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領導就是領導理論創新、積累並推動和諧社會實踐變革的結果。領導活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不同的領導理念作出的回答往往也是不同的。人本領導堅持把以人為本貫穿於領導活動的全過程,認為領導活動既是人的活動,更是為了人的活動,領導活動也只有依託人的主體性,才能富有成效。領導方式作為人的行為方式,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目的就是要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從低級向高級演變的過程,提高人的素質,升華人際關係,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這種演變的本質應該是人的進化。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經濟的增長、成長、發展以人為本,由人的發展來體現;社會的進化、變革、發展以人為本,由人來體現。經濟和社會的統一性、一體化都是由人來體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性、與環境的共生性,也是由人來體現的。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領導觀,經濟與社會、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發展才不會兩張皮。
人本領導是以人為本原、本位、本體實施領導活動的總稱,它既是一種領導理念,又是一種領導藝術,更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本領導
- 外文名:The leading man
- 性質:管理學名詞
- 適用:企業
基本假設,價值觀,權力觀,服務觀,
基本假設
人本領導包括價值觀假設、權力觀假設和服務觀假設,這三種假設是三位一體的,缺一不可。
價值觀
人本領導是以人為本的,以人為本自然就要肯定、尊重人的存在,但又不僅僅如此。因為人的存在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存在。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不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本性,而是由人有目的地活動創造和生成的。人的價值和意義也不僅在於每個人只是自顧自地滿足自己的需要,還在於能夠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由此便產生了“公共利益”,這是人本領導的核心價值基礎。無數的思想家、政治家、學者都為領導活動和領導行為做過這樣的價值預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他們設計的理想社會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開篇中指出,凡是照顧到公共利益的各種政體。就是正當的或正宗的政體;而那些只照顧統治者利益的政體就是錯誤的或正宗政體的變態。現代行政學的創始人伍德羅·威爾遜在《行政學研究》中明確指出,行政官員應該以良好的態度為公眾服務,“嚴格說來,統治者只不過是被統治者的僕人而已”。滿足公眾需要、實現公眾利益是人本領導價值觀的基本範式。
權力觀
從領導工作來講,權力是領導活動的基本驅動力,是維繫領導關係的根本力量。但不同時期,人們對於權力基礎的理解也有差異。傳統觀點如馬克思·韋伯認為,權力就是處於社會關係中的一個人不顧反對意見,去強制執行自己的意願,而不顧這種意願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這種“強權”理論,顯然與人本領導權力觀是相悖的。人本領導重視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力,這就要為他人著想,重視人際關係的協調,關心愛護他人,幫助他人成就事業。這樣的理念體現在權力觀上就是要著眼於放權。人本領導者應是敢於放權的人,要讓每個人都有所作為,扮演一種領導角色,成為“自我領導”。這意味著要充分發揮被領導者的才能。使他們感到除了齊心協力工作外別無選擇。阿伯迪恩指出,成功領導人的能力里融人了遠見、信任和關心,樂於對下屬放權,能更好地與員工進行信息溝通。比爾·蓋茨、克朗德爾等人提出:領導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就是怎樣藉助於領導給別人放權。人本領導的權力觀淡化了權力控制和駕馭的特性,突出強調了影響行為與關係行為,從而為新的領導理論的確立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服務觀
這個假設是建立在前兩個假設基礎之上的。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權力觀,就有什麼樣的服務觀。因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構建相互影響的權力觀和權力關係網路,是形成服務觀的前提,否則即便存在服務,也只能是“為權力服務”、“為上司服務”、“為政績服務”或領導者個人的自我服務和領導者之間的相互服務,而不可能有真正的“為員工服務”、“為組織服務”、“為顧客服務”、“為納稅人服務”、“為人民服務”。領導者給追隨者的,就是追隨者給工作對象的。人本領導就是要通過公共利益的價值預設和相互影響的權力觀的轉型,構建“人人為,為人人”的服務格局,並通過對象性活動使人們自己的能力對象化,從而創造價值對象,使他人、社會的需要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