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北一里社區

人民北一里社區

人民北一里區成立於2001年9月,是興寧區政府民生街道辦事處管轄的社區之一,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東至園湖路北端,西至友愛南路,北靠朝陽溪、中華北湖路路口,南到人民東路、人民公園,共占地90196.6平方米,是一個混合型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北一里社區
  • 成立於:2001年9月
  • 占地:90196.6平方米
  • 位於:廣西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基本概況,社區工作,經濟狀況,特色產業,社區單位,

基本概況

轄區內有廣西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和安寧路國小兩個單位及南寧市建工建築安裝公司、廣西航務工程處、廣西路橋公司機械施工處三個單位的宿舍,人民北一里社區所轄區域東起園湖路口-人民公園、西抵友愛路、南面人民東路、北靠朝陽溪,占地約2.5平方米,常住人口約1678戶,5035人。是一個混合型社區。居民區大部分是老街巷,有兩個商住小區,外加南寧市建工建築安裝公司第二分公司、廣西航務工程處、廣西路橋公司機械施工處、南寧市工業基本建設公司、南寧市綠化工程管理處、南寧市首綠園林公司六個單位的宿舍組成。轄區大單位有廣西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檢測中心、廣西體育運動學校、廣西體育專科高等學校、廣西體育場及安寧路國小,社區內有國小、銀行、私人診所、沿溪路休閒廣場,安北下臨時市場等公共場所。轄區內共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2個,均已成立黨組織,由其本單位組織領導及管理。人民北一里社區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共有黨員80人。社區黨支部每年都定期及不定期地組織社區黨員開展各種活動,讓黨員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的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進性,調動黨員的積極性,為黨員們發揮餘熱提供了一個平台。

社區工作

人民北一里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社區共有10名社區工作者,10名協管員。主要工作有:黨建、精神文明建設、綜合治理、人口與計畫生育、婦女兒童、衛生環保、文體科教、低保救濟、調解、社區服務、共青團、工會、殘疾人聯合會、統計工作等等。
社區成立了法律、醫療、環保、科技、家庭服務、社區文化等10多支社區志願者隊伍服務隊。積極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真心實意為居民民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經濟狀況

人民北一里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特色產業

人民北一里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社區單位

人民北一里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稚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腳踏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胡同及東不壓橋胡同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衛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