磐石的主持下召開會議,大家各抒己見,議論風生。有人主張叫“滏陽日報”,理由是
滏陽河雖然不大,但流經
邯鄲市,早在春秋戰國就很有名氣,有地方特點。反對的同志認為此名地域性太強,範圍太窄,不如叫“晉冀魯豫日報”,亮出中央局機關報的身份。又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說六個字太長,念起來也拗口。張磐石同志主張叫《人民日報》,他說,不管是否有兄弟報紙用了“人民”還是“大眾”、“民眾”這些名字,我們就用“人民”二字。“為人民服務”嘛!並解釋說,“人民”的涵義好,音韻也好。“人”“民”是平聲,“日”“報”是仄聲,多響亮!通過討論、爭議,大家一致同意用“人民日報”這個名字,報中央局後很快被批准了。
報紙名字有了,但是用什麼字型、請誰來題寫報名呢?毛澤東同志的書法跌宕瀟灑,自成一體,大家都希望請毛澤東同志題寫。這時,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副書記的
薄一波正好去延安匯報工作,便決定由他去請毛澤東寫。可是,延安與
邯鄲市雲天阻隔,緩不濟急,大家同時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尋找毛澤東手跡,先用集字方法做報頭。報社的羅林、杜展潮同志擔當了這個任務。在當時的
邯鄲,尋找毛澤東的手跡並不容易。經過大家查找和精選,最後在毛澤東同志以往的題詞和題寫的刊名中,選取了《共產黨人》的“人”,“為人民服務”的“民”,“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日”,《新中華報》的“報”,組合起來,作為毛澤東手跡的《人民日報》報名。
字找齊後,最初想用投影法描摹,但在邯鄲找不到透明的薄紙,未成。後來像小學生學字那樣,先畫格子然後放大,總算描成《人民日報》第一個報頭。應該說,這是一次艱難的、不能被認為成功的嘗試。因為第一,當時找到的毛澤東的字,未必就是真跡;第二,羅林和杜展潮兩位同志雖然盡了全力,但他們並非這方面的行家,描摹放大的功夫不高;第三,當時
邯鄲不能制鋅版,只好木刻,多次描摹難保不失真。
1946年5月14日,在張磐石的指揮下報社職工全部提前上班,采編人員進行最後一次編輯和校對,一伙食班做了最好的飯菜。報頭、領導人題詞和大字標題,都是工人一刀一刀木刻而成的。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目標:保證明天早晨按時出版報紙。
1946年5月15日,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在
邯鄲創刊了。創刊號為對開四版,報名從右往左排列,四版全紅印刷。
劉伯承的題詞是:“力爭和平民主團結反對內戰獨裁分裂乃人民呼聲”,鄧小平的題詞是:“為人民服務”。這天上午10時,人民日報社在邯鄲中學禮堂舉行創刊發行大會,劉伯承、鄧小平、楊秀峰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張磐石主持會議,報告了《人民日報》籌備經過及以後的發展計畫,宣讀了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人為報紙的題詞。中央局、軍區領導先後講話,對《人民日報》創刊發行表示祝賀。這天的創刊號發行量近一萬份。
1946年5月15日,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在
邯鄲如期創刊,這天的報紙發行量大約是將近1萬份。
創刊號為4版,報頭採用了集字而成的毛澤東手書“人民日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天的刊號對開1至4版全部整版套紅印刷,看上去紅燦燦一片。這在戰爭年代革命根據地創刊的大型報紙中是絕無僅有的。
創刊號的l版、2版和3版分別刊登了晉冀魯豫中央局首長為《人民日報》創刊的題詞。
1版版面中間刊登了劉伯承的題詞:“力爭和平民主團結,反對內戰獨裁分裂,乃人民呼聲。”2版中部偏右刊登了鄧小平的題詞:“為人民服務”。還刊登了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簽名的賀詞:
人民日報發刊志祝:
真正人民的報紙不僅是人民的喉舌,還應該是人民的司機和事業的組織者;在當前更應該成為邊區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一顆核子彈。預祝勝利!願為一個虔誠的讀者與擁護者。
楊秀峰
5月15日
晉冀魯豫軍區副政委張際春的手書題詞是:
“人民日報創刊志祝:人民的喉舌,真理的火把,和平的號角,民主的先聲。”
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李達的題詞
:“代表人民意志,替老百姓說話”,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報》第2版上。
剛剛領導了戰場起義的高級將領高樹勛將軍題詞:“人民日報發刊紀念:反映人民公意,發揚民主精神。”刊登在l版上。
這些題詞都是拿到作者手跡後木刻而成的。由於戰爭,這些手跡的木刻板沒有保存下來。
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了重慶和談協定,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決定將邊區黨政軍首腦機關遷到
武安西部,這裡進可揮師平原,退可據守太行。由於匆忙轉移,報紙自6月28日到30日,停刊3天。
《人民日報》社隨著遷移的隊伍,來到了武安的南文章村,後又搬到河西村。在河西村東北的溝崖下,打了5孔相連的窯洞,作為安裝印刷機的地方。把相鄰的田二莊村的舊廟打掃後,作為排字房和校對組。報紙原來的地址由“晉冀魯豫邊區
邯鄲市”改為“武安郵局轉”,回到保密時代。1946年6月下旬,晉冀魯豫邊區中央局副書記薄一波從延安開會回來,帶回毛澤東題寫的“人民日報”報頭,報頭從左到右排列。7月1日開始用新報頭。
武安人民給予報社無私支持,把好房子給工作人員住,把小米拿給工作人員吃,年輕人每天手搖發電機發電,組織武裝民兵保衛報社,多次粉碎了敵特的破壞。
那時的《人民日報》,配合我黨的中心工作,就是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1947年10月10日發行的《人民日報》,在第一版報眼刊登口號:“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極大地鼓舞了我軍士氣。
由於敵人長期封鎖,邊區的物資匱乏、環境惡劣,但報社全體同志沒有被嚇倒。大家克服生活艱苦、設備簡陋的困難,辛勤努力地堅持工作。印刷器材、油墨、紙張等非常缺乏,大家開動腦筋,搞了許多發明創造。自己動手製作鉛字或重複使用,大部分標題是工人們用木條刻的,機器滾筒上的膠皮布是用九層道林紙加一層白布代替,機器靠人力搖動,照明用的是麻油燈。紙張是邊區造紙廠用廢紙、木屑、乾草、蘆葦和破鞋襪為原料製造的麻紙。就是這樣,保證了報紙每天出版一期。
1947年胡宗南進犯延安時,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和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停播,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停刊。以《人民日報》人員為主,又抽調各方骨幹力量,組織起新華社臨時總社,並與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接替了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的工作。同時,《人民日報》與新華社臨時總社緊密配合,保證了黨中央聲音的傳播。
從1946年5月15日創刊到1948年6月14日停刊,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在邯鄲兩年零一個月,共出版746期。
搬遷北平
1948年6月,
晉冀魯豫邊區同
晉察冀邊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人民日報》社人員遷往
平山縣里莊,晉冀魯豫《人民日報》與《
晉察冀日報》合併,沿用《人民日報》報名,成為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社長仍是張磐石。毛澤東同志在
西柏坡第二次為《人民日報》題寫了報頭,6月15日起用新報頭髮行。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15日《人民日報》遷入北平王府井大街117號,同年8月1日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
創刊號發刊詞
創刊號1版左半版發表了《發刊詞》,可以視為創辦《人民日報》的指導性檔案。全文如下:
晉冀魯豫邊區的人民、八路軍、共產黨在為驅逐日寇,挽救全中華民族危亡的八年過程中,曾經表現了無限艱苦英勇犧牲的精神,粉碎了敵偽無數次野蠻的蠶食、進攻和掃蕩,堅持了敵後的艱苦抗戰。日寇投降以後,在肅清敵偽,制止內戰,爭取和平的五個月的鬥爭中,晉冀魯豫的人民、八路軍、共產黨,繼續表現了無限艱苦英勇犧牲的精神,大量的肅清敵偽殘餘,擴大了解放區的領土,嚴重的打擊了侵入解放區的反動派內戰挑撥者,配合全國和平民主的鬥爭,爭取了全國和平建設階段的開始到來。
晉冀魯豫邊區的人民對於民族、和平、民主是曾經有過極大貢獻的。本報的出版,在於發揚
晉冀魯豫邊區人民驅逐日寇,熱愛民族,熱愛和平民主的傳統精神。
現晉冀魯豫的人民、八路軍、共產黨,正在為著鞏固國內和平,堅持政治協商會議的三大協定,及其全部決議的實現,而繼續深入廣大民眾反奸訴苦復仇運動、減租減息運動,深入生產練兵運動,開展整編復員,經濟文化建設各方面的工作中。然而我們感覺到:全國和平民主事業的勝利實現,這一工程是異常艱巨的,反動派內戰挑撥者,正在醞釀著全國規模的內戰,東北的內戰在繼續擴大,包圍新四軍五師的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正在企圖圍殲第五師;我晉冀魯豫四周的國民黨反動軍隊,亦在忙於調動和積極的進行準備中。這就是說,內戰正在威脅全國和平民主事業,同時也在威脅我晉冀魯豫邊區和平民主建設的工作。本報的出版,它將要動員和組織全
晉冀魯豫邊區的人民,起來堅持政協決議的全部實現,堅持民眾性的自衛鬥爭,特別是加強邊沿地區民眾性自衛戰爭的領導與組織,準備隨時擊破反動派的進攻,保衛晉冀魯豫解放區。
為著貫徹政協決定的全部實現,和
晉冀魯豫邊區的進一步鞏固,我
晉冀魯豫邊區正在展開反奸訴苦復仇運動、減租運動,這一運動還須進一步求得普遍開展和深入;今天主要的缺點不是什麼左,而是不夠大膽放手,而是少數人的蠻幹,而是還有很多空白,和部分的不注意掌握對於中農及其他必要的政策。生產運動有些區域並不深入,還須及時檢查,求其深入,保衛邊沿區的麥收,及麥收後的耕種,即應加以準備。練兵與整編復員工作,已在所有部隊中進行,但這一工作必須與自衛鬥爭的準備密切結合起來,自然我們是不願意內戰,堅決主張和平的,但是一旦內戰挑撥者逼迫著我們接受內戰,只有起來堅決自衛,給反動派以堅決的還擊,決不能因為練兵整肅復員而鬆懈我們自衛作戰的準備。我們的民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建設工作,雖然已經在積極進行之中,但我們認為還不夠,還須進一步的展開。推動這許多方面的工作,並求其進一步的開展深入,以達到
晉冀魯豫邊區進一步的鞏固,將是本報出版十分繁重的任務!
我
晉冀魯豫邊區的山地和平原,過去曾經被敵人長時期的分割,山地和平原的聯繫受到不少限制,在肅清敵偽的勝利進軍中,已經把四個地區的山地和平原聯成一片了,今後經驗的交換和溝通,雖然增加了許多的便利,然而由於幾個地區七八年來受敵偽不斷封鎖分割,和各地區工作基礎、環境、歷史、經驗等的條件不同,工作上還存在許多差別。今後如何更廣泛的、更充分的、更經常的交換這個地區和那個地區、山地和平原各方面鬥爭的經驗和工作的經驗,以達到各地區步驟的更加齊一,工作的更加平衡發展,力量的更加集中,亦將是鬥爭賦予本報非常重要的使命!
本報――人民日報,
晉冀魯豫邊區廣大人民的報紙,在大家熱烈期待和鼓勵之下,在極不完備的條件之中出版了,這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關於它的發展、壯大、堅強,我們熱烈希望全邊區黨政軍民及廣大讀者同志們的扶植與幫助!我們的口號是毛主席昭示我們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就是本報的方針和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