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火車站

京都火車站

京都火車站是日本建築師原廣司的代表作,是一個綜合建築體,包括酒店、百貨、購物中心、電影院、博物館、展覽廳、地區政府辦事處、停車場等。它像一個代表國際城市的主題公園,兼收了外國的設計因素:美國購物中心式的中庭、西方城市的傳統公共空間以及日本的交通中心。京都火車站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火車站,它已是城市的大型開敞式露天舞台、大型活動的聚會中心、古城全景的觀賞點、購物中心和空中城市。當然這裡也是火車站和交通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京都火車站
  • 所屬地區:日本京都
  • 占地面積:38076平方米
  • 總建築面積:237689平方米
  • 建築師:原廣司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建築功用,建造背景,設計特色,概況,屋頂花園,似主題公園,建築師介紹,

建築功用

京都火車站分地下3層,地上飯店部分16層,百貨商店部分12層,塔屋1層,高達60米。它實際是一個綜合建築體,包括酒店、百貨、購物中心(有古董店、咖啡館和餐廳)、電影院、博物館、展覽廳、地區政府辦事處、停車場
京都火車站外觀京都火車站外觀

建造背景

京都火車站位於新幹線上,是京阪神(Keihanshin)地區(東京、大阪、神戶)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4000萬遊客,在20世紀80年代,京都車站已經非常侷促,因此新車站的建設勢在必行。京都車站大廈設計競標要點是在1990年1月發布的,競標組委會為設計師規定了三大目標:(1)更新公共運輸系統;(2)更好地接待旅客;(3)煥發市區活力。半年後原廣司設計事務所提交的方案中標。初步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於1994年6月完成。工程在1993年12月已部分開工,1995年3月全面開工,1997年7月竣工,同年9月1日,包括飯店、商業設施在內的全部設施開門營業。為京都新車站的設計專門組織了國際競標會,在日本這樣的競標其實是非常少的,整個設計工作持續了約6年半。京都車站項目的重要性與艱巨性由此可見,這是京都重要的歷史地位與現實需要所決定的。
京都火車站平面示意圖京都火車站平面示意圖

設計特色

概況

建築師原廣司在車站外觀設計上大膽創新,在空間上為一長條形矩形建築,並採用方體為基本單元,富有節奏與韻律。車站內部別出心裁,透過像峽谷一樣的空洞,仿佛一個時光隧道,連線著千年古都的前身與今世。
火車站內景火車站內景
關於建築藝術的空間美和實虛空間的關係,計成在《園冶》中論述到:“深奧曲折,通前達後”,“相間得宜,錯縮為妙”,“磚牆留夾,可通不斷之房廊;板壁常空,隱出別壺之天地。亭台影罅,樓閣虛鄰。”錢泳《履園叢話》也說:“數間小築,必便門窗軒豁,曲折得宜。”我國的傳統園林建築,往往通過隔斷、月門、漏窗、花牆等構築物,使景物相互穿插,內外空間溝通,豐富視覺層次。這樣的建築空間,合中有開,實中有虛,即使環境有限,境界卻無限,寓不盡之意於有限的空間之中。
根據常規,新建的京都車站應建設成體量輕巧的古典式,比較討巧。而原廣司卻在這樣一個敏感、充滿矛盾的歷史古都建設了一個大型的現代化建築。如此龐然大物矗立在幾乎沒有高層建築的京都當然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但開始使用後,這樣的批評就相對少了,甚至不少當初激烈反對的人也開始喜歡上這個建築,因為在車站裡面看不到火車,可以盡情享受逛街的樂趣,而且根本感覺不到這是一個車站。不得不佩服設計師駕輕就熟地在時間與空間、虛與實上騰挪翻轉的高超技巧。
原廣司深解其中之妙。原廣司1964年獲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在東洋大學任助教。1969年,回到東京大學任教。1997年退休,轉為名譽教授。1970年創辦Atelier建築研究所,因其“反射性住居”等一系列住宅設計聞名。他的建築作品形式感很強,在空間構成方面追求富於哲理的實、虛空間效果,常常運用帶有各種象徵寓意的建築符號和設計方法,力求表現現實生活中的“虛象”。在原廣司的早期作品中,他創造了所謂“有孔理論”的概念,試圖通過“開孔”而將“死空間”轉化為富有生氣的“活空間”,並藉助於“反向和反轉”的設計觀念來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空間景象。

屋頂花園

車站的屋頂花園獨具匠心。從數百級的台階拾級而上,遠遠就可以看到兩個黃色的亭子,它是屋頂花園的引路標誌。屋頂花園的四周由於安全的需要不得不封閉,設計師把它處理成玻璃牆,透過玻璃向南可以看到車站新幹線繁忙的景象,向北可以看到古城安寧的風貌。通過玻璃牆觀景,好像中國古代園林的借景一般,使不大的屋頂花園空間變大了。屋頂花園的中部採用素混凝土的花壇,質感樸素。燈式設計新穎,顏色鮮艷跳躍與混凝土的色彩成對比,同時它的體量與數量較少,不會影響整體風格。

似主題公園

京都車站像一個代表國際城市的主題公園,車站的東部有箇中心的空中庭院,非常簡潔明快。空中棧道的“實”反襯出上部的空間的虛;周邊的建築與玻璃色彩淡雅虛化,中間利用空間的高差,結合綠化的深綠色、花卉的紅色做了3個層次的綠化布置,感覺像義大利的台地園,色彩上對比鮮明。車站內部像峽谷一樣的設計,峽谷兩邊布置了古代雕塑與現代雕塑,它們的空間相距數百米,雕塑代表的時間跨越上千年,進行著古與今、近與遠的時空之間的無言對話。

建築師介紹

原廣司1936年出生於日本東北的川崎市(Kawasaki)。1959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1961年於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1964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數物大學院建築學科博士學位。並於1964年擔任東洋大學工學部建築系副教授,1969年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副教授。1970年與“Φ建築研究室”共同合作從事設計工作。並於1982年任教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在1960年代時,原廣司被認為是日本三名最有前途的年輕建築師之一,其中Iso和Kuro在大型的公共建築中樹立了他們的風格,而原廣司則致力於探尋居住建築上新的表現。在探尋過程中,原廣司嘗試以理性的方法來轉變現代主義建築的原理,尤其是共同性質的空間觀念。原廣司合理化的處理造型和他對建築的觀念—建築是文化的表現,都對年輕一代有著極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