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監測技術》是 2010年9月3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監測技術
- ISBN:9787030285423
- 定價:80.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3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國家重點林業工程監測技術研究(2006BAD23B05)的最新成果的總結,該書系統全面地論述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監測的原理和方法,重點闡述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植被恢復動態監測技術,工程實施對區域風沙災害、土地利用和景觀格局影響的評價方法,荒漠化和沙化動態監測技術,工程建設進展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植被長勢狀況監測技術,林分結構與生長模擬等。該書採用了定性與定量、巨觀與微觀,理論與實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學術觀點明確,針對性強,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論和套用價值的學術著作。
目錄
《森林與濕地資源綜合監測技術體系研究》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概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二、社會經濟狀況
三、現有土地利用狀況
四、水資源利用狀況
第三節 研究內容
一、研究內容
二、基本思路
三、試驗區布設
四、數據採集
第二章 荒漠化監測研究進展
第一節 土地利用遙感監測方法
一、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
二、人工目視解譯法
三、基於新算法的分類方法
第二節 荒漠化遙感信息提取技術
一、荒漠化評價指標體系
二、荒漠化遙感評價技術
三、荒漠化評價類型
第三章 京津風沙源區植被分布遙感監測技術
第一節 數據資料
一、MODIS數據
二、自然因子數據
第二節 乾旱地區植被退化度量的適宜植被指數
一、材料和方法
二、植被指數探測低蓋度植被能力評價的方法
三、不同Ⅵ探測植被信息能力的變化
四、不同L取值對SAVI提取植被信息效果的作用
五、小結
第三節 京津風沙源區植被覆蓋年內時空格局變化
一、不同植被等級年變化
二、不同植被等級空間變化
三、植被蓋度空間變化與自然因子的關係分析
四、小結
第四節 京津風沙源區植被蓋度和景觀年際間變化
一、工程區植被變化
二、工程區植被覆蓋等級的空間格局分析
三、不同分區植被蓋度的空間格局分析
四、小結
第四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植被變化動態監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一、地質地貌
二、水文狀況
三、氣候特徵
四、土壤特徵
五、植被特徵
六、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影像資料
一、研究內容
二、影像資料及預處理
第三節 植被指數的研究
一、遙感影像資料和方法
二、不同Ⅵ降低土壤背景影響的效果
三、不同Ⅵ探測植被信息能力的變化
四、小結
第四節 數字植被蓋度模型(DVCM)的建立
一、選用的植被指數
二、植被蓋度遙感模型
三、模型參數確定
四、植被蓋度等級劃分
五、農田植被信息解譯
第五節 延慶縣植被覆蓋的數量變化
一、不同覆蓋等級的面積變化
二、植被覆蓋變化的速度
三、植被覆蓋的變化過程和主要類型
第五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土地利用及景觀格局變化監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及研究內容
一、研究區概況
二、研究內容
第二節 遙感圖像預處理
一、數據源分析
二、遙感圖像預處理
第三節 遙感信息解譯
一、土地利用分類系統的建立
二、圖像變化信息的提取
三、解譯結果及專題圖件形成
第四節 土地利用總體變化分析
一、土地利用數量分析
二、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動態分析
四、土地利用類型轉化分析
五、小結
第五節 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一、景觀概述
二、景觀指標的選取
三、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四、小結
第六節 植被蓋度估算及變化分析
一、植被蓋度和植被指數的基本概念
二、像元二分模型
三、植被蓋度的計算
四、統計分析
五、小結
第六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荒漠化動態監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第二節 研究內容
第三節 遙感圖像處理
一、數據選擇
二、圖像預處理
第四節 土地利用遙感動態監測
一、土地利用遙感信息提取方法
二、土地利用動態變化
第五節 景觀格局變化
一、景觀指數
二、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第六節 植被蓋度動態變化遙感監測
一、植被蓋度轉換模型的建立
二、像元二分模型
三、改進的線性光譜混合分解模型
四、套用實例
五、多倫縣植被蓋度動態變化分析
第七節 荒漠化遙感定量評價
一、評價方法
二、荒漠化評價因子定量化
三、荒漠化程度評價遙感信息模型的建立
四、評價結果驗證
五、土地荒漠化動態變化
第八節 合理利用土地建議及荒漠化防治對策
一、荒漠化土地成因分析
二、建議
第九節 討論
第七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進展信息提取方法
第一節 研究概況
第二節 資料收集
一、SPOT5遙感數據
二、其他資料
第三節 遙感數字圖像處理
一、正射校正
二、PCI正射校正流程
三、正射校正結果
四、正射校正注意事項
五、圖像剪下
六、波段組合
七、圖像融合
八、圖像增強
九、遙感圖像處理結果
第四節 延慶縣京津風沙源工程區小班面積遙感監測
一、工程小班的判讀和面積信息提取
二、張山營鎮遙感解譯結果
三、精度檢驗
四、延慶縣京津風沙源工程小班遙感解譯結果
第八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植被長勢監測技術
第一節 植被長勢監測概況
一、基於植被蓋度的林木長勢監測
二、基於樹冠信息提取的林木長勢監測
三、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數據資料
一、遙感數據
二、非遙感數據
第四節 遙感圖像的處理
一、幾何校正
二、最佳波段的選擇
三、單波段信息量比較
四、相關性分析
五、最佳指數分析法
六、遙感圖像的融合處理
七、遙感圖像的增強處理
第五節 面向對象分類
一、影像分割
二、面向對象的影像分類
三、隸屬度函式的確定
第六節 樹冠信息提取
一、圖像的多尺度分割
二、工程區信息提取
三、樹冠信息提取
四、樹冠信息提取分析
五、精度分析
六、工程小班樹冠及保成率信息的提取
七、小結
第九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林分結構與生長模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一、自然地理
二、森林植被
三、社會經濟
第二節 數據來源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林分直徑結構weibull分布
二、林分空間結構參數的計算方法
三、林分生長模型的確定方法
四、三維可視化繪製方法
第四節 油松林分結構規律
一、油松林分直徑結構規律
二、油松林分樹高結構規律
三、油松林分空間結構規律
第五節 油松林分生長模型
一、多形地位指數模型的構建
二、林分密度指數模型
三、生長模型的構建
四、小結
第六節 林分模擬樹木建模
一、油松單木建模技術
二、OBJ三維模型檔案格式
三、基於OBJ檔案格式的三維樹木模型
四、三維樹木模型在林分模擬中的套用
五、小結
第七節 油松林分模擬
一、基於空間格局的林分模擬方法
二、基於林分空間格局的現實林分模擬實例
三、油松林分生長模擬
四、小結
參考文獻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概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二、社會經濟狀況
三、現有土地利用狀況
四、水資源利用狀況
第三節 研究內容
一、研究內容
二、基本思路
三、試驗區布設
四、數據採集
第二章 荒漠化監測研究進展
第一節 土地利用遙感監測方法
一、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
二、人工目視解譯法
三、基於新算法的分類方法
第二節 荒漠化遙感信息提取技術
一、荒漠化評價指標體系
二、荒漠化遙感評價技術
三、荒漠化評價類型
第三章 京津風沙源區植被分布遙感監測技術
第一節 數據資料
一、MODIS數據
二、自然因子數據
第二節 乾旱地區植被退化度量的適宜植被指數
一、材料和方法
二、植被指數探測低蓋度植被能力評價的方法
三、不同Ⅵ探測植被信息能力的變化
四、不同L取值對SAVI提取植被信息效果的作用
五、小結
第三節 京津風沙源區植被覆蓋年內時空格局變化
一、不同植被等級年變化
二、不同植被等級空間變化
三、植被蓋度空間變化與自然因子的關係分析
四、小結
第四節 京津風沙源區植被蓋度和景觀年際間變化
一、工程區植被變化
二、工程區植被覆蓋等級的空間格局分析
三、不同分區植被蓋度的空間格局分析
四、小結
第四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植被變化動態監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一、地質地貌
二、水文狀況
三、氣候特徵
四、土壤特徵
五、植被特徵
六、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影像資料
一、研究內容
二、影像資料及預處理
第三節 植被指數的研究
一、遙感影像資料和方法
二、不同Ⅵ降低土壤背景影響的效果
三、不同Ⅵ探測植被信息能力的變化
四、小結
第四節 數字植被蓋度模型(DVCM)的建立
一、選用的植被指數
二、植被蓋度遙感模型
三、模型參數確定
四、植被蓋度等級劃分
五、農田植被信息解譯
第五節 延慶縣植被覆蓋的數量變化
一、不同覆蓋等級的面積變化
二、植被覆蓋變化的速度
三、植被覆蓋的變化過程和主要類型
第五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土地利用及景觀格局變化監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及研究內容
一、研究區概況
二、研究內容
第二節 遙感圖像預處理
一、數據源分析
二、遙感圖像預處理
第三節 遙感信息解譯
一、土地利用分類系統的建立
二、圖像變化信息的提取
三、解譯結果及專題圖件形成
第四節 土地利用總體變化分析
一、土地利用數量分析
二、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動態分析
四、土地利用類型轉化分析
五、小結
第五節 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一、景觀概述
二、景觀指標的選取
三、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四、小結
第六節 植被蓋度估算及變化分析
一、植被蓋度和植被指數的基本概念
二、像元二分模型
三、植被蓋度的計算
四、統計分析
五、小結
第六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荒漠化動態監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第二節 研究內容
第三節 遙感圖像處理
一、數據選擇
二、圖像預處理
第四節 土地利用遙感動態監測
一、土地利用遙感信息提取方法
二、土地利用動態變化
第五節 景觀格局變化
一、景觀指數
二、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第六節 植被蓋度動態變化遙感監測
一、植被蓋度轉換模型的建立
二、像元二分模型
三、改進的線性光譜混合分解模型
四、套用實例
五、多倫縣植被蓋度動態變化分析
第七節 荒漠化遙感定量評價
一、評價方法
二、荒漠化評價因子定量化
三、荒漠化程度評價遙感信息模型的建立
四、評價結果驗證
五、土地荒漠化動態變化
第八節 合理利用土地建議及荒漠化防治對策
一、荒漠化土地成因分析
二、建議
第九節 討論
第七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進展信息提取方法
第一節 研究概況
第二節 資料收集
一、SPOT5遙感數據
二、其他資料
第三節 遙感數字圖像處理
一、正射校正
二、PCI正射校正流程
三、正射校正結果
四、正射校正注意事項
五、圖像剪下
六、波段組合
七、圖像融合
八、圖像增強
九、遙感圖像處理結果
第四節 延慶縣京津風沙源工程區小班面積遙感監測
一、工程小班的判讀和面積信息提取
二、張山營鎮遙感解譯結果
三、精度檢驗
四、延慶縣京津風沙源工程小班遙感解譯結果
第八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植被長勢監測技術
第一節 植被長勢監測概況
一、基於植被蓋度的林木長勢監測
二、基於樹冠信息提取的林木長勢監測
三、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數據資料
一、遙感數據
二、非遙感數據
第四節 遙感圖像的處理
一、幾何校正
二、最佳波段的選擇
三、單波段信息量比較
四、相關性分析
五、最佳指數分析法
六、遙感圖像的融合處理
七、遙感圖像的增強處理
第五節 面向對象分類
一、影像分割
二、面向對象的影像分類
三、隸屬度函式的確定
第六節 樹冠信息提取
一、圖像的多尺度分割
二、工程區信息提取
三、樹冠信息提取
四、樹冠信息提取分析
五、精度分析
六、工程小班樹冠及保成率信息的提取
七、小結
第九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林分結構與生長模擬技術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一、自然地理
二、森林植被
三、社會經濟
第二節 數據來源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林分直徑結構weibull分布
二、林分空間結構參數的計算方法
三、林分生長模型的確定方法
四、三維可視化繪製方法
第四節 油松林分結構規律
一、油松林分直徑結構規律
二、油松林分樹高結構規律
三、油松林分空間結構規律
第五節 油松林分生長模型
一、多形地位指數模型的構建
二、林分密度指數模型
三、生長模型的構建
四、小結
第六節 林分模擬樹木建模
一、油松單木建模技術
二、OBJ三維模型檔案格式
三、基於OBJ檔案格式的三維樹木模型
四、三維樹木模型在林分模擬中的套用
五、小結
第七節 油松林分模擬
一、基於空間格局的林分模擬方法
二、基於林分空間格局的現實林分模擬實例
三、油松林分生長模擬
四、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