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規模建制,寺廟規模,寺廟結構,人文景觀,文化交流,歷史傳說,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初建
觀音寺原名倒座觀音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修繕重建
文革期間,觀音廟遭到破壞,東西廊房和主殿全部被拆除,金身觀音菩薩也被掩埋地下,廟址被改建學校。2011年6月,省宗教局批准恢復重建觀音寺。
2014年觀音寺已被相關文化旅遊部門認定為3A級景區。
規模建制
寺廟規模
觀音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實名為倒坐觀音廟,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原廟址位於觀堂集南頭國小附近,寺廟分大殿三間,東西廊房各六間,山門三間,總計十八間。
隨著國家對宗教政策的恢復,當地民眾對重建觀音寺的呼聲越來越高,經多方努力,2012年2月開工建設,2013年8月竣工。該寺占地60畝建築面積8764平方米,建有倒座觀音像、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等16處,總投資1.5億元,
寺廟結構
廟宇為磚木結構,雕樑畫棟、粉牆黛瓦,氣勢恢宏。寺院中觀音堂大殿最為壯觀,大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觀堂也因觀音堂大殿而得名。
人文景觀
倒掛觀音像,通天塔,地藏殿,觀音殿。
文化交流
2013年11月10日,亳州市譙城區觀音寺隆重舉行寺院落成暨全堂佛像開光大典。當日四方高僧及廣大居士雲集,整個觀音寺內熱鬧非凡。安徽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智文法師受妙安長老委託代表省佛協致辭,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道源法師受慧慶大和尚委託代表九華山佛教協會致辭。
歷史傳說
關於觀音寺的修建,還流傳著一個傳奇的故事。明代有一個北方的生意人要到南京做生意,由於長途跋涉,途經這裡時又飢又渴,疲憊不堪。此時天色已晚,生意人就地而臥,夜裡得到觀音菩薩點化,稱此地乃福地,去南京定會生意發財。生意人醒來發現乃是一夢,去了南京後果然發了大財。為了感恩菩薩,這位生意人就在觀堂南頭的大坑前,建了一座廟,並給菩薩塑了金身,取名觀音廟。
據傳,菩薩像塑好時是朝向南方,令人奇怪的是,過了一夜,竟然面朝北了,上香人發現後,把觀音像恢復了原位,然而一夜過去,觀音像又莫名地轉向北方,一連幾次,便沒人敢動觀音像了,“倒坐觀音廟”也就因此而得名。
觀音廟建好後,一時香火興旺。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和十月廿八,這裡還會舉行廟會,南至渦陽,東至山東曹縣,北至河南商丘等地數以萬計的民眾前來趕廟會。
地理位置
亳州市譙城區觀堂鎮
亳州觀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