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資料編碼是把普查表上反映人口特徵的文字信息,用事前擬定的計算機能識別的數字元號,按照一定的方法,轉化為代碼數字信息,並把這些代碼填寫到普查表上特定的編碼方格內,以便於使用計算機匯總處理普查資料的過程。編碼工作既是普查登記階段的落腳點,又是數據錄入工作的起點,在整個人口普查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個關鍵的中間環節。
人口普查的編碼工作一般包括兩個方面:
(1)普查資料代碼設計。設計代碼首先應按科學性、系統性、可擴延性、兼容性及綜合適用性的原則對指標進行分類。代碼設計的基本原則是:①唯一性,每一個分類對象僅賦於一個代碼;②合理性,代碼結構要與分類體系相適應;③穩定性,每一確定的分類對象一旦確定一個代碼後,在一定的時間內應不再變動;④可擴充性,必須留有足夠的代碼空位,適應不斷擴充的需要;⑤簡易性,代碼結構應儘量簡單,長度儘量短;⑥適應性,代碼要儘可能反映分類對象的特點;⑦規範性,在同一信息分類編碼標準中,代碼的結構,類型及書寫格式必須統一。
(2)普查表的編碼。主要方法有:①原來是按標準答案序號圈填的,直接將圈中序號作為代碼填入編碼格內;②原來用阿拉伯數字填寫的項目,將實際數字填入編碼格;③需按戶、按人排出順序的項目則按編定的順序號填寫代碼;④表上只有文字信息,其數字代碼已在事先編擬好的各種《代碼本》上的,按代碼本中規定的數字代碼填入編碼格內;⑤普查員按規定沒有的圈填的項目,應在編碼格內填上“0”占位,從某一項目開始直至最後一項均未圈填的,經複查後可在編碼格中央劃一通欄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