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瑣屑》的內容是只有蒼蠅之微的小文章,賣的是小攤販的豆腐青菜,把歲時節令、京城舊貌、近代人物、風土民俗都拉雜閒扯在一起,可涉及範疇並不簡單,大至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小至穿衣吃飯。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文瑣屑
- 作者:黃苗子
- 人物:四姑
- 主要內容:大至人類社會政治,小至穿衣吃飯
人文瑣屑,圖書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生平,代表作,人物,
人文瑣屑
圖書簡介
這本小冊子把歲時節令、京城舊貌、近代人物、風土民俗……都拉雜閒扯在一起,名之日:《人文瑣屑》。 “人文”這兩個字寫起來只一共六筆,可是真不簡單,它的範疇大至於人類社會、政治、經濟、道德、風習、歷史、文化,小至於穿衣吃飯、噴嚏吐痰、大小二便,無不包含著人文的內涵。近二三十年,中國經濟的起飛,帶動了自然科學(科技)的飛躍,中國人雄心勃勃地要與世界先進國家拼比科技以促進經濟的發展,這確實是當務之急,但因此社會心態有些偏向,忽略了對人文科學的注重。這原因之一是“ 文革”後遺症,其二是從表面上大家還沒有感到人文科學對社會、國家、個人的作用極其重大,有時甚至於超過自然科學一人類文明絕不可能單純依靠自然科學來推進,因此,“人文”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是個大題目。本書所謂“人文”,與這大題目無甚直接關係。 “人文”既然包括宇宙之大,也包括蒼蠅之微。老漢我只是個閭巷庸鄙之輩,能唱的只是“下里巴人”,所見所聞,無非些陳芝麻爛穀子,因此,此書的內容是只有蒼蠅之微的小文章,賣的是小攤販的豆腐青菜,所以名之曰:《人文瑣屑》。幾十年前在歐美,說起上中國餐館,洋人就只知道“雜拌”這一種中國菜,其實這有點糊弄,因為“雜拌”雖則聞名全球,其實它並不能代表中國菜,現在中菜在全世界流行,洋人進了中餐館,粵菜、川菜、淮揚菜……品種名目繁多,已經把“雜拌”這個“代表中國菜”的名詞抹掉了。“炒雜拌 ”只是北方小飯館裡一種極其普通的小菜,廚房裡揀些葷的素的,鍋里一炒就得,是—般老百姓生活中的家常菜。本篇拉雜地把那些瑣碎的文字湊成一冊,比之為一盤“雜拌”,應是較切題的。 從前有一位窮秀才,平日節衣縮食,十分慳吝。有一天雅興大發,關照家人買了些豆腐、茄子、酸菜之類,把老婆、兒女、小孫孫一塌刮子都叫來吃飯,並在飯廳里大書一聯日: 大烹豆腐瓜茄菜 高會荊妻兒女孫口氣甚大,卻仍掩蓋不了寒酸相。《人文瑣屑》小言,與此同焉。二00五年十二月
圖書目錄
“苗老漢聊天”總序
《人文瑣屑》小記
送灶
春節
財神
財神廟
北地新年
賀年卡上的稱呼
春茗
開場鑼鼓
塵夢京華
京居往事
舊日北京
舊北京
京華重九節
北京藥店
柳泉居誌異
仿膳的名點
天橋舊話
琉璃廠人物
再談琉璃廠
三談琉璃廠
榮寶齋
北京路名
北京之忙
雙橋老太婆
雨水與氣候
九九消寒
炒木須肉
太極拳
香港滄桑
怡和
香港革命史跡
四姑
香江女傑
失眠的故事
失落了的土諺
翻譯師爺
法庭之上
學士台
今昔感
粵人
廣州王陵
除夕花市
盜古墓
王保和
西湖賞梅
杭州年節
駕崩
戰時重慶
官苦
抗戰秘辛
宮闈秘史
金銀價
真正的人
噴帝
怯盧
種羊
特務
洗澡
混堂
擇婿
性與神
高媒
野合
芝麻·芫荽
火宅僧
貞節牌坊
唐美人
光腳丫
占鬼卦
黥面
刺青
剃頭
測字
蛙蛇謎
謎
吉羊
說炮
方言
戲台上
孔明戲
金陵聽鼓
捏像
吃素
僑史
中外異俗
多見不怪
數字取名
別號、筆名
名、號
取名
姓名誤
稱謂
夫妻稱謂
姓社,姓資
葉麻子
吳稚暉
再說吳稚暉
趙堯生
章太炎
觀人
梁任公
科學
朱啟鈐
嬉笑集
六君子
怕妻經
弘一
蘇曼殊
岑伸勉
陳調元
玄同詩
馬坤
少帥
陳老總
易代王孫
阿婆三五少年時
小鳳仙·黎明暉
文人落水
鼻
澹生堂
過雲樓
《紅樓》文物
蘇三
收藏
特權大盜
文物劫掠
藏書和藏書印
講史
人犯失蹤
一個人的遭遇
“文革”美術
笑
作者簡介
生平
黃苗子,廣東中山人,生於一九一三年。著名漫畫家、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書法家、作家。早年就讀於香港中華中學,八歲學書,師從鄧爾雅先生。在香港時就向報刊投稿所創作的漫畫作品。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先後在《大眾畫報》、《小說》半月刊做編輯,繼續從事漫畫創作。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期,在上海、重慶等地參加抗日文化活動。解放後,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八十年代後曾擔任過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文聯委員,第五、六、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其書法作品曾在日本、英國、德國、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和內地展出,並為大英博物館收藏。
代表作
著作有散文集《貨郎集》、《敬惜字紙》、《無夢庵流水賬》、《青燈瑣記》、《風雨落花》等,詩集有《牛油集》、《三家詩》等,美術論著有《吳道子事輯》、《八大山人傳》、《畫壇師友錄》、《藝林一枝》等,書畫集有《黃苗子書法選》、《中國書法精品選——黃苗子》、《苗子雜書》等。
人物
四姑
偉大人物在私生活方面,原也和所有平凡人一樣,有愛情,有正式或非正式婚姻;在一定情況下,只要沒有影響到社會的秩序,被政敵所乘,藉此煽動輿論,加以強烈攻擊如柯林頓的遭遇,那也不算什麼“盛德之累”。當然,這種問題,見仁見智,必然引起社會的各種反應,很難做出公評。
蔣介石夫人陳潔如女士的“黑盒子”揭開之後,又傳來孫中山先生還有“一妾”,名陳粹芬,或名香菱,又名瑞芬,又稱陳四姑。傳說是—八九二年九月和中山先生在香港認識,陳女士那年應該是十九歲,中山先生二十六歲。翌年,中山先生在廣州行醫兼從事革命活動,與好友尹文楷醫生同住河南,陳四姑始終住在一起,她寄居尹醫生家十年之久。其後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於日本及南洋各地,陳四姑追隨左右,胡漢民、廖仲愷等中山先生的同志,都受到四姑的照顧。她為革命黨人傳達訊息,接送軍火、印刷宣傳品等,對革命立有殊勛,但民國史上,卻湮沒無聞。
民國三年,陳女士往南洋庇能(檳榔嶼的舊譯),投資橡膠園。民國二十年,她回到香港,住九龍彌敦道孫先生前衛士黃惠龍家。其後來往澳門、廣州,為孫科(中山先生和盧太夫人所生的獨子,當過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等高官)照顧兩子。一九六0年,四姑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這位無各女英雄,葬於香港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老革命黨人劉成禺《世載堂雜憶》曾記其事。
劉成禺是中山先生好友。尹文楷醫生,三十年代一直在皇后大道娛樂戲院附近掛牌行醫,是我父執輩,少時曾多次見過他,醫德為港人所稱,是一位仁厚長者。黃惠龍台山人,彪形大漢,工拳擊,能兩手開槍,多年來隨中山先生出生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