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防暴雨

人工能降雨、消雹,能否在多雨季節人工減少降雨呢!這的確是個有意義的話題。應該說,這並非不可能。其實,不要說人工減少降雨,連人工削弱颱風、人工改變颱風路線都可能實現!現在,一些科學家們正在努力進行各種嘗試,爭取把這些美好的願望變成現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工防暴雨
  • 目的:防暴雨
  • 含義:通過某種方法防止暴雨降落
  • 狀態:為實現
  • 途徑:就地蓄水
解釋,科學方法,

解釋

雖然,人工消除暴雨還只是一個夢想,還沒有哪個國家在這方面真正做過成功的試驗。但人工卻可以進行人工蓄水,變暴雨為資源,減少暴雨的直接沖刷力,這卻是的的確確能夠做到的事。
對付暴雨,主要在於就地蓄水。據推算,一萬平方公里的暴雨約有10億立方米的雨水匯集到河流中,以洪水日行100公里進行估計,必須存在容納每秒超過一萬立方米的充量才不致洪水泛濫。但實際情況是,我們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條件。如1977年7月5日~6日,黃河中游經歷的一次大暴雨,在延水甘谷驛以上5981平方公里的流域上,最大洪峰達每秒905萬立方米,一天洪水量達1.38億立方米,而且每立方米含泥量達800公斤。如此大的洪水沖刷,造成飛機場被毀,紀念館文物被沖走,財產損失,人員遇害,就不足為怪了。

科學方法

我們進行人工蓄水是有科學根據的。一般地,每一米厚的土層可以蓄積100毫米的水量;我國黃土高原的蓄水量更大。魚鱗坑、水平溝、水平梯田是蓄水的小型工程,採用植被結合,效果會更好。10平方米的匯流面積內有一個或多個容量近一立方米的魚鱗坑,能夠攔住100毫米的大暴雨。魚鱗坑挖掘簡單,規模很小,它也有利於各種植物的成活。
直接擋住暴雨是一回事,還要建立各種山間水庫和塘坎,以便於貯水。有人統計,每10平方公里匯流區修一個山間水庫,使總庫容量達100萬立方米,便可以蓄積100毫米的雨水。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建立更大的流域性水庫,貯積更多的雨水。這些雨水乾旱時可以抽取利用,平時也可以開庫放水,甚至發電,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人類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也許再過不久,通過科學的手段抵禦自然災害將成為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