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經典:歷史鏡像

人文經典:歷史鏡像

《人文經典:歷史鏡像》是“人文經典”叢書中的一冊,與其他幾冊相比,這本關於歷史學的選本稍顯特別。書中所選篇目約30篇均是有關20世紀以來重大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這裡所謂的“經典”,是指案例的經典性,而作者均為歷史現場的見證者,而非單純的敘述者。包括托洛斯基的《十月革命》、紀德的《訪蘇歸來》、茨威格的《希特勒的“新秩序”、赫魯雪夫的《史達林之死》、尼克森的《水門事件》、林頓·米勒的《拆毀柏林圍牆》等文,無不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文經典:歷史鏡像
  • 作者:林賢治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606425X, 9787536064256
  • 外文名:Historical Mirror Images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400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歷史鏡像:20世紀目擊記》作者都是歷史現場的見證者,而非單純的敘述者。範圍是二十世紀的人類世界,取材則是重大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這裡的所謂“經典”,實指案例的經典性。中國本來很有些獨具特色的案例,如文化大革命等,遺憾的是至今少有記錄平實的公開文字。《歷史鏡像:20世紀目擊記》除收入韋君宜憶述延安“搶救運動”一文外,其他案例,暫付闕如。

圖書目錄

[蘇聯]托洛茨基
十月革命1917年7—10月
[蘇聯]梅傑維德夫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皇族成員被處決1918年7月16日
[蘇聯]索羅金
死亡籠罩下的生活1919—1922年
[蘇聯]娜·曼德爾施塔姆
曼德爾施塔姆被捕1934年5月
[法國]羅曼·羅蘭 莫斯科日記1935年6—7月
[法國]紀德
訪蘇歸來1936年6月
[英國]奧威爾
西班牙內戰1937年
[奧地利]茨威格
希特勒的“新秩序”1938年3月
[波蘭]索菲婭·李特文斯卡
奧斯威辛:毒氣室1941年12月25日
[羅馬尼亞]查理·本德爾
伯克諾集中營1944年8月
[捷克]弗朗茨·布萊哈
達豪:活體醫學試驗1941—1945年
[德國]赫爾曼·格拉伯
納粹在烏克蘭對猶太人的大屠殺1942年10月
[波蘭]威特林
卡廷慘案1940年4月
[美國]史密斯
處決納粹戰犯1946年10月16日
[中國]韋君宜
“搶救失足者”1942年
[蘇聯]達維特·加伊
克里姆林宮醫生案件1953年
[蘇聯]赫魯雪夫
史達林之死1953年
[蘇聯]布爾拉茨基
第二十次代表大會1956年
[美國]查爾斯·波倫
匈牙利革命1956年10月
[法國]讓一克勞德·卡利耶爾
五月風暴1968年
[美國]尼克森
水門事件1974年
[捷克]哈維爾
七七憲章1977年
[波蘭]華勒沙
團結工會1980年
[蘇聯]謝爾巴克
車諾比核爆炸事件1986年4月26日
[美國]林頓·米勒
拆毀柏林圍牆1989年12月14日
[羅馬尼亞]西爾維烏·布魯坎
羅馬尼亞劇變內幕1989年
[蘇聯]索布恰克
薩哈羅夫代表的修正案1990年
[蘇聯]戈巴契夫
蘇聯解體1991年3日

序言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是一部青春激盪的書。我記得其中的革命者赫拉美托夫說過一個關於閱讀的意見,那意思是:讀書要讀最早的書,上游的書,原創性的書,其實就是指“經典”。他認為,其他大量的書都是出於對這些書的闡釋。閱讀《怎么辦》時,我還是一個對世界充滿新奇感、雄心勃勃的中學生,赫拉美托夫的意見自然很受用,於是貪婪地尋找、大口大口地吞咽經典文本,至今許多仍然未能消化。
經典過於豐富了,因此往往顯得深奧難解。大約正是為此,幽默家馬克·吐溫這樣定義經典,說那是“人人都希望讀過,但人人又都不願去讀的東西”。
不過,回過頭看,在所有讀過的書籍中,畢竟要數經典給予自己的教益為大。這是一些需要慢慢咀嚼、慢慢吸收的書。正如卡爾維諾說的,經典就是永遠獨特、意想不到的和新穎的書,永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他在一篇題作《為什麼讀經典》的文章里,給經典列舉了十四條定義,反覆用“重讀”和“初讀”的經驗作出說明,說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時那樣給我們帶來發現的書,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在重溫的書。他還這樣寫道:經典作品帶著先前解釋的氣息走向我們,背後拖著它們經過的文化時留下的足跡。就是說,經典富於歷史文化的內涵,其價值超出了文本本身。無疑地,經典會喚起我們對過去的感受力,成為一種知識背景,帶領我們上升到一個認識和創造的高度,從而確立自己。
大凡具有一定的閱讀經驗,我想,都會對卡爾維諾的定義表示認同。
前些年,出版界曾經有過一陣出版經典選本的小小熱潮。選本多按不同學科進行,綜合性的少見。而今,我編選的這套文叢,試圖打破學科的壁壘,而以一種“人文精神”貫通之。選目則以歐美為主,其實是沿襲“西風東漸”時啟蒙主義者的老路子。而加入一些新的文本材料,以見時代的播遷。
文叢共六種,學科以文、史、哲、政為主。其中三種為文獻、理論、批評和記述;另三種為文學,純屬虛構類型。注重“人文”,就要求入選的作品,關注人類生存的現實境遇,而以社會的根本改造為依歸。這些作品是真實的,也是真理的;它們符合善的原則,因為其中表達了人類對於自由、公平、正義的普遍的要求;而且方式和形式是充分個人化的,所以是美的。
《思想蹤跡》一種,選入十六世紀以降41位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宗教家、人文學者、作家和科學家的思想作品。本書約略可見思想史的脈絡,但無意做成史料彙編,所以不曾編入那類純知識主義、形上學的文字,論述抽象體系和絕對理念的文字,像邏輯分析哲學就不曾入選;反之選擇像作家卡森的關於環境問題的論辯,美國科學家關於“熵”的定律的闡釋等,目的在於凸顯思想的批判性和實踐性。思想家流派不同,觀點各異,如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正義論者與自由論者,彼此常有衝突的地方,但入文的傾向是同一的。思想家的思想,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統一體,這裡惟是選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作為編者,與其說追求“客觀”、“全面”,毋寧說執著於某種片面性,這都無須諱言。
作為歷史學的一種資料,《歷史鏡像》有點特別,作者都是歷史現場的見證者,而非單純的敘述者。範圍是二十世紀的人類世界,取材則是重大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這裡的所謂“經典”,實指案例的經典性。中國本來很有些獨具特色的案例,如文化大革命等,遺憾的是至今少有記錄平實的公開文字。本書除收入韋君宜憶述延安“搶救運動”一文外,其他案例,暫付闕如。中國人的思想和文章,大約是需要慢慢鍛鍊的罷。
《廣場鐘聲》主要收入演說詞。在西方,演說始自希臘羅馬,可謂源遠流長。柏拉圖說演說術是“靈魂的接引者”,演說的內容直接訴諸公眾的靈魂,論影響,是並不亞於政治小冊子的。自然,演說的條件首先得有公共空間;倘若社會上並不存在自由表達政見的空間,甚至連私人空間也被占有如《1984》所描述,那么任何富含思想的演說都將歸於泯滅。演說之外,收入三篇人權宣言,都是影響深遠的。
在人文主義傳統中,文學的作用是獨特的,無可替代的。不同於邏輯語言的演繹,它以想像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深入讀者的內心,而不僅僅訴諸頭腦。通過共鳴,作者與讀者的主體性產生置換,讀者因感受而喚起自身的精神訴求;在這裡,所有的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都化作生活問題,親近、深入而無處不在。真正的文學,無論小說、散文和詩歌,都要求作者首先具有誠實的品格,有著正視現實的勇氣。更大的勇氣來自一種自由感和道義感,由此產生的文學是揭示性和干預性的,即使作者無意於宣傳,一如論文和演說,讀者仍然可以從中獲得改造社會的積極的力量。目下所編的三種選本:《社會小說》、《文化隨筆》、《自由詩篇》,就是這樣的文學作品。它們與國家主義、虛無主義以及各種形式主義是無緣的。
對於西方思想及文學的介紹,我國翻譯家和出版家做了大量有益的、基礎性的工作;無論作為讀者或編者,都使我受益匪淺。除了文本的利用之外,本書對作者和作品的說明,不少參考了譯者撰述的文字。編期倉促,尚有部分譯者聯繫不上,在此,謹向諸位表示由衷的歉意和感謝。
2011年10月,燈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