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探討人性,討論人性的分離、人性的曙光、人性的陰霾、生命的本能.人的本質屬性等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 所屬:釋放與內斂
  • 核心:人性 
  • 分類:哲學
一、人性的分離,二、人性的曙光,三、人性的陰霾,四、生命的本能,五.人的本質屬性,六、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七、人性的差異,八、豐滿人性與萎縮人性,九、人性的釋放,十、人性的內斂,十一、法律制度監獄的誕生,十二、法律制度監獄的作用,十三、懲戒的目的,十四、人性、人格、人品,十五、政治、票子,十六、國家、富紳、窮人,十七、人文關懷教育,十八、人本管理,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一、人性的分離

大自然造就了生命,生命的生存存在發展延續按照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軌跡不斷進行進化演繹。人類在整個自然界裡,既無尖牙利齒,又無疾跑如飛的能力,人類之所以能夠在自然界裡建立屬於人類自己的霸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迫使在自然界裡一直處於劣勢地位的人類為了種族的延續不得不選擇雜食和群居的生存存在方式。雜食和群居推進了人類的進化演繹,促使人類締造了自然界最輝煌的人類文明。游離混沌之際,大自然充沛的水、氧氣、碳、鈣、鎂、磷等有機物不斷孕育出各種各樣的生命,各種生命為在自然界裡獲取一席生存之地,使自然造就的生命基因的結構體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至。在弱肉強食、強手如林的自然界裡,大自然在締造生命的同時,都付予生命一個關乎生存或是死亡的競爭的機會,生命的生存競爭異常的殘酷激烈,任何物種都不可能自願放棄儘可能的生存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強悍的演繹為肉食,弱小的選擇了草食,人類自出現生命由於自身體構的原因,一直就處於弱勢的地位,為了種族的存在和延續,人類不得不選擇雜食和群居。雜食擴大了人類的生存存在空間,使人類的生存存在謀求到了更多的發展機會,雜食一是改變了人類的飲食結構;二是豐富的蛋白質及高能量食品促進了人類的中樞神經不斷發育;三是尋求食品的過程中推進了人類的智力演繹。群居增強了人類的生存存在實力,拓展了人類生存存在的空間,使人類的生存存在尋覓到了更多的機會。群居一是增強了人類抵禦外來入侵的能力;二是加深了人類個體之間的相互交流;三是分工協作使謀生的手段走向精細;四是生存經驗的相互交流推進了人類的智力前進;五是群體勞作鑒於個體的差異迫使人類個體之間出現包容性。人類智力的出現離不開人類所選擇的雜食與群居,雜食與群居推進了人類的進化演繹,使人類逐步與自然界其它物種產生分離,形成人類唯有的特性——人性。在自然界裡,群居的動物不乏其類,但是,這些群居動物都有一個統一的特性就是食性單一,而且整體與整體之間互劃勢力範圍,缺乏包容性。人類為了增強應對自然環境變化的生存實力,一方面不斷尋求新的生存自然環境,另一方面不斷融合其它整體。從南半球到北半球,人類進化演繹的足跡踏遍世界每一寸山林、海洋、荒野,遊牧式的生存方式在增長人類的見識的同時,也為人類的生存存在和發展經驗作出豐富的澱積。人類的同情心,促使人類不斷增強自身的包容性,剩餘勞動產品的出現,使人類獲取了訓化其它動物的機會,從而大踏步推進了人類智力進化發展的演繹。人性分離,人類逐步脫離原始野性,使自然界一棵璀璨的新星——人類文明冉冉升起,人類超越所有地球自然生物種族,在自然界確立了屬於人類自己的霸業。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二、人性的曙光

堅忍不拔、團體協作是自然界一切群居動物所共有的特性,但是,人類的群居帶來的群體的龐大及成員的高度密集,分工協作的精細密切,使之個體的生存存在緊緊依賴於群體整體。人類從來就沒有單獨的個體獨立生存的先例。虎、豹、熊、獅、狼、狽可以脫離群體獨立捕食,猴、羚、驢、猩可以獨立覓食,猴互有自己的領地,虎王、獅王、熊王獨立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蜜蜂、螞蟻等級分明,分工精細,卻仍脫不了家族的限制,尖牙利齒、疾跑如飛、前胸長翅,自然物種的絕對的優勢,相對於進化發展的人類,恰恰成為桎梏其不斷進化演繹的瓶頸。人類的體構決定了人類在自然法則競爭中處於弱勢的地位,由此推動人類抉擇了人類的生存存在必須打破家族的限制,依靠龐大的群體才能獲取基本的生存物質的命題。單一獨立的個體難以獲取人類生存經驗的累積,而且人類個體長時間的生長期完全有賴於成年個體的物質扶持。狼有嚴密的組織,堅忍不拔的意力,分工精細,狼的屬性在兇猛動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狼及其其它群居動物,絕對不允許在一個群居整體中存在兩個同樣兇悍彪狀的個體,哪怕是父子,狼為了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續,狼可以恩斷義絕不惜殘食同類。人類具有較強的包容性,部落酋長、首領、頭人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增強自己的實力,可以不惜以利益相誘邀約其它族群加入群居整體,從而以數量的絕對優勢確保自己的統治。人類個體面對飢餓及其它生命危機,寧願做到攜手共撲生死而不願獨自苟延殘喘獨享生存機會。包容集聚大量的個體,使群體的力量不斷得到充實,從而從根本上保障了人類種族的養殖生息,以此同時,由於群體數量的集巨,必然帶來一是食物資源的短缺,二是社會分工的如何精細,三是群體內部紛爭四起,內部矛盾加劇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和程式,一是進一步密切了整體成員之間的關係,二是促進了人類的智力的整體推進,三是最佳化了種族族群,四是進一步推進增強人類的包容性。包容性,咫至今日,在自然界裡,是人類唯有的屬性。自然界任何生物種群生存的動力僅只是為滿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懈努力,甚至為了滿足自身需要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堅忍不拔如此,團體協作也是如此。肉食動物可以協作狩獵,但不可以群體分享死屍,草食動物可以群體遷移,但不可以群體分享草地。人類不是如此,人類個體的生存基礎必須依賴於群體,而為了群體的利益,個體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尼安特人遊走南北東西,一是開闊了視野,二是增長了見識,三是積累了閱歷。人類兩腳直立一路篳裳襤褸,從茹毛飲血到現代文明,通過無數的艱辛,人類不但走出了愚昧,而且使人類的生存存在發展看到了光明。首先,人類個體必須經歷社會化的程式才能融入社會,而且每個具體的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與其對社會的貢獻或努力呈正比。個人英雄主義或是個體自以為是的狂妄行為,最後都是以悲劇形式結束生命。包容不排出暴力和血腥。人類可以理智對待社會,理智分析社會,理智設計社會。其次,人類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監督,共同改造、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社會。追求公平正義、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社會的主旋律。精神追求可以成為支撐個體生命生存存在和發展的動力。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三、人性的陰霾

自蘇格拉底之後,哲學、倫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的分類,上帝搖搖欲墜,人類對人性的思考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東半球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的爭論尚未分出高低,西半球亞里士多德出於政治、哲學的考慮,提出下列三個公理作為人性的命題:一是人是自然合群的動物,既然人只是成群的生活;二是人是自然地社會的動物,既然人可能集合成有組織的團體而生活;三是人是自然地政治性地動物,既然人集合在這些廣大的總的社會裡,這些社會是由許多親緣關係和地區關係的集團構成的。悲劇主義哲學家尼采認為:“個人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創新的東西,絕對的東西,一切行為都完全是他自己的。”馬基雅弗利認為構成人性永恆的基礎是情慾,提出人性的公理:人是兇惡的,不論誰想建立一個國家並給它制定法律,他就應該預先假定人都是兇惡的,而且一有機會就總要表現出他們的兇惡性,此外,這種兇惡性很少是勇敢的。人是自賤的。人總是驕傲自大。人是不會忘記悔辱的。人又是多變的。人對外觀和威望是敏感的。人尤其是平庸的。等等。笛卡兒提出,人性的本質是有四個意義:精神本性,肉體本性,合成本性以及完全本性。休漠將人性區分為兩個境界:一個是原始境界,這時候個人是自私的,但對自己團體裡的幾個人卻是溫柔的;一個是成熟境界,這是由社會生活的經驗陶冶而成的,有時候比較虛偽一點,有時候傾向於更多的同情。費爾巴哈認為:人性就是理性、意志和感情,神聖的三位一體。康德從支配人們行為的意志開始,最後找到超驗的絕對律令:人性就是理性。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斷然否定:“不,人性是沒有的,人就是自由,人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人的存在並不以人的現成本質為前提,人的存在先於人的本質。”薩特堅決反對把人性構想為一種定義、一個範本,或者至少是一條不可避免的發展規律,就好像支配小麥或青菜生長變化的那種規律。薩特認為:“懦夫之所以是懦夫,不是由於它的本性是怯懦的,不是因為他有一個膽怯的心,肝或頭腦,不是由於它的生理構造,人身上決沒有膽怯的天性,造成懦夫的東西,是他自己的行為。”心理學鼻祖,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類主要是生物的有機體,他的主導動機是肉體的需要。說,人是由推動低等動物相同的衝動所驅使的快樂主義的生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家馬克思埋葬了上帝,提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總之是一種群居的生命有機體,智力創造了政治,政治象狐狸一樣詭異,染指政治,不是豐盛的油水,就是肝腦塗地,人性的本質通過數百年及至上千年的爭議,最終作為一種統治工具落入政治學的名詞堆里,“人性”被蒙上了一層濃郁的陰影。

四、生命的本能

細胞分離,離不開氧、磷等物質的供給,植物生長,離不開對空氣、養分、水等物質的索取。在自然界裡,任何一個自然生存的物體就是一部不斷索取的機器,生命本身可以創造奇蹟,但是生命本身不可能憑空捏造物質,生命的存在離不開外界物質。據說神仙不進飲食,但是神仙卻一直享受著煙火頂禮。自然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結合體,生命的存在離不開其所依附的基本物質。自然界裡,植物伸展枝葉,是為了吸收陽光、水分、空氣,草食動物奔走千里,是為了裹腹充飢,肉食動物疾速奔襲,是為了狩獵覓食。生命的本能的第一反應就是源源不斷占有並吸收外界物質,以維繫生命的持續運循。生命的生存存在遵循新陳代謝的規律。生命的生存存在有一個時限問題,任何自然生命都不可能長期持續發展下去,因為任何一種運動中的物質都存在一種磨損、老化、變異的問題。生命的生存存在終因自身物質的磨損、老化、變異而導致生命發生終止。生命雖然終止,但是種族還得延續下去。大自然在賦予生命同時,也賦予了種族延續的方式,這種種族延續的方式是伴之生命的生存存在發展而產生的一種自然效應。為了種族的延續,同時也為了最佳化種族,絕大多數具有高級神經系統的動物選擇了異體交媾繁殖,異體交媾繁殖進化演繹為一種具有高級神經系統動物生存存在發展過程中自然的本能的生理反應,這種生理反應表現為一是對異體的占有和支配,二是對其它生命的占有和支配。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則對任何生命物種都不可能滋生偏愛憐憫之情,生存的艱辛迫使自然物種結合自身特性選擇了適合自己生存的最佳方式。群居是進化演繹的最高途徑,具有高級神經系統的物種大多數選擇了群居。群居必須形成一個核心,群居成員只有緊緊圍繞這個核心,構成一個群居的整體,才能達到增強群體實力的目的,否之渙散混亂的群居,僅只是為了種族的延續,不可能增強群體的實力。這個核心是一個耀眼的位置,不但可以操縱群體的命運,而且處於養尊處優的地位。因此,群體成員不惜餘力憑藉體力或智力爭奪這個核心位置,爭奪的方式直接體現並反映種族進化演繹的成果及水平。以體力謀取這個位置,種族的進化演繹仍舊脫離不了原始野蠻的自然屬性,以智力謀取這個核心位置,種族的進化演繹脫離了原始野蠻屬性閃耀著文明的光輝。群居整體生存存在發展秩序有賴於核心位置的建設及處於核心位置個體的智力水平。一個發展的種族群體,一個具有更廣闊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更多生存存在發展機會的群體,必然是一個智力得到全面開發利用的種族群體。狼採取群體生存方式,分工合作,群體狩獵,在狩獵過程中形式堅韌不拔的毅力,劃分勢力範圍,實質上,狼的生存存在發展仍舊處於生命的本能驅使。人是高智力水平的生物有機體。人的生存存在發展富有更多的理性。對外界物質的占有支配及對異性的占有支配,人可以擴充為對社會名譽、社會地位的占有支配,因為人類形成人類社會,人們生存存在發展的空間、機會也由直接的爭奪外界物質轉向間接獲取無形物質,時至今日,人類是在自然界中唯一能夠通過社會關係獲取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的生物有機體。

五.人的本質屬性

對外界物質的占有、死亡的恐懼和生理反應,是具有高級神經系統自然生物的生命的本能反應,這種生命的本能反應是推動具有高級系統的自然生物的一切作為的原始動力,直接體現並反映自然生物的生命屬性。人的本質屬性人作為一種獨特的物種在自然界裡不可能與其他物種不存在區別,而且這種區別不僅僅只是外在的有機體的結構形式,而是實質性的在行為意識上的根本區別,這種實質性的在行為意識上的根本區別就是人的本質屬性。 1、 私利性。 具體表現是趨利避害。這是為人的生物屬性所決定的,有機體為維繫並保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續,自覺不自覺,客觀存在的本質屬性,這種屬性是自然界裡一切生物所具有的屬性。但是,人的私利性與自然界裡的其他生物的私利性存在本質的區別。雖然人的私利性與自然界裡其他物種的私利性的出發點都是根源於維繫並保持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續,但是,人的趨利避害不僅僅只限於維繫並保持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續,而且可以擴大至維繫並保持群體的整體利益,甚至為維繫並保持群體的整體利益不惜犧牲個體自己的生命。人的私利性既可是個體的私利,又可是群體的私利,人的私利性是有選擇性的私利,人可以以損壞小的局部的私利而謀求更大的整體的利益。 2、利他性。具體表現是好為人師。這是一種作為自然生物為延續物種的延續而所決定的屬性,是一切自然物種獲取生存經驗的重要途徑。人的好為人師不僅僅局限於“傳道講經”,往往擴大到不惜犧牲個體自身利益而真誠幫助、關心、關愛其他個體。悲天憫地,經過社會化的過程洗禮,人是自然界獨一無二具有責任感和同情心的生命。好為人師敷淺層次是講授個體生活積累經驗、教訓及體會,上層次是用實際行動主動關心幫助其他個體,最高層次是總結反思人類生存經驗教訓,切身實踐,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生命。 3、 競爭性。具體表現是爭勇鬥狠。這是為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所決定的自然界物種生存的基本規律。在自然界裡,各種物種以其各自的優勢和實力,通過競爭獲取生存的機會。人類的優勢和實力在於群體生存方式,人的爭勇鬥狠不僅僅限於凸顯優勢和實力,遵循弱肉強食的規律,更多的時候憑藉的是在群體生存方式中形成的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整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人可以以智力謀取更多的廣闊的生存機會,但是人的競爭必須按一定“規紀”進行。 4、貪婪性。貪婪性具體表現是得寸進尺。欲望的永無止境,不斷推動個體謀求更多更廣闊的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人的貪婪性不僅僅局限於對外界物質和其它個體的永無止境的占有和支配,而且可以上升為對外界未知世界的永無止境的探索和尋覓,以期求得對外界世界的熟知、掌握和控制。

六、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

萬物皆規律,人作為一種群體生存的自然生命,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自然有其生存存在發展規律。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是: 1、 精神和物質統一的規律
生命離不開新陳代謝,新陳代謝離不開外界必要的物質供給,必要的物質供給離不開現實社會。人是經過社會化過程或程式洗禮烙有人類生存存在發展印跡的有機生命,人高度發達的中樞神經不僅控制著生命的新陳代謝,而且可以形成完整獨立的思想意識體系支配個體的行為。如果說,衣食住行,病變救治是維繫生命的基礎,那么,完整獨立的思想意識體系就是維繫生命的前提。人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人類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離不開精神的支持和必要的物質保障的供給。精神和物質,二者缺一,人的生存存在發展必定產生危機。 人類幼體,缺乏完整獨立的思想意識體系,而幼體的生存存在發展也就離不開具有完整獨立思想意識體系的個體的護理。衣食足而知禮節。缺衣少食或是病變得不到救治,生命的存在必將危在旦夕。“是生存還是死亡?”戲劇家巴爾扎克發出呼籲。具有完整獨立思想意識的個體因之外界必要物質保障的缺失,生存的欲望暴發的力量尤如洪水決堤,往往超出常規打亂已形成的維護既得利益現狀的社會秩序,引發社會利益的重新組裝分配。人類歷史上的各種起義就是如此。所以,作為人類個體,精神和物質必須統一。精神和物質不但要統一,而且要協調同步,發展要匹配。如果個體的精神與物質發展不平衡,作為個體勢必難以融入社會群體,相應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也必將受到限制。沒有形成完整獨立的思想意識的幼體,豐富的物質保障,最後造就的是物慾橫流的個體,當物質保障一旦不能滿足個體的需求,個體不是暴發滿身的厭氣,就是自甘墮落為社會的累贅。以此相反,過早形成完整獨立的思想意識體系的幼體,由於必要的物質保障匱乏,造就的是杞人憂天的個體,敏感、憂鬱和神經質,作為個體不是頹廢,就是極端激進。精神和物質不統一的個體,除絕少數適應能力特強的個體,大多數個別呈現出偏執的個性。 2、 個別與整體兼顧的規律每一個具有獨立生命的個體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社會現實中都能找到一個相應的位置。人是經過社會化過程和程式在社會中生存存在發展的有機體,一方面是個體的獨立,另一方面是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依賴於群體。任何個體,只有自覺融入群體,才能在群體中獲取生存存在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同時也才能實現並體現個體生命的存在及價值。社會群體是無數個體按一定方式組合的整體,整體的生存存在發展有賴於個體的辛勤努力和共同推進。雖然整體的生存存在發展不不排除個體的獨立,但是,人類個體要想在整體中獲取一席之地,最低限度是個體的行為不能傷害整體的感情,否之,個體的行為超過整體的承受能力,引起整體的公視,個體就會受到整體的排擠,相應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就會受到限制。因此,個體必須兼顧整體,這種兼顧:一是個體的行為不能傷害整體的感情;二是個體必須保持其應有的自主獨立性和妥協性;三是個體必須為整體付出努力。同時,整體是無數個體的集聚,整體的生存存在發展有賴於個體的合力,沒有合力就沒有整體,合力來自整體兼顧個體,這種兼顧:一是整體具有包容性;二是整體的發展必須帶動個體;三是整體利益分配必須照顧個體利益。 3、 學習與實踐統一的規律人類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經驗並不是以閱歷而是通過一種簡接的方式獵取,學習是人類個體獵取生存存在發展經驗的重要途徑,當然,人類個體當憑豐富的生存存在發展經驗並不能直接獲取生存存在發展的空間和機會,人類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最終還是要靠實踐獲取,因此,學習可以提供更多更廣闊的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的方式途徑,實踐可以直接獲取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學習與實踐統一,一是拓展個體獲取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的途徑,二是擴大個體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的前景,從而增強個體參與社會的競爭能力,使之個體的發展具有更多更大的空間和機會。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人性的釋放與內斂人性的釋放與內斂

七、人性的差異

人性是經過社會化過程和程式,在現實生存存在發展中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的欲望引發的個體的行為所折射出來的體現並反映個體的本質的屬性。每一個獨立的經過社會化過程和程式的人類自然生命,都具有一個獨立的人性。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人性,人性因個體的差異而千差萬別。 首先,人性具有專屬性。人性是人類個體的本質屬性,伴之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而追隨個體的生命停止而終止。甲的行為只能體現並反映甲的人性,不可能存在甲的行為體現並反映乙的人性。獨立的個體一一對應獨有的人性。遺傳基因和社會化過程、程式的不同,造就人類個體的千差萬別,自然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人類個體的千差萬別最終反應就是人性的差異。其次,人性具有反映性。人性是人類具體的個體的行為所折射出來的個體經過社會化過程和程式結果的行為特性。個體的行為不可能不反映個體的特性,因為人類個體只有通過行為的實施,才能維繫生命的持續進行。人性既然作為人的本質屬性,人的行為必然反映人的人性,反過來,人性綜合了個體的所有行為屬性,必然反映人的行為。什麼樣的行為反映什麼樣的屬性,什麼樣的屬性決定了什麼樣的行為,不同的行為具有不同的屬性差別,不同的屬性決定了不同的人性。人與人的區別,實質就是人性的差異。人性的差異使之人類五彩絢麗:一是認識的不統一。不同的個體看到的是外界事物的不同屬性,任何一個個體認識外界事物總是源於自身的實際。二是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生存總之要體現並反映生命的價值,社會化過程程式經歷的時限長短、水平高低及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決定了不同的個體對生存付予不同的意義。三是行為方式的多樣性。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生存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行為方式。 自然界裡,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性,人之所以為人類個體,不是因為外在的結構形式,而是因為擁有人性。但是,同屬人類個體,同樣的兩腳直立,軀幹頭頸四肢,人性卻有天壤之別。實質上,人與人的根本區別,不是根源人的外在結構形式,而是人的本質屬性,也就是人性。人性不但有大小之別,而且具有方向性。

八、豐滿人性與萎縮人性

豐滿人性與萎縮人性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馬斯洛在《人性能達的境界》一書中提出的兩個溶接詞。人總是趨於理想化的美化社會現實。馬斯洛把那些人類群體生存方式中所反映並體現出來的符合時代及社會文明進步要求的特質,諸如真善美、熱忱、誠信、忠貞、富有責任感和同情心等歸結為豐滿人性。事實上,人性具有多面性,正義的一面,純粹的徹頭徹尾只為推進群體進步文明的符合時代及社會要求的人性不可能純粹集中於一個個體,人終歸脫不了生物的有機體的本性。萎縮人性就是那些相對於人類文明進步發展要求,體現並反映生物的有機體的本性的特質,諸如貪婪、懶惰、邪惡、嫉妒及其他病態行為。時代、社會要求的人性當然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行為反映。豐滿人性與萎縮人性是人性一個問題的正負兩極。豐滿人性處於正極,萎縮人性處於負極。所謂萎縮人性,就是在現實社會中趨向無窮小的人性。以此相反,所謂豐滿人性,就是在現實社會中趨向無窮大的人性。理想狀態的豐滿人性是遠離邪惡、貪婪、嫉妒、懶惰、欺詐及其它病態行為,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人性。現實中是否存在這種人性?人是社會與自然的綜合體,人永遠脫不了自身的生物屬性。時代、社會要求並倡導的人性不可能是萎縮人性,萎縮人性帶有原始、野蠻氣息。時代、社會要求並倡導的人性只可能是豐滿人性,豐滿人性體現並反映人類的文明。時代、社會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精細,協作配合越來越密切,個體的生存存在發展只有不斷抑制自身的生物屬性,積極參與投身社會,個體才有可能在群體中獲取更多的生存存在發展機會,也就是說,文明社會,社會化越完全徹底的個體,在群體中越能夠獲取更多的生存存在發展機會。

九、人性的釋放

大自然的奇妙創造了人這種物種生命,人是自然界中最懦弱的種群,自然進化選擇了群居的生存存在發展方式。群居首先帶來的是交配的問題,其次是生存物質的占有和支配。交配權關係的是生理的反映和種族的延續,生存物質的占有和支配維繫的是生命的保持。交配權和生存物質支配問題的解決,首先導致滋生權力,體力健壯、智力超前的個體,在人類早期,為了占有交配權和生存物質支配權,以絕對的優勢,壓倒群體中的所有個體強占群居整體的主導地位。其次導致產生政治,部落酋長、首領、頭人在權力的運循之下,一切欲望的發揮都成為理所應當的而且是群體整體共同維護的共同利益。頭人侵占群體成員的利益,叫做合理調配,群體成員侵占頭人的利益,叫做犯罪;頭人與頭人之間的毆鬥叫做戰爭,群體成員與群體成員之間的毆鬥叫做擾亂社會秩序。生物的有機體加之權力與智慧,爆發的是無窮盡的欲望和毫無節制的邪惡行為,而所有的這一切,因權力的行使都被奉為一個美妙絕倫的託詞——為了仁義。李世民殺兄搶奪皇位,武則天戕子踏上大明官寺,殷紂王肉林酒池,建鹿台制炮刑,劉幫分羹過河拆橋、御磨殺驢。凱撒寶劍揮指,一片狼籍,成吉思汗驅趕羊群,屍骨成堆。人類的進化,從脫掉體毛到披枝戴葉,從披枝戴葉到戴帽穿衣經過上萬年的演繹形成的文明,不能說穿了衣服就有人性,脫了褲子就沒人性。 友善、誠摯、勤奮、忠貞是人性,幼嬰搶食母親口中之食,易子而食、飲食男女,邪惡欺詐,偷盜糜淫,嫉妒暴力,貪婪懶惰是否是人性?人性夾雜太多的組合原因。群居推動了人類的進化演繹,但是群居帶來人類個體相互間的殺戮與蠶食。殘絕人寰的行為,同樣具有人性,同樣都是人類個體的行為。生物的有機體一旦充滿智慧,放任其行為欲所欲為,人類的毀滅最終源於人類自己。人性創造了自然界最齷齪最骯髒最卑鄙最無恥最下流的行為。

十、人性的內斂

從來就沒有單獨的個體獨立生存的先例,人類的群居生活方式,推動了人類的進化演繹,使人類作為自然界中一個獨立的物種在自然界裡取得一席之地。群居創就了人類智力的迅猛飛躍,群居同時創就了人類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部落酋長、首領、頭人為了長期占據部落酋長、首領、頭人的位置,在考慮個人慾望的同時,不得不抑制自己欲望的期望值,將一些既得的利益在部落內部重新進行分配。與此同時,個體至生命誕生之日起,由於群居,個體受社會關係的薰陶和制約,由此使個體自然不自然由獨立的生命轉化為社會的個體,個體必須在紛亂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找準自己的角色位置,個體才能在群體中獲得生存的權利。也就是說,任何個體在群體生存中都必須抑制自己的欲望值,不能任由人性的自由發揮。“我思故我在”,讓·保羅·薩特說,“人是絕對的自由。”故然,人是絕對的自由,但是,人不可能離開群體而獨立獲取生存機會。人的生存存在和發展整個過程必須依賴於社會。社會是由錯綜複雜的無數的族群、部落,環環相扣,層層疊加,按照一定組織程式綜合累計形成的更大的群居整體。部落酋長、首領、頭人在社會的範疇之下有自己的角色定位,社會成員在社會的範疇之下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每一個現實存在的個體,在現實社會關係中都有一個一一對應的明確的角色位置,任何個體自覺不自覺都必須遵循立足於自己的角色位置行事的規律,違反這個規律,人人都像凱撒東征西討,人人都像李世民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人人都釋放人性任由欲望自由發揮,人類就不可能在自然界裡獲取占領地球的霸業。 絕對的自由是沒有的。布魯若被絞死,食人族宰殺蒸食同類,並不是因為他們揮刀衝刺,而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意識與群體思想意識大相庭徑。人類個體在整個社會關係中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命運),必須遵循社會的發展規律,按時代的要求,有序加入社會競爭的行列。處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自由釋放人性,帝王將相如此,貧民百姓同樣如此。每個個體必須抑制自己的欲望值,首先獲取在社會關係中的生存機會,其次才有可能立足參與社會關係的機會。

十一、法律制度監獄的誕生

人是自然與社會的產物,人離開生物的有機體,人就不成其人類個體,人離開社會,人就喪失生存存在的機會。人是美女與毒蛇,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人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行為不可能不反映並體現人的本質屬性。人人都有人性,不同的人,由於有機體的差別加之社會化程度差異,決定了人與人的不同差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性。人性是多因素的組合體,有的因素促進個體行為推進社會文明,有的因素促進個體行為危及或傷害其他個體或群體利益,有無人性,事實上是群體對個體行為是否危機或傷害其他個體或群體利益的相對判定。 1.人性的釋放催生法律制度監獄的誕生生物的有機體需要外界源源不斷的物質支持以維繫生命的存在和延續。人是現實生存存在的群體之中的個體,欲望撬動大腦中樞神經崩發的是個體的私利性行為,這種行為不加節制,必然危及或傷害其他個體及整體的利益。放任所有的個體都按自己的意願自行其是,群居最後就會落成泡影,人類也就不可能以獨立的物種在自然界裡獲取一席之地。群體生存方式依賴於穩定的制衡關係,人性的釋放打破了人類的群體生存方式。人類為了謀取在自然界的生存機會,於是滋生出種種“規紀”以維繫現存的既得的制衡平衡關係,並對違反這種“規紀”的個體實施懲治,這種“規紀”隨著人類的進化的推移被社會“總裁”上升為法律制度,“懲治”措施演變為監獄。塑源人類的發展史,沒有人性的釋放,也就沒有法律制度監獄這種維繫現有的既得的制衡平衡關係的人類文明。2.人性的內斂呼喚法律制度監獄的誕生 部落酋長、首領、頭人和部落成員之間,通過各自人性的內斂、磨合,於是群體生活方式得以成為現實,部落群體為了維繫這種既成的制衡平衡關係,增進部落群體的凝結力,使積極為群體的生存做出貢獻或犧牲的個體不至於受到群體的排擠,出於整體生存的客觀要求,於是乎之由出的是種種習慣性的獎懲規紀及措施,這種習慣性的獎懲規紀及措施隨著人類的進化和演繹,從而被社會“總裁”上升為法律制度監獄。

十二、法律制度監獄的作用

社會發展的客觀現實,作為人類進步文明的體現和反映,法律、制度、監獄是咫至今日,在自然界裡唯有人類有的人類進化演繹的獨特的社會產品,其存在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1、法律制度監獄推進了人類的進化演繹 群居的整體不可能是一個無序混亂的整體,法律、制度、監獄作為一種人類發展過程中應人類群居生存需要誕生的工具,其保持並維護了整體的存在及穩定,增強了群體的凝結力,有力地調動了個體為整體服務的積極性,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整體的前移。 2.法律制度監獄推進了人類的進步文明群居生存方式集聚人力是為了使人類在自然界裡獲取更多的生存存在機會。法律制度監獄作為群體凝結的催化劑,有力地促進了群體的盤集,越來越強大的群體從而推動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分工協作逐步走向精細密切。法律制度監獄在穩定群體制衡平衡關係的同時,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人類的文明,隨之法律制度監獄的誕生而發出璀璨的光輝。 3. 法律制度監獄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法律制度監獄作為一種工具,打擊的首先使破壞社會秩序制衡平衡穩定的行為,其次是危害或傷及其他個體或整體利益的行為。法律制度監獄這種打擊行為,使個體在群體中按照制衡平衡關係得到有序參與生存競爭的機會,進而維護了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當然,工具終歸是工具,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法律制度監獄既可以成為推進人類進化演繹,進步文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動力,又可以成為桎梏人類進化演繹,進步文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阻力,關鍵在於什麼樣的社會“總裁”如何使用這種工具。

十三、懲戒的目的

監獄的發展歷時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西方的夏娃偷食禁果、中國的皋陶造獄至西方的文藝復興、中國的沈家本作《與戴尚書論監獄書》的報復主義時期,這個時期,懲戒以以牙還牙、以暴制暴、以肉體摧殘為目的。第二個時期是從西方的文藝復興、中國的資產階級興起至《監獄簡略》的誕生的教育主義時期,這個時期,懲戒以教育、感化、挽救、改造為目的,監獄的懲罰職能受到猛烈的抨擊,監獄已成為等同實施社會化過程或程式的教育機構和教育組織。第三個時期是《監獄簡略》把監獄作為繼道德評價、行政獎懲之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堤標誌監獄進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時期。監獄的職能就是懲罰犯罪,至於懲罰什麼樣的犯罪,什麼樣的行為才是犯罪,如何懲罰犯罪,監獄作為一種國家運循的機器,一種階級統治的工具,監獄不可能超越工具自身的性質而就工具使用工具。工具效能的發揮依賴於工具操作者的意志。但是,監獄永遠離不開懲罰犯罪的主題,就象鐵錘無論落在誰的手裡,鐵錘永遠改變不了其用於撞擊物體的性質。無論是任何統治,其統治意志必須以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前提,這種統治才有生存存在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否之,違悖這個前提,其統治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事實上,犯罪是少數人危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馬克思說,犯罪是單獨的個體反對統治階級的意志的行為。對少數人的危害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不加予打擊,勢必造成少數人誤認為絕大多數人軟弱可欺,由此得寸進尺,更進一步實施更大的危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同時,處於絕大多數人邊緣的個體,也會因少數人的胡作非為得不到打擊,誤認為有可乘之機而加入危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團體,由此勢必迫使整個群體陷入無序混亂之地。監獄懲罰犯罪,既是維護既已形成的制衡平衡社會關係,同時也是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歸根結底,刑事訴訟的整個程式,偵查、起訴、審判、執行最終就是為了懲罰犯罪。懲罰犯罪,一是使那些用道德、行政方法不足以懲治的為非作歹的個體受到應有的教訓;二是警醒那些試圖以為非作歹獲取不當利益的個體及時收斂自己的行為。國家的生存存在發展賴於穩定的社會秩序,穩定的社會秩序有賴於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賴於司法的公平正義,司法的公平正義最終就是懲罰的公平正義,因此,監獄的存在必須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前提,一是監獄既然要體現並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國家意志,監獄就必須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二是監獄既然是一種最嚴厲的對人類個體的懲治方式,監獄懲治的對象就必須是針對採用道德、行政不足以警醒危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個體,隔離害群之馬就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當然,懲戒不是荼毒生靈,人類文明是一切擯棄原始野蠻逐步走向寬容理智的文明,是一種團結友善的文明。懲戒必須以尊重生命為前提,遵循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顧及人的本質屬性。生命對任何個體只有一次,生命本身無高低貴賤之分,行為有高尚下流之別,懲戒是懲戒行為,尊重別人的生命的同時也是尊重自己,所以,懲戒的底線是不能帶有折磨、虐待和嬉戲性質,因為人畢竟與其它動物存在本質的區別。

十四、人性、人格、人品

人不可能不與自然界其他動物存在本質的區別,否之,人就等同於自然界其他生物有機體。人可以憑藉相互間的關係從而獲取更多更廣闊的生存前景,同時,人在瓜分社會利益時,可以相互考慮對方的既得利益,人是以智力、群居的方式,分工協作獲取共同的生存機會。自然界裡,除了人類以外,一切生物有機體所遵循的僅僅只是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沒有一種物種可以做到只有人類個體才能做到的上述行為。也就是說,人除了具有生物屬性,很大程度上人還包含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在群體生存過程中發展演繹進化出來的人類個體所特有的屬性。人首先必須成為人類個體,也就是說,只有經過社會化的個體才能融入人類群體,也才稱之為人類個體。人是社會化的人類個體,完全徹底社會化的個體不存在人類,人最終還是社會化的生物有機體。在自然界裡,任何生物的生存存在發展都脫不了對外界物質的占有支配、死亡的恐懼和生理反應三大本能屬性。人雖然是經過社會化的人類個體,但是,人仍然擺脫不了自身的生物屬性。人性囊括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性具有大小、強弱之別,僅僅有別於獸性。所謂獸性,就是純粹的生物有機體為謀取個體生存存在發展所表現出來的爭奪食物、交配、領主地位等的生物本性,包括強取豪奪、弱肉強食等本能行為。人的生存存在發展不排除這種生物有機體存在的本能行為,人終歸還是自然的生物的有機體。人類是一個無數群體構成的整體,人要在人類群體中獲取更廣泛的生存存在發展機會,人性就必須得到升華和凝結,人性的升華和凝結必須通過個體內斂人性,也就是排除或抑制自身本能的生物屬性,自覺主動融入人類群體,積極參與人類群體生存存在活動方式。人性是一個不確定因素的溶接詞,但是,人不能沒有人性。人格是做人的尊嚴,人要獲取做人的尊嚴,首先必須取得做人的資格,其次才有做人的尊嚴。做人的資格不是靠別人施捨而是靠自己取得,取得這種資格的底線是自己的任何行為不至有意危害或傷及其它個體或整體的利益。任何個體,如果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自己的快意而不惜煞費心機侵占或損壞其他個體或整體的利益,必然遭受群體的排擠和打擊。人品是個體行為在社會規範中的反應。高尚的人品並不是純粹一心一意為了群體的利益,而是猶如孟子所言“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品性。

十五、政治、票子

政治和票子是自然界唯人類才有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開創性的兩大創造和發明。人類的群居,從父繫到母系再到父系的回歸,人類生存存在發展經驗的積累,在推進人類智力進化演繹的同時,人類生存存在發展物質得到了豐富的積累,生存存在發展物質的剩餘,因個體實際的需要出現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以物易物的不便因生產力的發展逐步為“票子”這種介質所代替,作為剩餘生存存在發展物質交換介質的票子,隨著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群體成員的迅速集聚,票子於是上升為一種社會利益的原始分配形式。 政治是票子的連裙,政治產生於以體力難以取得群居整體核心位置,必須輔之以智力時期。政治是社會利益的再分配。票子就是經濟,票子撬動一切。高度發達的社會是票子滿天飛的社會,票子使之人類變得燥狂而痴迷。票子是政治的潤滑劑,人類社會因出現政治和票子而撲朔迷離,充滿神奇。一是整個人類因政治和票子形成一個等級分明、組織嚴密的超大型穩定的團體;二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在龐大的組織體系中對應一個穩定的角色定位,要打破這個角色定位,個體必須為之付出畢生的努力;三是政治和票子使人的智力得到極限發揮,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是連綿不斷的陷阱。 政治、票子使整個社會忙碌而又繁花似錦。

十六、國家、富紳、窮人

國家是社會利益的重新分配,富紳是占有社會絕大多數利益的少數個體,窮人是占有社會絕少數利益的絕大多數個體。富紳是善於積累社會利益的摟錢的耙子,總能從絕望中看到生機,從亂石堆里找到金子。慧眼獨具,牛刀小試,富紳隨便伸手一摟總是大把大把的票子。富紳一生只做兩件事:一件是先找一些事,然後再找一幫人,讓這幫人去做事;另一件是先整捆整捆地數票子,然後把零頭分發給為自己做事的人做生活費。 窮人一生勞碌奔波,一輩子都在做事,但是,窮人一生唯獨不做的一件事就是整捆整捆地數屬於自己的票子。 窮人之所以為窮人,並不是因為命,也不是因為窮人不會整捆整捆地數票子,而是因為窮人不知道如何把一堆亂石堆變成黃金,這就是富紳與窮人的區別。富紳知道如何把一堆亂石堆變成黃金,這是秘密,當然富紳是不會把秘密告訴窮人,即使告訴,窮人也難以領會如何將一堆亂石堆變為黃金的要領,否之,窮人就不是窮人,窮人就是富紳。窮人不是天生就是受苦的命,但是,真正的窮人卻是一生忙於生計,於是,窮人看到富紳數票子就很生氣,自己一輩子辛苦出賣苦力,一輩子貧窮受累。窮人一生氣,就會象滾雪球一樣不斷糾集在一起,眾多窮人糾集在一起又想不出改變環境的主意,窮人只好與富紳拚命,一拚命,社會利益就會發生重新分配。 窮人要與富紳拚命,當然富紳很著急。富紳既想維護自己既得的利益,又不想與窮人拚命,想以再次分發票子讓窮人息氣,但是又害怕重複得到票子的窮人得寸進尺,沒得到票子的窮人更加生氣。富紳陷入兩難境地,富紳也沒有解決問題的主意,富紳沒了主意也只有生氣。窮人富紳都生氣,黑暗時代逐步逼進人類。窮人要票子,富紳要面子,呼之由出的是國家這種組織形式。國家是社會利益的重新分配。國家的出現推緩了黑暗時代的來臨。國家從富紳手裡收取一定份額的票子,然後把一定數量的票子分發到窮人手裡。於是,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上升為國家的職責和使命,國家為完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和使命,保持並推進社會的繁榮和穩定,國家應予而生軍隊、警察、法庭、監獄這樣一些國家運循機器。國家機器的運循雖然花消了部分從富紳手裡收取的票子,但是這些機器的運循為群體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有序的競爭環境。窮人理直氣壯地從國家那裡把票子拿到手裡,一邊為富紳做事,一邊罵富紳不仁不義,因為窮人從國家那裡拿到的票子僅夠維持生計,窮人要想發展還得到富紳那裡做事,窮人一旦到富紳那裡做事,就不可能再從國家那裡拿到生活費,除非窮人失業。國家分發給窮人的生活費是給那些喪失勞力或短期失業而無以維持生計的個體,自然界以不勞而獲為恥,天上掉餡餅也是等待起得早的人撿拾。因此,窮人仍然氣不平,要改變現實就只有甩掉窮人的帽子。富紳同樣不甘心自己既得的利益被以任何形式瓜分成零碎,但是富紳害怕窮人拚命。國家既怕窮人拚命,又怕富紳糾集成聯盟對抗陣地。於是,窮人、富紳、國家三位一體,相互牽制,同時製造出一種自然界唯人類才有的制衡平衡發展關係。國家有必要保持其應有的尊嚴和權威,有時國家機器的運循在權力棒的指揮下往往會偏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性質。國家有時也會向窮人收取一定數額的票子。無論是國家職能的傾斜,還是富紳惜財憐物,還是窮人捉襟見肘,三足鼎立,一旦一個支點斷裂,制衡平衡發展關係就會因喪失平衡灰飛煙滅。制衡平衡發展關係發生傾斜,社會一片腥風血雨,人類發展史上,每次朝代更替都會出現較大的制衡平衡發展關係傾斜,諸如秦漢、隋唐等的更替。制衡平衡發展關係保持穩定,社會一片風和日麗,人類發展史上,每次朝代更替之後,都會出現一次穩定的制衡平衡發展時期,諸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之治等。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類個體居於自身的條件和原因,由此決定了人類不可能人人都西裝革履,也不可能人人都襤褸篳衣。窮人、富紳、國家三者之間的制衡平衡發展關係影響並制約著人類整體的進化演繹,保持和維繫制衡平衡發展關係必要的穩定,一是有利於提高人類整體的文明素質,二是有利於推進人類整體的進化演繹。

十七、人文關懷教育

實質上,教育就是人類個體經歷社會化的過程和程式,從時空範圍和組織形式上,教育可分為親職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從內容和功效上,不可避免會出現一種急功近利,為求得個體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擇手段,不惜以群體的善良和憐憫為墊背,凸顯個人英雄主義、張顯個人利益的教育,這種教育是以損壞整體利益和其它個體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其它個體生命為代價而獲取自身利益的投機主義教育。人類的發展不是靠個體的發展,而是人類整體的推進,因此,教育必須體現時代的進步,反映人類的文明,符合人類的發展要求。 人文關懷教育體現並反映時代的要求及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是匯集人類文明智慧的精碎,遵循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生命的本能及人的本質屬性,旨在培育豐滿人性的教育。人文關懷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其次才是“成才”教育。是一種經歷社會化格式,自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積極服務社會,通過有序競爭獲取生存存在發展空間和機會的教育。內容以反映並體現人類進化演繹的文明程度為主,同時貫穿人格感化教育和親情關懷教育。人格感化教育是隸屬於人文關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教育者的個人人格魅力及個人高尚的道德品質操行感染被教育者,是一種身親歷行、率先垂範的教育。教育者的文化素養不一定是一流,但是教育者的個人品質、操行必須是一頂一的一流。因為教育者不但引領著人類的文明進步,而且承上啟下推動著人類的文明進步。人是情感的動物,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共同改造、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推進著人類的文明進步。人類之所以在自然界裡茁壯成為閃耀在地球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就是因為人類能夠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親情關懷教育是人文關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當然,這種親情並非是指狹隘的血緣之情,姻親之情,而是指泛之自然界唯人類才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真誠之情。人類文明智慧精粹知識的傳授,人格感化教育、親情關懷教育是構成人文關懷教育的三要素。人文關懷教育作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途徑和方式,一是加速個體的社會化進程;二是整體推進人類的文明進化演繹;三是提升整體人性向豐滿人性邁進。

十八、人本管理

物有易腐易霉易損易碎之別,不同性質的物品堆放在一起,再好的東西最終也是一堆垃圾。物品的使用、儲存需要進行分門別類,對物品的使用、儲存進行分門別類這就需要管理。管理是促使管理對象最大限度發揮創造社會利益、服務社會利益效力的支配性、控制性權力行為。管理者,管理對象和權力三要素構成管理。根據管理對象,管理分為對物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對物的管理是以物為核心進行的分門別類管理,也就是物本管理。物有千種,人有萬品。人類是由無數獨立的個體組成的整體,要使整體形成合力、凝結力、戰鬥力,就離不開管理,這種管理是人對人的管理,因此必須以人為核心,以人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人本管理。人有能力大小、水平高低、人性萎縮豐滿之別。人本管理與物本管理同理,分門別類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天才和白痴放在一起,白痴也是天才,天才也是白痴。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社會的有機生命,要使人創造社會服務社會的效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必須使適合的人具有適合的發揮效力的環境。人本管理與物本管理存在本質的差別,物本管理重要的是付出辛勤的汗水,而人本管理不僅僅只是汗水,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於付出真心、真情。人本管理是以遵循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人的本質屬性及生命的本能為前提,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推進豐滿人性的行為支配和控制。人本管理不是對人的驅 使,是對行為的支配和控制。旨在提升整體人性。由於人本管理是一種人對人的行為支配和控制行為,為統一管理所要求達到的目的,由此管理的三要素由支配性、控制性權力滋生為制度和獎懲機制。制度和獎懲機制的制定和執行,這是問題,如何制定、如何執行這又是問題,因為制度和獎懲機制的制定執行直接關係到管理的目的,為保證管理目的轉化為現實,與管理相對應的就是監督權力。人本管理實質是一種權力行使。通常來講,權力的行使除授權以外就是只有通過殘酷的殊死爭奪才能獲取,因為行使權力的背後實質是社會利益的分配。所以,人本管理,必須以人為核心,研究解決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關係社會的穩定和社會的公平正義。人類個體居於自身的條件和原因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存在不同的差異,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是追求社會的穩定,團結互助,公平正義,文明發展,是人類統一的目的,懲戒、教育、管理是提升人性,減少和避免萎縮人性、培育豐滿人性的方法途徑和措施。只要人人都付出愛心、真心、誠心,人類在自然界必將永遠處於不敗之地,否之,狹隘、懶惰、自私、狂妄自大、急功近利,打敗人類的不是自然界其他生命而是人類自己,這是自然選擇不變的定律。
標籤: 人性 包容 法律 監獄 本能 豐滿人性 萎縮人性 人性分離 雜食 種族 族群 包容性 理性 生存價值 生存體驗 生存經驗 蛋白質 自然法則 食草 食肉 智力演繹 生物進化 群體矛盾 尼安特人 社會化 社會文明 家族限制 人性公理 亞里斯多德 尼采 笛卡 薩特 馬克思 碳水化合物 自然生物 新陳代謝 群體實力 核心位置 中心權力 支配權 自然效應 趨利避害 爭勇鬥狠 精神物質 個別整體 學習實踐 專屬性 馬斯洛 反應性 交配權占有權 再分配 自由 民族性 制衡平衡 群體利益 沈家本 道德底線 監獄簡略 交換介質 父系社會 母系社會 社會利益 社會結構 社會秩序 軍隊 警察 法庭 時空範圍 社會化格式 人格感化 親情關懷 社會教育 親職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服務 人類文明 管理核心 管理 人文關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