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教學樓內共有12個普通教室(其中10個為
多媒體教室),15個專用教室,2個教師電子備課室,1個小會議室,1個心理諮詢室;教師辦公室4個,幹部辦公室6個。
學校設施還包括:有400米環形塑膠跑道操場,
人造草皮足球場和籃球場,50平方米的教師食堂,這些設施充分滿足了學校的教育教學需要和師生的生活需求。
學校重視文體活動,體育競賽跨欄是學校傳統項目,近幾年在區運動會比賽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課題引領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也是該校辦學的一個亮點。
領導團隊
該校主抓國中工作領導有8人,校長1人、副校長2人,教學、後勤主任各1人,教務副主任2人,團總支書記1人。平均年齡39歲。中教高級4人,中教一級5人,中教二級1人。大學本科學歷6人,大專學歷2人。整體看,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比較合理,是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善於學習、銳意進取的隊伍。在幹部隊伍建設上該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在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完善對幹部的監督、評議和考核制度。結合該校實際建立領導幹部帶年級、學科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要求幹部深入基層了解工作、聽評課、參加相應活動,幹部參與年級組或教研組的例會,幫助分析教學成績,總結經驗及不足,推動年級組或教研組更好的發展。
(3)強化責任,堅持行為引領。
(4)更新觀念,強化民主服務意識。
(5)根據教育形勢和學校發展,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和使用。
校長
崔小青,男,1967年出生,大學
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88年7月,從教於昌平區百善中學。1994年7月任教導處主任,1999年1月任百善中學副校長,2001年12月調至昌平區亭自莊學校任校長。
辦學工作期間,曾獲得昌平區優秀教師、紫金杯優秀班主任、昌平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引領教職工辦好教育的好校長、北京市紅領巾教育獎章等榮譽稱號。任校長期間,學校先後獲得2005-2006年度2006-2007連續兩年被昌平區評為國中教學“十佳”學校。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試驗工作先進單位。“九五”“十五”連續兩次被昌平區評為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昌平區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昌平區學校美育工作先進單位。昌平區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教師隊伍
該校共有任課教師74人。大學本科以上占95.3%;區級
骨幹教師4人,校級骨幹教師9人。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該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師德水平。
(2)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滲透和整合,讓更多教師在“用”起來的基礎上,再在“用好”上下工夫,促進了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套用。
(4)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工作實效。
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中,該校堅持以轉變觀念為先導,銳意課堂教學改革,以師生髮展為根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立足實效,紮實工作,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牢固樹立“依法施教”意識,嚴格執行課程計畫。
該校立足於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牢固樹立“依法施教”意識,嚴格執行國家和北京市課程計畫,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認真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常規教學管理有序,教學秩序良好。
該校對教師備課、聽課、評課以及作業批改等有明確的制度要求,教師普遍能夠按教學常規要求,完成教學工作,學校領導也經常深入課堂,加強學情調查與分析,加強教學管理。
(3)校本教研管理逐步規範。
該校制定了比較嚴格和規範的
校本教研制度,要求教師要認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建立校本教研管理機制,落實規範管理體系,成立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主管領導做好校本教研計畫、培訓指導,督促實施、管理評估。學科教研組是
校本教研的主體。區、校級骨幹教師成為校本教研中教師真誠的同伴。建立激勵和保障機制,推動校本教研進程。主要建立的制度有:
(4)重視教科研工作,走科研強校之路。
該校堅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質量,以質量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調動廣大教師開展教科研的積極性。建立課題研究制度,人人有課題,並有課題申報,年年有論文成果和階段性總結。做到科研引路,注重實效,實施科研推動教研活動策略。
學校榮譽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用新的
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並能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有選擇的開展
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等教學活動。通過引入科研課題的形式,使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活動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教科研活動中,該校教師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實踐、反思、理論提升,形成了豐富的教科研成果。“十五”“十六”屆論文評比連續兩屆被昌平區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教師在市區級論文評比活動中多人次獲獎,其中6人次獲市級一、二等獎,14人次獲區二等獎,18人次獲區三等獎。1人次獲得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先進個人。“十五”期間該校承擔的主要課題有:《農村中學自我教育的套用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簡稱EPD)》、《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研究》。
以上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科研試驗研究中:有12個課件獲昌平區第六屆電腦作品二、三等獎,有13節課獲昌平區主題資源評比二、三等獎,有4節課獲北京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設計課例三等獎和優秀獎。有力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特別是,2006年9月該校又引入了《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實驗研究》課題和“同伴互助”教研組活動模式的研究,又被列為昌平區“十一五”課題。使教師直接面對最前沿的教育理論。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對教師個人特別是年輕教師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該校的教科研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