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勝利渠

人民勝利渠

黃河下遊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自流灌溉工程。渠首位於河南省黃河北岸武陟縣秦廠村。工程於1951年3月開工,1952年第一期工程竣工,並開始受益。以後又經續建、擴建,1987年總灌溉面積達88.5萬畝。受益範圍涉及武陟、獲嘉、新鄉、原陽、延津、汲縣和新鄉市郊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勝利渠
  • 地理位置:黃河沁河沖積平原
  • 開工年份:1951年
  • 特點:含鹽量高
簡介,工程概況,主要經驗,問題和展望,

簡介

人民勝利渠灌區位於黃河沁河沖積平原。土壤類型為潮土(淺色草甸土),質地以輕壤、中壤為主,含鹽量約0.1%,灌區西部鹽鹼地含鹽量高達 0.3%~0.5%。灌區地勢低平,地下水位較高,多年平均埋深大部為2~3m,地下水礦化度一般為1~2g/L。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17mm,但季節分配不均,夏秋約占83%。因此,灌區歷來就是旱、澇、鹼災害並存的地區。黃河水含沙量高,引黃灌溉存在泥沙淤積問題,所以灌區從工程規劃設計之初就注意綜合治理旱、澇、鹼和解決泥沙淤積。
人民勝利渠人民勝利渠

工程概況

灌區工程主要由灌溉、排水、沉沙和機井四項工程組成。①灌溉工程系統:包括渠首閘,總乾渠和乾、支、斗、農、毛五級渠道及附屬建築物,各級固定渠道總計2070條。渠首為無壩引水,渠首閘為框架式結構,設計正常流量6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5立方米/秒(見彩圖)。②排水工程系統:由乾排、支排和斗排三級組成,總計677條。乾排為東、西孟姜女河,由天然河道開挖而成;承泄區為衛河。③沉沙池:共有9處,分布在渠首附近及灌區內部,總面積5萬餘畝。根據30多年觀測統計,引入渠首閘的泥沙有36%淤積在沉沙池中,其餘進入渠道、農田及泄至衛河。渠道及衛河均進行過清淤。④機井:灌區內有機井8000多眼,大部分灌區實現了井渠結合灌溉。
管理組織:灌區設管理局,局下按渠系設管理段,實行分級管理。同時,由灌區民眾民主推選,組成灌區委員會和按渠系設立的乾、支、斗管理委員會,形成專業管理與民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在經營管理上,實行批量售水,按方收費。

主要經驗

①灌、排並重,各級渠道基本配套齊全;②井渠結合,地表水地下水聯合運用;③進行灌溉渠道襯砌,減少渠系滲漏損失,大部分乾渠及支渠已採用不同材料襯砌;④嚴格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鹽鹼化;⑤注意渠首防沙,避開河水沙峰期引水;並採取沉沙與改土結合,以改造鹽鹼沙荒地;⑥加強管理,實行計畫用水,開展科學觀測與試驗工作,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通過多年管理運用,為當地農業穩產高產起了顯著的作用。70年代後期以來,灌區糧食畝產超千斤,皮棉超百斤,並給新鄉市提供了工業、生活用水,為引黃輸水至天津市做出了貢獻。

問題和展望

主要問題有:①渠系有效利用係數僅0.4~0.5,用水有浪費現象;②沉沙大部淤滿,渠道清淤工作量將隨之增大;③局部工程老化、失修,維修、改建任務較大等。因此,仍需進一步完善其灌排工程,進行灌區技術改造;繼續合理運用渠井結合灌溉方式,提高井水用水比例;加強用水管理,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研究引渾水灌溉及提水沉沙技術措施,減少渠道泥沙淤積,利用泥沙淤地肥田;同時,要開展多種經營,並為城市用水提供水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