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能達到的境界(2010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2010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是2010年6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馬斯洛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 作者:[美] 馬斯洛
  • 譯者:馬良誠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13500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馬斯洛說:“我們時代的根本疾患是價值的淪喪……這種危險狀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嚴重。”他認為,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誠美好的願望,都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友誼、寧靜和幸福,這主要是因為物質財富的追求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而對精神價值的渴望卻一直未能獲得滿足。人們普遍認為:這個社會值得信仰和為之終身奉獻的東西太少了,人人都為物質財富的目標而奮鬥,一旦得到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這種追求的虛幻性,進而陷入了精神崩潰的絕望。馬斯洛指出許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驚呼在我們的時代,“文明已??發展到了一個真正瀕臨災難的階段了”。馬斯洛在探討人性能夠達到多高境界的新問題時,他深深意識到,傳統科學否認人的價值的極其危險性和全部科學非道德技術化的嚴重後果。他發現傳統科學具有太多的懷疑論,太冷酷、非人性。他認為傳統科學一直宣稱它只關注事實的認識,而不是“一種意識形態,或一種倫理或一種價值體系,它不能幫助人們在善惡之間作出選擇”。當涉及人性對事實的認識時,科學常常表現出一種對潛能、對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馬斯洛要求科學不能排斥價值,要從人性事實的研究中給人們提供生命的意義和理想。馬斯洛認為一般科學模式都是承啟於事物、物體、動物以及局部過程的非人格科學,因此我們認識和理解整體與單個的人物和文化時,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非人格模式的科學不能解決個人、單個和整體的問題。他認為科學是一種人的事業。作為一種社會事業,它應具有目標、目的、倫理、道德、意圖等因素,認為科學本身就是一部倫理學法規,一種價值系統。主張將價值如事實般得到科學的研究,將價值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研究,將價值研究轉向人性內部,使價值研究深深植根於人性現實的土壤。馬斯洛認為傳統科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一般地解決個人的問題,以及價值、個性、意識、美、超過和倫理的問題。從??則上講,科學應產生出各種規範的心理學,諸如心理治療心理學、個人發展心理學、烏托邦社會心理學,以及宗教、工作、娛樂、閒暇、美學、??濟學、政治學等方面的心理學。這種科學是採取心理分析,使其潛力充分發揮。馬斯洛的真正意圖是在擴展科學研究的範圍,主要是將科學與價值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研究。馬斯洛致力於有關人性的科學事實的蒐集,試圖使價值論的研究立足於科學的基礎之上進而成為“價值科學”,以使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根本有別於古典的人道主義。馬斯洛科學與價值的理論大多以筆記、談話、試驗、演講等方式闡述的,整個思想顯得比較分散,時間跨度較大,缺少集中歸納總結,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較晦澀的內容,致使我們一般讀者難以全面掌握他的深刻思想,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探索生命的需要
作為個體化整體性的人
正確對待人的生存欲望
同原動力塑造不同欲望
作為渠道的生命意欲行為
人總是在希望著什麼
生存需要安排表的荒謬之處
人類動機生活分類的基礎
動機需要的核心問題
影響有機體動機的因素
人生存所需的特殊能力
如何理解超動機的表現性行為
關注動機達到目的的可能性
現實對本我衝動的影響
發展人性向上的基本需要
人只有靠麵包活著嗎
創建有序生命需要的秘訣
必須服從的生存需要規律
增強自信的生存需要途徑
塑造獨特個人的方法
生存基本需要滿足的先決條件
導致生命“智力營養缺乏症”的因素
較高級的審美生存需要
生存基本需要的特點
生存需要的文化特性
行為的多種動機
促進需要的充分潛力
達到生命目的的生存手段
人的平衡挫折與病理狀態
滿足是需要產生的附帶現象
生存方式和基本需要的滿足
需要的滿足和性格的形成
需要滿足和生命健康
生命心理治療的動力因素
決定需要的挫折因素
滿足需要引起的病態人格
基本需要的滿足現象
生存長期缺失基本滿足的特徵
成長需要與基本需要的差異
需要的愛和非需要的愛
對生命本能理論的重新考察
生命存在本能的基本需要
判斷需要類似本能的標準
認同有機體自身的價值等級
如何完善自身的人性
戰勝致病挫折的途徑
客觀解決威脅生存的衝突
生存威脅的本質特徵
威脅對自我實現的妨礙
個人生命成長的一種失敗
脫離醫學模式的生命激進運動
人怎樣向豐滿人性成長
抵制神經症的“特效藥”
防禦逃避畏懼的方式
破壞性不是生命的本能決定
如何把握正確的生活原則
自我創造的人生價值
活著是否值得
真正的工作是值得崇拜的
第二章 創造人性的境界
人最終能變成什麼樣子
人生要有熱忱追求的事業
傾聽生命內在衝動的呼喚
從永恆的方向理解人的追求
破除自我認識的防禦機制
自我實現者的生活哲學
超越自私的協同生存準則
自我實現者的創造之源
積極培養整合的創造力
創造性人物的重要性
培養隨機應變創造力的方法
預防工作中緊張的緩解機制
自我實現者的愛情藝術
解除愛情關係中的防衛性
培養愛與被愛的能力
愛情意味著分享責任與需要
培養對他人個性的接受能力
愛情的終極體驗是什麼
生命的分離與人的個性建立
健康的人更具人生趣味
優美心靈管理的“異途”
第三章 實現自我的價值
啟發人生的超然理念
更加有效地洞察現實的能力
改變接受自然產物的能力
自我實現者的道德準則
以問題為中心的突破口
超然獨立生活的行為準則
人生自我實現依靠的手段
欣賞存在價值的時時常新
神秘的美好幸福體驗
人類社會感情的風範
自我實現者的人際關係
培養民主性格的方式
如何把握現實生活的善與惡
自我實現型幽默的教育形式
自我實現型創造力的形式
在缺陷的文化中做一個健康人
自我實現者的缺陷
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動力
自我實現者整合二歧的原則
第四章 體驗人生的幸福
避免存在認知危險的策略
永遠快樂生活的秘密
聯繫沉思與活動的途徑
探索高峰體驗的形式
人性能達的最高高度
自我實現者的性格特徵
客觀生存的有效性問題
高峰體驗時的同一性問題
還生存個體以本來面目

作者簡介

馬斯洛(1908—1970),現當代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心理學家。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智商高達194的天才。1934年馬斯洛獲得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51年被聘為布蘭代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斯洛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並擔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馬斯洛在其心理學理論中指出:“人在滿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後,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紐約時報》評論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