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細顆粒物輸送及對空氣品質的影響》是2019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書肖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京津冀細顆粒物輸送及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 作者:王書肖等
- ISBN:9787030620927
- 頁數:304
- 定價:138.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01日
- 裝幀:圓脊精裝
- 開本:B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典型輸送通道上開展了地面和雷達相結合的立體加強觀測,分析了不同高度處大氣PM2.5的輸送特徵,解析了輸送通道上大氣PM2.5的來源。進而建立了區域大氣PM2.5傳輸通量的量化方法,對京津冀區域PM2.5傳輸通量進行測算,確定不同季節和典型氣象條件下不同城市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貢獻率。利用情景分析方法提出了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配額,基於城市間大氣污染物相互影響,提出了京津冀地區分城市、分污染物的減排量分配方案建議,為京津冀地區大氣PM2.5污染綜合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京津冀區域污染現狀 1
1.2 區域輸送研究進展 4
1.2.1 區域輸送對顆粒物污染的影響 4
1.2.2 區域大氣污染輸送的研究方法與進展 6
1.3 研究目的與主要內容 13
1.3.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1.3.2 主要研究內容 13
1.3.3 本書章節介紹 14
參考文獻 15
第2章 京津冀區域PM2.5污染特徵綜合觀測 19
2.1 區域聯合觀測實驗方案 19
2.1.1 區域聯合觀測站點選取 19
2.1.2 區域觀測儀器布置 20
2.1.3 大氣氨污染特徵觀測方案 21
2.1.4 樣品分析方法與數據質量控制 23
2.2 區域大氣污染特徵分析 25
2.2.1 秋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5
2.2.2 冬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6
2.2.3 春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8
2.2.4 夏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9
2.2.5 京津冀區域輸送通道污染特徵總結 30
2.3 本章小結 31
參考文獻 32
第3章 北京地區大氣氨污染特徵及其對細顆粒物的影響 33
3.1 大氣氨對PM2.5二次無機組分形成的影響 33
3.1.1 冬季天氣形勢下的影響 33
3.1.2 春夏季天氣形勢下的影響 44
xiv京津冀細顆粒物相互輸送及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3.1.3 不同季節研究結果的對比 59
3.2 氨對PM2.5特性影響的熱力學模型模擬分析 59
3.2.1 ISORROPIA Ⅱ熱力學平衡模型 60
3.2.2 細顆粒態SNA對前體物種濃度變化的敏感性分析 60
3.2.3 氨對PM2.5酸度特性的影響 64
3.3 本章小結 69
參考文獻 70
第4章 京津冀地區大氣細顆粒物來源解析 74
4.1 京津冀地區大氣PM2.5受體源解析 74
4.1.1 源解析受體模型的選擇 74
4.1.2 化學質量平衡模型的原理 75
4.1.3 京津冀地區大氣PM2.5當地源譜的收集與整理 76
4.1.4 二次顆粒物 83
4.2 京津冀地區不同季節大氣PM2.5源解析 83
4.2.1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春季來源解析結果 83
4.2.2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夏季來源解析結果 85
4.2.3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秋季來源解析結果 87
4.2.4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冬季來源解析結果 89
4.2.5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來源解析結果季節性差異分析 90
4.3 京津冀地區典型重污染過程大氣PM2.5源解析 91
4.3.1 重污染過程的選取 91
4.3.2 秋季重污染期間和清潔期間來源解析結果對比 95
4.3.3 冬季重污染期間和清潔期間來源解析結果對比 97
4.4 京郊西南輸送通道加強觀測站有機顆粒物源解析 98
4.4.1 觀測方法與源解析方法 98
4.4.2 北京市西南傳輸通道加強觀測站NR-PM1來源解析 103
4.5 本章小結 112
參考文獻 113
第5章 顆粒物濃度垂直分布反演及輸送通量估算 116
5.1 顆粒物濃度垂直分布反演方法與輸送通量計算方法 116
5.1.1 顆粒物質量濃度垂直分布反演方法 116
5.1.2 相關假設說明與結果校驗 118
5.1.3 顆粒物輸送通量計算方法 120
5.2 區域顆粒物質量濃度垂直分布特徵 120
5.2.1 秋季 120
5.2.2 冬季 125
5.2.3 春季 129
5.2.4 夏季 132
5.3 北京市西南傳輸通道顆粒物輸送通量特徵 134
5.3.1 秋季 134
5.3.2 冬季 136
5.3.3 春季 138
5.3.4 夏季 139
5.4 本章小結 140
參考文獻 141
第6章 區域大氣污染輸送事件識別與演變過程分析 142
6.1 污染事件定義與識別 142
6.1.1 識別污染事件 142
6.1.2 污染演變過程 144
6.2 污染輸送氣團的識別 149
6.3 污染輸送氣團與污染事件耦合 158
6.4 污染輸送事件過程分析 160
6.4.1 秋季污染輸送事件過程分析 160
6.4.2 冬季污染輸送事件過程分析 166
6.5 本章小結 172
參考文獻 173
第7章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174
7.1 排放清單編制方法及排放源分類 174
7.2 主要排放源高解析度排放清單的建立 175
7.2.1 電力部門 175
7.2.2 工業部門 178
7.2.3 民用部門 183
7.2.4 交通部門 185
7.2.5 農業部門 187
7.2.6 生物質開放燃燒 193
7.3 2005~2015年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196
7.4 本章小結 201
參考文獻 201
第8章 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模擬系統及其多維驗證 203
8.1 空氣品質模擬系統介紹 203
8.2 WRF-CMAQ模擬系統的配置 204
8.3 模擬結果的多維驗證 205
參考文獻 224
第9章 京津冀區域間大氣PM2.5傳輸通量計算 225
9.1 污染物跨界傳輸通量的計算方法 225
9.1.1 傳輸通量的計算原理 225
9.1.2 通量計算邊界和計算參數 227
9.2 北京與周邊地區的相互傳輸特徵 229
9.2.1 冬季(1月)傳輸特徵 229
9.2.2 夏季(7月)傳輸特徵 232
9.2.3 冬夏兩季比較 234
9.3 天津與周邊地區的相互傳輸特徵 235
9.3.1 冬季(1月)傳輸特徵 235
9.3.2 夏季(7月)傳輸特徵 238
9.3.3 冬夏兩季比較 240
9.4 石家莊與周邊地區相互傳輸特徵 241
9.4.1 冬季(1月)傳輸特徵 241
9.4.2 夏季(7月)傳輸特徵 244
9.4.3 冬夏兩季比較 247
9.5 各重點城市的傳輸特徵總結 248
9.6 輸送通量的日變化特徵 254
9.7 本章小結 258
參考文獻 259
第10章 京津冀區域間傳輸對大氣PM2.5濃度的影響 261
10.1 計算方法 261
10.2 參數設定 263
10.3 基準年京津冀各城市及周邊地區相互影響矩陣 265
10.4 重污染過程京津冀各城市及周邊地區相互影響矩陣 269
10.4.1 京津冀區域重污染過程的篩選 269
10.4.2 重污染過程相互影響矩陣的模擬 270
10.4.3 典型重污染過程的分析 275
10.5 與其他研究的比較 277
10.5.1 北京的當地及區域貢獻 278
10.5.2 京津冀其他城市的相互輸送貢獻 279
10.5.3 特殊時段的區域貢獻 280
10.6 本章小結 281
參考文獻 282
第11章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聯防聯控策略 283
11.1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情景的構建 283
11.1.1 經濟發展 284
11.1.2 產業結構 284
11.1.3 人口及城市化率 285
11.1.4 能源消費 286
11.1.5 末端治理 289
11.2 不同情景下的大氣污染物分省排放總量 291
11.3 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各城市大氣污染物總量分配方案 294
11.4 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預測 297
11.5 不同情景下的輸送貢獻率 299
11.6 本章小結 300
1.1 京津冀區域污染現狀 1
1.2 區域輸送研究進展 4
1.2.1 區域輸送對顆粒物污染的影響 4
1.2.2 區域大氣污染輸送的研究方法與進展 6
1.3 研究目的與主要內容 13
1.3.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1.3.2 主要研究內容 13
1.3.3 本書章節介紹 14
參考文獻 15
第2章 京津冀區域PM2.5污染特徵綜合觀測 19
2.1 區域聯合觀測實驗方案 19
2.1.1 區域聯合觀測站點選取 19
2.1.2 區域觀測儀器布置 20
2.1.3 大氣氨污染特徵觀測方案 21
2.1.4 樣品分析方法與數據質量控制 23
2.2 區域大氣污染特徵分析 25
2.2.1 秋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5
2.2.2 冬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6
2.2.3 春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8
2.2.4 夏季區域大氣污染特徵 29
2.2.5 京津冀區域輸送通道污染特徵總結 30
2.3 本章小結 31
參考文獻 32
第3章 北京地區大氣氨污染特徵及其對細顆粒物的影響 33
3.1 大氣氨對PM2.5二次無機組分形成的影響 33
3.1.1 冬季天氣形勢下的影響 33
3.1.2 春夏季天氣形勢下的影響 44
xiv京津冀細顆粒物相互輸送及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3.1.3 不同季節研究結果的對比 59
3.2 氨對PM2.5特性影響的熱力學模型模擬分析 59
3.2.1 ISORROPIA Ⅱ熱力學平衡模型 60
3.2.2 細顆粒態SNA對前體物種濃度變化的敏感性分析 60
3.2.3 氨對PM2.5酸度特性的影響 64
3.3 本章小結 69
參考文獻 70
第4章 京津冀地區大氣細顆粒物來源解析 74
4.1 京津冀地區大氣PM2.5受體源解析 74
4.1.1 源解析受體模型的選擇 74
4.1.2 化學質量平衡模型的原理 75
4.1.3 京津冀地區大氣PM2.5當地源譜的收集與整理 76
4.1.4 二次顆粒物 83
4.2 京津冀地區不同季節大氣PM2.5源解析 83
4.2.1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春季來源解析結果 83
4.2.2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夏季來源解析結果 85
4.2.3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秋季來源解析結果 87
4.2.4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冬季來源解析結果 89
4.2.5 京津冀地區各站點來源解析結果季節性差異分析 90
4.3 京津冀地區典型重污染過程大氣PM2.5源解析 91
4.3.1 重污染過程的選取 91
4.3.2 秋季重污染期間和清潔期間來源解析結果對比 95
4.3.3 冬季重污染期間和清潔期間來源解析結果對比 97
4.4 京郊西南輸送通道加強觀測站有機顆粒物源解析 98
4.4.1 觀測方法與源解析方法 98
4.4.2 北京市西南傳輸通道加強觀測站NR-PM1來源解析 103
4.5 本章小結 112
參考文獻 113
第5章 顆粒物濃度垂直分布反演及輸送通量估算 116
5.1 顆粒物濃度垂直分布反演方法與輸送通量計算方法 116
5.1.1 顆粒物質量濃度垂直分布反演方法 116
5.1.2 相關假設說明與結果校驗 118
5.1.3 顆粒物輸送通量計算方法 120
5.2 區域顆粒物質量濃度垂直分布特徵 120
5.2.1 秋季 120
5.2.2 冬季 125
5.2.3 春季 129
5.2.4 夏季 132
5.3 北京市西南傳輸通道顆粒物輸送通量特徵 134
5.3.1 秋季 134
5.3.2 冬季 136
5.3.3 春季 138
5.3.4 夏季 139
5.4 本章小結 140
參考文獻 141
第6章 區域大氣污染輸送事件識別與演變過程分析 142
6.1 污染事件定義與識別 142
6.1.1 識別污染事件 142
6.1.2 污染演變過程 144
6.2 污染輸送氣團的識別 149
6.3 污染輸送氣團與污染事件耦合 158
6.4 污染輸送事件過程分析 160
6.4.1 秋季污染輸送事件過程分析 160
6.4.2 冬季污染輸送事件過程分析 166
6.5 本章小結 172
參考文獻 173
第7章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174
7.1 排放清單編制方法及排放源分類 174
7.2 主要排放源高解析度排放清單的建立 175
7.2.1 電力部門 175
7.2.2 工業部門 178
7.2.3 民用部門 183
7.2.4 交通部門 185
7.2.5 農業部門 187
7.2.6 生物質開放燃燒 193
7.3 2005~2015年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196
7.4 本章小結 201
參考文獻 201
第8章 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模擬系統及其多維驗證 203
8.1 空氣品質模擬系統介紹 203
8.2 WRF-CMAQ模擬系統的配置 204
8.3 模擬結果的多維驗證 205
參考文獻 224
第9章 京津冀區域間大氣PM2.5傳輸通量計算 225
9.1 污染物跨界傳輸通量的計算方法 225
9.1.1 傳輸通量的計算原理 225
9.1.2 通量計算邊界和計算參數 227
9.2 北京與周邊地區的相互傳輸特徵 229
9.2.1 冬季(1月)傳輸特徵 229
9.2.2 夏季(7月)傳輸特徵 232
9.2.3 冬夏兩季比較 234
9.3 天津與周邊地區的相互傳輸特徵 235
9.3.1 冬季(1月)傳輸特徵 235
9.3.2 夏季(7月)傳輸特徵 238
9.3.3 冬夏兩季比較 240
9.4 石家莊與周邊地區相互傳輸特徵 241
9.4.1 冬季(1月)傳輸特徵 241
9.4.2 夏季(7月)傳輸特徵 244
9.4.3 冬夏兩季比較 247
9.5 各重點城市的傳輸特徵總結 248
9.6 輸送通量的日變化特徵 254
9.7 本章小結 258
參考文獻 259
第10章 京津冀區域間傳輸對大氣PM2.5濃度的影響 261
10.1 計算方法 261
10.2 參數設定 263
10.3 基準年京津冀各城市及周邊地區相互影響矩陣 265
10.4 重污染過程京津冀各城市及周邊地區相互影響矩陣 269
10.4.1 京津冀區域重污染過程的篩選 269
10.4.2 重污染過程相互影響矩陣的模擬 270
10.4.3 典型重污染過程的分析 275
10.5 與其他研究的比較 277
10.5.1 北京的當地及區域貢獻 278
10.5.2 京津冀其他城市的相互輸送貢獻 279
10.5.3 特殊時段的區域貢獻 280
10.6 本章小結 281
參考文獻 282
第11章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聯防聯控策略 283
11.1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情景的構建 283
11.1.1 經濟發展 284
11.1.2 產業結構 284
11.1.3 人口及城市化率 285
11.1.4 能源消費 286
11.1.5 末端治理 289
11.2 不同情景下的大氣污染物分省排放總量 291
11.3 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各城市大氣污染物總量分配方案 294
11.4 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預測 297
11.5 不同情景下的輸送貢獻率 299
11.6 本章小結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