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理想

福建媒體人弓少星新書《人文理想》是以傳統文化和歷史人物為研究方法的思考、探索與品鑑,對人文理念與文人理想的一次總結性體悟。始自序起,作者便進入到中國傳統士觀念的體悟,並一直思考有關當下人文關懷與文人理想的若干問題。在思考和探索之中,作者逐漸形成了一些有助於清理、分析和描述由古至今的指導現代學術研究的人物學派,如中國哲學的三種身份,注釋、詮釋和創構,經典詮釋中的兩種定向,現代學術研究中的兩種導向,文本的異質性、縱橫性和融貫性,跨歷史時空詮釋,擬構與創構,逆向詮釋和逆向創構,順向詮釋和順向創構,兩種定向之間的歷史人物穿插轉換,詮釋的四個層次以及反向格義等。這些概念的融會貫通均是建立於具體實例的研究分析基礎之上,如對孔子、王弼、郭象、劉勰、劉劭、張載、陸九淵、顧炎武、朱熹等歷代歷派歷宗之鑑,而不是純理論創造或推演出結果,因此《人文理想》在寫作方法和體例上也是不斷結合具體實例的歷史格局與時空背景來說明人文理想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意涵,讓讀者從中體悟人文理想的精髓與魂魄,並說明提出這種概念的必要性和時代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文理想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6
  • 作者:弓少星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500233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人文理想》不但涉及一個國家政治品質的優劣,更關乎一個社會人民素養的優劣,甚至繫於一個民族興衰成敗的命運!《人文理想》從新聞者追求的理想國,歷史期冀里的人文夢,人生體悟中的哲思辨三個部分入手,融入了作者弓少星對十年工作生活實踐的心血與思考,探尋著新聞人之追求,人文者之堅守。

作者簡介

弓少星,筆名上官文卿。1981年生於遼寧建昌,中共黨員,福建媒體人,碩士。2010年榮獲中國十大記者式作家稱號,2012年榮獲三地新聞記者青蘭著作獎。著有《思在中國》。

圖書目錄

新聞
理想者
勉新聞同仁——我們都將走向學思生命
再勉新聞同仁——重塑文人的情懷
三勉新聞同仁——士若在,世即在
《海峽都市報》創刊十五周年冀——陽光、空氣、理想
80後新聞人的未來
戒穿鑿也要戒膚淺——兼談吾輩創辦“海峽周末”之使命感
博弈時期更需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
任人唯賢是社會的風向標
北上告書
拜領導商榷
一名媒體人的冀望
在立功與立言之間徘徊
“名報百年”仍需問道於學問
自古何時有赤子報志映照天地間
好報紙還是要靠好文章立世
只有把民眾放在心裡,民眾才買你的報
媒體一定要有人性
媒體人莫步“秦”路
我的新聞觀
習心的自省
國民存理想乃國之大幸
文以載道,天下才能真正向善
人文夢
歷史足跡
孔子:可謂至聖矣
劉勰:文果載心,余心有寄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司馬遷:奇恥大辱薄超越
王弼:正始玄風尤當勁
阮籍與嵇康:“竹林玄學”廣散君
劉劭:三代而下善評人品者
張載:恢弘之氣魄可貫日
陸九淵:宋明“心學”開山祖
郭象:名教與自然皆出人矣
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
竺道生:眾生皆成佛,人人可頓悟
陳子昂:獨愴然而涕下
王應麟:困學紀聞編玉海
顧炎武:博學於文,行己有恥
東方朔:大隱隱於朝的奇才
朱熹:近思而博古遠
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
方東樹:知者鹹謂無溢量焉
戴震與章學誠:乾嘉樸學齊威名
王國維:獨上高樓投湖休
陳寅恪:通化通識人文大師
顧頡剛:甘把金針度與人
錢鐘書:融貫中西化古今
哲學夢
悟品人生
我們該追求怎樣的自我實現
超越環境,人便成了“神”
大眾傳媒是所大學
《思在中國》自序:用規律說話讓思考先行
後記

文摘

三勉新聞同仁——士若在,世即在
冰心老人曾問過一個問題:“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其後,又有人加了一句:無兵不安。這些話都對,概括得也非常準確。可惜尚缺一個重要方面——無士怎么樣呢?”最後冰心老人說“國無士不興”。其實這個“士”,並不一定非是古代帝王身邊的賢士與忠良,因為在任何一個朝代或國家,其國勢的興衰成敗都跟知識分子在這個社會的起伏得失與擔當責任息息相關。
苟子早有“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的說法,表明了“士”的政治和社會文化功能。清初顧炎武說:“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救世”、“經世”都是改變不合理現狀,守護道,這一精神上起先秦下及清代,始終貫穿在中國讀書人的傳統之中。而在三代以下,陶淵明、杜甫、韓愈這些寫詩作文章之人,業已明了要如何文與道俱、如何重意、如何源本風騷、如何平淡沖和、如何發揚周孔之道、如何成為一位理想的文士,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而近代錢穆也說過,人生當有兩個維度,一為“身生”,即自然之生命,二為“心生”,即精神之生命。兩者雖同為人生之根基,卻有不同之存在方式。“身生”者,“人生七十古來稀”;“心生”者,“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往來古今,無邊無際。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照看好自己的心靈”,唯有心靈世界存活於世,才可能呈現真善美,真正得以成為一個人。少星今之三勉新聞同仁與自己,也正有他那般的心情,追尋“心生”與“身生”的統一。
如今,年青一代的文道與文心所具有的多向度解釋空間漸遭壓擠,不知多元性的趨善解讀價值,正是新時代國民意識教育之一環,思想理路進化之一趨。從前司馬遷作《五帝本紀》嘗云:“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坤先生難言之。……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因此曹丕論文才會說:“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推崇周公文王,覺得文章要像賈誼《過秦論》那樣,“發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義,洽以三代之風,潤以聖人之化,斯可謂作者矣”。所以在建安七子中,他最欣賞徐幹。徐幹作《中論》,他就作《典論》。《中論》的殘篇《核辯篇》便批評有文無質的文章毫無天下情懷:“俗之所謂辯者,利口者也。彼利口者,苟美其聲氣,繁其辭令;如激風之至,如暴雨之集,不論是非之性,不論曲直之理……以故淺識而好奇者見其如此也,固以為辯。”
曹丕在《與吳質書》中這樣評價徐幹說:“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慾,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著《中論》二十餘篇,辭義典雅,足傳於後。”對此,清人黃琳評日:“氣是風骨之本。”紀昀評日:“氣即風骨,更無本末。”由此看來,文之氣就是身體內在的氣脈,發之於外則為“風”,即人的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尤以文為要,固文氣如人氣,有清濁之別、高下之分。正如《七喻》中言“萬物不乾其志,王公不易其好”,此正是文人之氣節也!士之理想志向爾!
王安石就曾這樣解釋杜甫之士說:“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死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喔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常願天子聖,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此等豪隋、氣概與胸懷,無亞乎唐朝進士陳子昂那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少星今之再言士,並非遺古之士也!而是勉今人取古之士風清、念古之士文節、承古之士情懷,結合現世,框知識分子之本質,創文人文化之價值,守歷史規律之定律。
舉賢良方使國之不逮。美玉蘊於珷玞,凡人視之佚焉,良工砥之,然後知其和寶也。精煉藏於礦朴,庸人視之忽焉,巧冶鑄之,然後知其乾也。況乎聖德巍巍,民氓所不能命哉!從古至今,沒有一個群體的變化,能夠像知識分子的變化那樣隱喻社會的結構裂變。及至當下,真正為人所痛心的,卻是這泥沙俱下眾聲喧譁之中,無法清晰辨認的價值與良知。“偽士當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魯迅先生言猶在耳,遙想前“士”,後“士”待期。
歷史已多次見證,文人之發展即是文化之發展。賢良方使國之不逮,其必以生命的清澈體悟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為大事,焉可以淺躁輕浮之心動輒放棄或視之為無謂無物矣?成士、成世總賴有人以“身生”、“心生”合二為一以契接。無真生命之體悟,不獨無生命之學問意義之開拓,即任使旁人學問亦肆加侮辱、破壞與殘害,此之生命之暴戾與失度,以自陷陷人於劫難者,亦唯賴真生命、真學問之調暢使其適之,庶可使其周人步人健康之“身生”、“心生”之生命焉。此之“士若在,世即在”之理也!
P10-12

後記

時光荏苒,少星在新聞園圃中耕耘,不覺已是整整10個春秋。10年來,少星以學為根,以業為本,以著為魂,朝夕以之,不間寒暑,歷度北京、廣州、福州三地,甘苦皆在其中,得失皆獲其時。此番分享給諸位博學之才華卓越者的《人文理想》,便是10年間學、業之一得。若幸蒙諸位高人批評指教,當感激不盡。
人文理想亦為少星之畢身事業理想追求,唯少星思想不敏,孤陋寡聞,雖以勤補拙,學、業所得仍恨知淺。早先之習作《思在中國》和此番再成之《人文理想》,其論究重點,皆為新聞人之追求,人文者之堅守!以今日為起始,少星往後之生命,則多在人文理想之奮鬥。倘若天假以年,再得10個春秋學、業所成,那么我希望他日能夠將人文理想之血脈和歷史精魂,融合時代之變遷進步,譜成一冊《中國人文理想演化史尋根》,依然送請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弓少星 謹識
2013年7月19日於福州家之書室

序言

書生築夢繁華成
劉笑敢
古代經、子之學,或義理之學,或儒釋道之學,同時提供“為學”與“為道”兩種交織在一起的功能。這些傳統之學在近代進入中國哲學的新框架之中。同時擔任著現代學術、民族文化和生命導師三種身份與功能。
此番福建媒體人新書《人文理想》蘊生,正是以傳統文化和歷史人物為研究方法的思考、探索與品鑑,對人文理念與文人理想的一次總結性體悟。始自序起,作者便進入到中國傳統士觀念的體悟,並一直思考有關當下人文關懷與文人理想的若干問題。在思考和探索之中,作者逐漸形成了一些有助於清理、分析和描述由古至今的指導現代學術研究的人物學派,如中國哲學的三種身份,注釋、詮釋和創構,經典詮釋中的兩種定向,現代學術研究中的兩種導向,文本的異質性、縱橫性和融貫性,跨歷史時空詮釋,擬構與創構,逆向詮釋和逆向創構,順向詮釋和順向創構,兩種定向之間的歷史人物穿插轉換,詮釋的四個層次以及反向格義等。這些概念的融會貫通均是建立於具體實例的研究分析基礎之上,如對孔子、王弼、郭象、劉勰、劉劭、張載、陸九淵、顧炎武、朱熹等歷代歷派歷宗之鑑,而不是純理論創造或推演出結果,因此本書在寫作方法和體例上也是不斷結合具體實例的歷史格局與時空背景來說明人文理想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意涵,讓讀者從中體悟人文理想的精髓與魂魄,並說明提出這種概念的必要性和時代價值。
為了幫助讀者全面理解作者書中觀點,在《新聞夢:理想者》篇中反覆重申作者堅守的新聞理念,至於作者對新聞人的諸多思考成果是否成立,是否有價值,是否有效果,或是否能引起其他媒體人的注意與省悟,只能由時間和讀者去裁斷。
通覽全書,主要內容均是作者境遇思考和歷史人物理念等詮釋分析以及對中西哲學會通中反思引發出來,並對詮釋活動中的諸多人物學派理念歸一宗為發端和框架,故取名所有詮釋活動中的交心點《人文理想》,因為這些反思的重點是關於歷代歷派歷宗的基本定位與同“道”歸魂。為了推動進一步思考,作者還就一些媒體人普遍的困擾嘗試不同學科分析與論證,時下在新聞界也必然會引起相同話題的討論,這也許正是《人文理想》成功之處,無論當下媒體人就此討論結果如何,作者都已完成其《人文理想》之己任,越多人參與討論與探究,就越有利於人文理想的傳播與發散,從而促使人文理想越加成熟與發展。
現如今很多人滿足於物質成功與媒體經濟繁榮,這或許正是人文理想繼續反思與突破之時,就此而言,《人文理想》必定賦予其適時而生的歷史使命。在此,本人僅以學人身份向人未識、心若見、道亦同的學人們表示敬意!
(本文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