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審美心理理論

人本主義審美心理理論是指審美心理學流派。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審美活動的研究思想。以比較心理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為代表。人本主義心理學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研究對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反對精神分析學派混淆人與動物區別的生物還原論和行為主義的機械決定論。他們認為,凡是有機體都有一種內在的發展自己潛能的傾向。人除一般生物潛能外還有心理潛能,這既是人的遺傳構成,也是尋求發展的內在動力。人這種盡其所能的內在傾向就是“自我實現”。

馬斯洛進一步提出,人的需要和動機是一種層級結構,高級動機的出現有賴於低級需要的滿足。而不論低級或高級的基本需要和動機都具有本能的或類似本能的性質,高級的需要和動機如友愛、認識、審美和創造的滿足則是人的價值實現或人性的自我實現,具有終極的意義。自我實現作為人類固有的需要,實質上是一種創造過程,也就是審美的人格生成過程。他認為音樂家必須作曲、畫家必須作畫、詩人必須寫詩,否則就無法安靜,這種盡其所能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需要”。自我實現過程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高峰體驗”。“高峰體驗”產生的根源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只要能臻於完善,實現希望,達到滿足,便可能產生它。“高峰體驗”的基本特徵是,主體與客體融合為一,稀有的幸福感,歡樂至極感,具有超功利、逾時空、超生死的性質。這種體驗一般最容易產生於審美活動中,但又不僅僅限於審美領域。“高峰體驗”的發生要有一個必要的基本條件,這就是感知者必須與被感知對象之間彼此符合,或者說必須相互匹配。他們認為一個善良、真誠、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體會到存在於外界中的真、善、美;而世界愈和諧、美好、公正,便愈能使人也變得如此。人本主義審美心理理論洋溢著理想主義的、樂觀主義的精神。但它忽略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本性的區別和聯繫,離開廣闊的社會實踐談論人的“自我實現”,具有片面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