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戰全景觀

《人才之戰全景觀》是2022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士敏、蔣北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才之戰全景觀
  • 作者:徐士敏、蔣北麒
  •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1日
  • 頁數:39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35726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從背景、案例、布局三個維度系統闡述了人才強國戰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全面分析了全球愈演愈烈的人才之戰,深刻指出制約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的局限,提出要通過最佳化人才服務體系、創建全球人才交易所、創辦新穎人才大學等方式創建全球人才港,打造中國人才平台,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圖書目錄

上篇 背景
第一章 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意義
一、優秀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
二、人才強國戰略是實現國家強盛的第一戰略
三、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四、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五、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第二章 建設人才強國的歷史與機遇
一、從勞動力資源到人才資本發展的幾個階段
二、為創新發展奠定人才之基
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創新事業發展的根本
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本是第一社會資本
五、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第三章 國際環境變化迫使中國必須進行人才強國戰略的布局
一、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中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日趨複雜
二、高度重視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背景以及國外國際人才戰略環境發生的根本性轉變
三、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中國創新能力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明顯的差距
四、加快自主創新,儘快扭轉核心技術“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五、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第四章 國內深化改革態勢促使我們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一、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轉變離不開大量一流技術工人和發達的職業技術教育
二、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
三、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四、千方百計引進急需人才,下狠功夫留住優秀人才
五、集聚全球人才,助力中華復興
中篇 案例
第五章 回歸頂級人才
一、衝破重重阻礙,堅決報效祖國的錢學森院士
二、為“兩彈”“單身”八年的元勛鄧稼先院士
三、“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院士
四、中國航天“拓荒者”王希季院士
五、“在海上漂泊數月”終於回到祖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院士
六、“僅有國中文憑”而效忠國家宏願的數學家華羅庚院士
第六章 發現優異人才
一、華為任正非別具一格,網羅俄羅斯數學家
二、吳劍旗21年研製反隱形米波雷達領先世界
三、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與武漢“肝膽相照”
四、被棄美籍專家來到中國貢獻項目值千億
五、打開人才寶庫的“金鑰匙”——人才評估定價數智化服務系統
第七章 引進優秀人才
一、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在上海啟幕
二、中國科研環境吸引日本頂級科學家
三、舉賢網參與為政府和企業引進所需高端人才
四、科銳國際助力地方政府和大企業引進高端人才
五、宜昌出台“最佳化人才生態、加快人才集聚”的相關政策
六、畢節政府“築巢引鳳”——中科院儲能研發中心主任陳海生
第八章 留住傑出人才
一、任正非憑什麼讓華為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下崗”
二、“80後”汪滔帶領大疆創新,用無人機俯瞰世界
三、200名烏克蘭專家享受優厚待遇,定居中國專門研製新技術
第九章 培育精英人才
一、華為計畫從世界範圍內招聘天才少年
二、小廠大擔當,破解“掐脖子”的優秀髮明家勵行根
三、“赤腳醫生”侯抒昆五十餘年為2萬餘人治傷解難
四、中國也應打造一整套培育精英人才的生態環境
第十章 爭奪卓越人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蘇一場搶奪人才的隱秘戰爭
二、拒美來華,助“瓦良格”號重生的烏克蘭專家巴比奇
三、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的“量子之父”潘建偉院士
四、中國當代少年天才物理學家曹原博士
五、被評為“十大海歸新星”的“光明使者”解江冰
第十一章 造就非凡人才
一、沒有留過洋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
二、全中國最隨性的“鄉村老人”李小文院士
三、中國最著名的“農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四、天眼之父——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
五、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
下篇 布局
第十二章 最佳化當前以“獵頭”為主的人才服務體系
一、創設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獵頭髮展機制,打造國產獵頭航母
二、繪製世界高級人才地圖,建設人才大數據
三、構築“反獵頭”長城,以防高級人才資源信息及其成果泄露流失
四、完善與健全我國人才市場服務體系
第十三章 創建全球人才交易所,最佳化中國人才資源的存量配置
一、創建全球人才交易所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二、在全球化市場競爭的環境中,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三、全球人才交易所的建設將大大推進我國生產要素市場的發展
四、全球人才交易所的設計思路與基本運營模式
第十四章 創設數字銀行式中國人才儲備銀行,擴大人才資源容量
一、創建中國人才儲備銀行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時的舉措
二、創建中國人才儲備銀行的必要性
三、創建中國人才儲備銀行有利於淨化金融生態環境

作者簡介

徐士敏,1947年3月生於上海,高級經濟師(金融證券類),從事銀行、證券管理工作51年。我國證券市場資深人士,中國資本市場建立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見證人。1964年7月畢業於上海財政金融學校金融專業,在人民銀行、工商銀行長期從事銀行會計結算業務以及電腦套用管理工作。1988年被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工會授予《全國金融系統自學成才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同年12月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研修生赴日本銀行進修中央銀行管理。1990年2月,應華僑銀行邀請赴新加坡考察銀行業電子化發展。1990年7月,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和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籌建,並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1994年10月,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赴美國紐約出席《亞太機構投資者年會》。至今,編撰出版證券專業書、外語工具書及人文著作18本,總計747萬字。曾被聘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兼職教授、上海財經大學證券期貨學院兼職教授、中國青年金融證券培訓中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財稅電子化研究所高級顧問:曾受聘於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國債簿記系統》專家評審組成員和《中國證券市場一體化》(亞行援華項目)研究課題組國內專家顧問,2006年7月,受聘於中國證監會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在證監系統治理商業賄賂培訓班,講授《正確認識證券行業不正當交易行為,科學建立治理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專題。長期從事金融證券的理論研究和企業投融資的實務操作,曾寫過三篇內參文章,以供中央領導同志參閱而批轉。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