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葉忍冬

亮葉忍冬

亮葉忍冬(學名:Lonicera ligustrina sp. yunnanensis)為忍冬科忍冬屬女貞葉忍冬的亞種。常綠灌木,株高可達2-3米,枝葉十分密集,小枝細長,橫展生長。葉對生,細小,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5-1.8厘米,寬0.5-0.7厘米,革質,全緣,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花腋生,並列著生兩朵花,花冠管狀,淡黃色,具清香,漿果藍紫色。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本種提示,栽培技術,土壤改良,開溝作床,移栽,水分管理,光照管理,養分管理,土壤管理,扦插繁殖,濕度管理,日常管理,煉苗,苗期管理,病害防治,

形態特徵

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達2(-5)米;幼枝被灰黃色短糙毛,後變灰褐色。葉革質,近圓形至寬卵形,有時卵形、矩圓狀卵形或矩圓形,長(0.5-)1-4(-8)厘米,頂端圓或鈍,上面光亮,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有光澤,中脈稍下陷或低平而不凸出,無毛或有少數微糙毛。總花梗極短,具短毛;苞片鑽形,長2.5-5毫米;杯狀小苞外面有疏腺,頂端為由萼檐下延而成的帽邊狀突起所覆蓋;相鄰兩萼筒分離,萼齒大小不等,卵形,頂鈍,有緣毛和腺;花冠黃白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 (4-) 5-7毫米,筒基部有囊腫,外面密生紅褐色短腺毛,內面有長柔毛,裂片稍不相等,卵形,頂鈍,長約為筒的1/2-1/4;花絲伸出。果實紫紅色,後轉黑色,圓形,直徑3-4毫米;種子卵圓形或近圓形,長約2毫米,淡褐色,光滑。花期4-6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範圍

產陝西西南部、甘肅南部(文縣、武都)、四川北部至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富寧)、東北部至西北部。
生於山谷林中,海拔 (1600-) 2100-3000米。
歐洲已廣為引種。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

生長環境

四季常青,葉色亮綠,生長旺盛,萌芽力強,分枝茂密,極耐修剪;耐寒力強,能耐-20℃低溫,也耐高溫;對光照不敏感,在全光照下生長良好,也能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土、中性土及輕鹽鹼土中均能適應。

本種提示

此亞種與其說同蕊帽忍冬 L. pileata Oliv. 最相似,倒不如說它同女貞葉忍冬關係更為密切,因為觀察大量的蠟葉材料的結果表明,葉上面中脈隆起與否是區分蕊帽忍冬和女貞葉忍冬唯一可靠的特徵,而在這一點上本亞種無疑與後者相一致。至於花冠裂片與筒的長度比例以及雄蕊的花絲是否伸出花冠等性狀,看來變化都比較大,很難作為區分以上兩個種的根據。
這個地理亞種的分布區位於原亞種女貞葉忍冬的西北部,即四川西部和西南部至雲南,與該亞種有著相當長的接觸帶。在垂直分布上,本亞種大多分布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而女貞葉忍冬則往往分布在2000米以下,但兩者之間有交錯。在形態上,它同女貞葉忍冬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過渡類型,如葉的形狀和大小的變化就很大,即使在同一標本上也是如此,以至有時難以截然把它們區分開。花絲的長短看來是不太穩定的,可能與花的發育期有關。

栽培技術

土壤改良

粘土或土壤肥力不足,必須進行土壤改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另加磷肥50公斤,為預防地下害蟲,每畝施入殺蟲劑呋喃丹2公斤。第一次採用深翻,深25厘米以上,田間不留死角。然後細耙一次,再第二次翻耕,床面平整。

開溝作床

翻耕耙細,平整床面之後,在田塊四周開邊溝,深50厘米至80厘米,寬60厘米。在田塊中央開中溝,與邊溝相通,深40厘米至60厘米,寬50厘米至60厘米。作床,床面寬110厘米,床面土塊整細,床面中央稍高,兩側稍低。每條苗床之間開步道,深25厘米以上,寬40厘米,步道中部高兩頭低,保證溝溝相通,排水流暢。

移栽

容器苗移栽除七八月高溫乾旱季節外,其他時間都可以。苗床寬110厘米,橫向栽3株,株距35厘米,行距35厘米,每畝3500株。容器苗搬運到田頭,不能堆放,要整齊地排放在泥地上,立即噴霧澆濕。按株行距定點挖穴,及時移栽,深度略深於原來植株根際部位。然後用細土覆蓋於苗的基部,輕輕壓實。

水分管理

移栽後當天澆透定根水,如遇連續晴天,要天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如遇雨天,要及時排水。

光照管理

移栽後1個月內要架設遮陽網,透光度50%,1個月後可全光照管理。

養分管理

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後15天開始,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肥。4月份施尿素,5月至6月施複合肥,7月至8月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9月每隔10天施一次尿素,可配成0.2%濃度澆施,每次每畝5公斤。10月至12月施腐熟有機肥,開淺溝施於株間。

土壤管理

結合施肥,鬆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苗床上基本無雜草。雨後晴天,要及時鬆土除草,避免土壤表面板結。

扦插繁殖

采穗 一年內可采穗兩次,第一次采穗條時間為5月下旬,第二次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剪取當年生半本質化枝條,在早上或傍晚進行,剪下的枝條細而長,按同一個方向整齊地排放在筐中,上面覆蓋浸濕的無紡布,灑水保濕。運輸途中要降溫保濕,到達目的地後儘快攤開灑水,放在室內,以最快速度剪穗扦插。剪穗條時間掌握在當年生枝條達到半木質化程度,由於生長快,母本匍匐生長,保留母本枝條的長度為當年生枝條與上年生枝條交接處,長度15厘米。穗條長3厘米,保留葉片4片。
穴盤 採用128孔穴盤,長54厘米,寬27厘米,深4.5厘米。
基質 蛭石、泥炭和珍珠岩的比例為5∶3∶2。
苗床 苗床寬100厘米,縱向放置3隻穴盤。步道40厘米,深25厘米。床面鋪地布,也可填木屑厚3厘米。用高錳酸鉀500倍液消毒24小時,用薄膜覆蓋。扦插完成後,噴多菌靈1000倍液消毒。
生根劑 採用“森生1號”生根劑,濃度1500毫升/克,穗條基部浸泡2秒。
扦插 穴盤每個孔或每個網袋扦插一根穗條,深1厘米。

濕度管理

穴盤裝滿基質後,提前一天澆透水。扦插當天每條苗床扦插完後立即澆透水,葉面水分蒸發後噴藥消毒防病。然後搭架小拱棚,蓋上薄膜,四周密封,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

日常管理

事先在苗床上方架設遮陽網,五六月份蓋1層,七八月份蓋2層。日最高溫30℃以下時,可全部揭除遮陽網全光照管理。在小拱棚內掛一支棒狀溫度計,當小拱棚內氣溫38℃以上時,要採取噴霧降溫措施,特別是晴天高溫時,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每隔半小時噴霧一次,降至38℃以下。每天檢查基質濕度,每隔三四天,在傍晚或清早澆一次水。扦插當天,澆水之後結合噴藥噴灑葉面肥,以後結合澆水噴灑葉面肥。用綠芬威粉劑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0.2%尿素噴霧。

煉苗

扦插後25天有85%以上穗條髮根,即可進行煉苗。傍晚先揭除兩頭薄膜,通風2天,然後全部揭除薄膜,再在小拱棚竹片架上面蓋一層遮陽網,2天后全部揭除遮陽網。

苗期管理

經煉苗的苗床實行全光照管理,及時澆水和噴灑液肥,噴灑多菌靈500倍液,預防病害。採用128孔的穴盤或4厘米×5厘米(深)的網袋,經3.5個月的苗期管理,苗高5厘米,根系完整,植株健壯,無病蟲害,成品率90%。再將小苗移栽到12厘米×10厘米(深)的容器中,經5個月苗期管理,不用修剪,培養成地被苗,苗高20厘米,冠幅25厘米,根系完整,冠形緊湊,可提供園林工程和水土保持建設。

病害防治

常見的有炭疽病,為炭疽菌引起,危害嫩梢,使其發褐枯死。防治方法:控制密度,保持室內通風透光。及時清除病葉、病枝,集中燒毀。發病初期控制水量,增強生長勢,減輕病害發生程度。發病初期可噴灑疽休1000倍液每周1次,連續兩三次。
立枯病為絲核菌、鐮刀菌、腐黴菌引起,使根系發褐腐爛,也危害枝,輕的使半邊枝發病,嚴重時整個枝發病,葉片枯黃萎蔫。防治方法:清除病梢、病株,集中燒毀。控制密度,適當通風透光,增加磷鉀肥。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至800倍液,每周1次,連噴兩三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