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身與狀態

人本身與狀態是德國席勒用語。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提出。關於人的本質和規定性的概念。人本身指常住不變的、純粹的、沒有任何經驗內容的抽象人性;狀態指具體的、經驗中的、受外界條件限制的、在時間中不斷改變的人性。席勒認為,在絕對存在(即費希特所說的自我本身無條件設定的,未經分化的、無矛盾的自我,亦即神性)中,人本身和狀態、一般人性與可變人性是統一的,而在有限存在(現實的、經驗的、具體的人)中,兩者則是分離的。

人本身的存在根據是自由觀念,狀態的基礎是因果關係;人本身是獨立的、絕對的,狀態則依附於時間。但這兩者又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人性完全不變,剛沒有現實性;全都變化,則不能成其為特定的人。人本身是人的理性,狀態是人的感性.兩者在美學上的意義在於人性的這兩個方面分別產生兩種衝動:形式衝動(理性衝動)和感性衝動。兩種衝動的矛盾對立由第三種衝動——遊戲衝動統一。席勒這一思想源於康德哲學中理性和感性分裂並由判斷力統一的學說,但有很大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