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原指好的政令有賢人在就能施行,沒有賢人在就不能施行,現在多用來強調製度建設的重要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 拼音:rén cún zhèng jǔ,rén wáng zhèng xī
《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原指好的政令有賢人在就能施行,沒有賢人在就不能施行,現在多用來強調製度建設的重要性。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1] 人存政舉成語辨析 編輯 【反義詞】: [1] 人亡政息參考資料 1. 人存政舉 ....
《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原指好的政令有賢人在就能施行,沒有賢人在就不能施行,現在多用來強調製度...
亡:失去,死亡;息:廢,滅。 [1] 人亡政息成語出處 編輯 《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1] ...
鎮平雖然出現了安定和繁榮,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廣大民眾的貧窮問題,鎮平自治最終還是出現了彭禹廷生前所力圖避免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可悲局面。彭禹廷被害...
然而人存則政舉,人亡則政息。中國數千年中,豈無聖帝明王,然其治績武功,今日安在哉?各國古代歷史,亦豈無特出之英豪,成一時之偉業?然其不忽焉而滅者,又有...
主張君主以身作則,施德行仁,並尚賢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禮治,以達“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的境界。主張把人治與禮治、德...
他認為,“任法而治”要排除一切人為的因素,以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正所謂“廢常上賢則亂,舍法任智則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賢。”...
為政,以人為本;為人,以誠為本 為政之道,以人為本,人存政舉,人亡政息/149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152 天下之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
三從“治天下”方面說明內容表現之不足:“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四“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觀念之函義:治者擔負過重五 結語與附識乙 理性之外延的表現...
他認為,“任法而治”要排除一切人為的因素,以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正所謂“廢常上賢則亂,舍法任智則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賢。”...
這種結構的統治形式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超凡力量,內部基礎並不鞏固,容易造成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局面。(3)法理型權威。它是以一種對正規形式的“法律性”,以及對...
李敖如是說:“傳記文學”三十八年來,本是劉紹唐個人特色的雜誌,他走了,“不見替人”的情況是明顯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情況也是明顯的。吳老師的憂慮,實非...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對官員的管理,因為“為政在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我國幾千年的官吏治理歷史證明,吏治清明或腐敗是關係到國家政權興盛衰亡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