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軍三大營是明代永樂前期在京師建立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總稱。
京軍三大營是明代永樂前期在京師建立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總稱。
京軍三大營是明代永樂前期在京師建立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總稱。是不同於衛所編制的駐京部隊,由朝廷直接指揮,擔負“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任務。後由於廉改為團營。嘉靖時,罷團營,恢復三大營舊制,但改三千營為神樞營,...
明代京軍編制。洪武初即設,隸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隸五軍都督府。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分設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規制漸臻完備。京師京營 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至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總人數約為17...
京軍三十營 京軍三十營,營制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悉罷團營、兩官廳,復三大營,即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三大營分之為三十營,故稱京軍三十營。
明軍三大營是明朝軍隊中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組建,分別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介紹 內衛京師,外備征戰.五軍營 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為中軍、左哨軍、左掖軍、右掖軍、右...
明代京軍編制。洪武初即設,隸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隸五軍都督府。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分設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規制漸臻完備。京師京營 京師京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
官職名。(1)明代掌管京營軍務的宦官。景泰元年(1450年)始設,置提督太監、坐營太監等。(2)明代掌管京營的武臣。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立京營三大營時始設,以勛臣充任。景泰元年選三大營精銳立團營,設提督團營。嘉靖二十九年(...
二十九年廢團營官廳,仍為三大營而改三千營為神樞營。各營設副將、參將、游擊將軍、佐擊將軍、坐營、號頭、中軍、千總、把總等官,由提督總管官統領,旋改提督為總督,稱總督京營戎政。又設兵部侍郎一人為協助理京營戎政,不給關...
十團營,是明朝的軍事編制。明景泰元年(1450年),選原京軍三大營(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精銳改制。每營設都督一,號頭官一,都指揮一,把總十,領隊一百,管隊二百,於三大營都督中推一人為提督。成化三年(1467年)改十二團...
團營,讀音tuán yíng,漢語詞語,意思是自土木之役後,京軍三大營(五軍、三千、神機)損失殆盡。 景泰中,于謙從三營中選精兵十萬,分十營集中操練,稱為團營。 [1] 中文名 團營 拼音 tuán yíng 注音 ㄊㄨㄢˊㄧㄥˊ 詞性 名...
古代軍制。 漢 代前、後、中、左、右五營軍隊之稱。《文選·張衡》:“五軍六師,千列百重。” 李善 注:“《漢官儀》:‘漢 有五營。’五軍即五營也。” 古代軍制。 明 代京軍三大營之一。 成祖 時,京衛之步騎軍分為...
各府縣衛所歸各指揮使司都指揮使管轄,各都指揮使又歸中央五軍都督府管轄。京都的衛軍分兩種:一是京軍三大營,為全國軍隊的精銳;二是皇帝親軍,前者歸五軍都督府管,後者常由太監統領直接聽令於皇帝。兵士有軍籍,世襲為軍,平時屯田...
勇衛營 勇衛營,營制名。明天啟末年,京軍按三大營的體制,分弓弩、短兵、火器三營,加以訓練。崇禎年間改稱勇衛營。
明代軍事職官名稱。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以前,京營三大營設把總、把司、把牌、坐營、坐司等軍事職官。據《明史·兵一》,京軍三大營所轄各司主官,地位與把總相近。《明史·職官五》:“(三大營)又設把總、把司、把牌...
號頭官 官名。明代京軍置。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京軍三大營各於提督內臣、武臣之下設掌號頭官二人,由兵部於都指揮、指揮內推選。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於三大營分設大號頭官一人,由兵部推選,監槍號頭官一人,由營內推選。
戎政府 官署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置為京軍三大營統帥機關。以勛臣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文臣一員為佐貳,稱協理京營戎政。其下設副將、參將等官。天啟、崇禎時,增設監督之職,以內職充任,權落宦官之手,軍制遂敗壞。
衛軍分為京衛和地方衛:京都的衛軍分兩種:一是京軍三大營,為全國軍隊的精銳;二是皇帝親軍,前者歸五軍都督府管,後者常由太監統領直接聽令於皇帝。地方各衛指揮使司歸都指揮使管轄,各都指揮使又歸中央五軍都督府管轄。兵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