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官名。清末京師大學堂之總管官。光緒二十九年 (1903) 由管學大臣改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師大學堂總監督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清朝
- 隸屬機構: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官名。清末京師大學堂之總管官。光緒二十九年 (1903) 由管學大臣改設。
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官名。清末京師大學堂之總管官。光緒二十九年 (1903) 由管學大臣改設。沿革清末京師大學堂之總管官。光緒二十九年 (1903) 由管學大臣改設。受總理學務大臣之節制,專管京師大學堂各分科大學事務,統率...
從光緒三十年開始,清政府專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與管學大臣職務分開。光緒三十三年第一批速成科學生畢業。宣統元年(1909)第一批預科學生畢業。宣統二年8個專門分科除醫科外,均正式招生開辦,惟各科分門比原計畫為少。招生考試 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為作好招生工作...
《京師大學堂首任總監督張亨嘉文集》是一部書籍,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文集共收入《張文厚公文集》四卷(包括原文集的序一、序二及卷一經解、對策,卷二為論說、辨考,卷三為書、題跋,卷四為說帖、議、告示、記序、紀實、神道碑、墓表、墓志銘)、《賦鈔》兩卷(計三十篇);另收入陳衍《近代詩鈔》中...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張百熙 管學大臣 1902.12—1904.05,京師大學堂優級師範科 張亨嘉 總監督 1904.02—1906.02,李家駒 總監督 1906.02—1907.07,朱益藩 總監督 1907.07—1907.12,劉廷琛 總監督 1908.01—1908.06,京師優級師範學堂 陳問鹹 監督 1908.05—1912.05,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陳寶泉 校長 1912....
1912年2月25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嚴復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1912年5月3日,大總統批示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同一天,袁世凱簽發了任命嚴復署理北京大學校校長。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嚴復任首任校長;11月辭去校長職務。1913年,嚴復任總統府外交法律顧問。1914年1月26日,被舉為約...
宣統二年(1910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清朝滅亡、民國成立後,感念前朝恩澤,以遜清遺老自居。曾獨力撰著《新元史》,被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贈文學博士學位。民國三年(1914年)後參與《清史稿》的編撰工作,在清史館館長趙爾巽死後擔任代館長、總纂,負責整理《清史稿》的《儒林傳》《文苑傳》《...
李家駒(1871-1938),男,廣州漢軍正黃旗人,光緒甲午進士。1906年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組織大規模的運動會並親自參賽獲得第三名,轟動一時。1909年任駐日公使,深入研究日本政治、法律、財政制度,回國後成為新政、立憲運動的領袖,1911年秋臨危受命,出任資政院總裁,推出《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2月6日,孫家鼐受任首任學務大臣;另設大學堂總監督一職,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務,張亨嘉由大理寺少卿、原浙江學政被任命為總監督。張是致力於經學的保守派,1908年,他年逾花甲,告老還鄉。 宣統三年(1911年)正月,以痰疾逝世,享年64歲,朝廷予諡文厚。生平愛好 張亨嘉博學強記,通曉經史;做學問喜博大而惡...
宣統三年(1911年)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袁世凱內閣學部副大臣。張勛復辟,被任命為法部尚書,藉口年老未就職。勞乃宣堅持以封建三綱五常為修訂法律的根本原則。他認為法律生於政體,政體生於禮教,禮教生於風俗,風俗生於生計。農桑、獵牧、工商3種生計產生3種類型的風俗禮教政體,從而產生出家法、軍法、商法3種類型...
葉可梁是時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嚴復的外甥女婿,嚴復對葉可梁關懷備至。當得知葉可梁學成回國時,嚴復即函告外甥女"甥婿學成歸里,年少,前程令人健羨"。後葉可梁又應清政府學部考試,列一等第四名,被授予"進士"。嚴復聞訊即修函道賀。當時,嚴復擬加強農科建設,要在郊區拓寬農事試驗場千畝,招聘教員20名,...
會試正考官;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任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為南書房行走,授為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浙江省鄉試、會試正考官;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任陝西學政;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8月奉諭調補閩布政使,9月奉諭為山東提學使;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
清末皇帝溥儀的上書房師傅(漢文老師)、曾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大學校長)的著名書法家朱益藩老夫子,也是蓮花縣人。清代劉熙載有雲“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正所謂“書為心畫”,書法是一個人在內心精神世界的折射和靈魂深處的寫照,沒有相應的修為學問和見識...
孔祥柯少時聰穎,勤學好問,備受外祖父勞乃宣(清末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兼署學部副大臣)疼愛。曾隨勞乃宣在直隸、江蘇、浙江等地學堂接受初等教育,後就讀於天津中學,於1906年畢業。後又考入北京譯學館(北京大學前身)。1911 年畢業,獲“獎勵舉人”稱號,分發京曹為官。辛亥革命爆發,孔祥柯躊躇滿志,毅然辭官不就,...
等圖集、圖書編撰工作。論文著作 主要論文有《京師大學堂總監督關防溯源》《中國共產黨偽裝書研究》《開啟中國改革開放新階段的“入世錘”》《哈薩克斯坦“黃金武士”雕像初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南美馬黛茶壺研究》《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鳥形面具研究》《對文物庫房“大環境”的認識》等。
得知清朝學部籌建京師圖書館,正在“物色各種古籍,以保存國粹”,不知他出於炫耀或別的什麼心理,伯希和隨身攜帶一些敦煌 珍本,如《尚書釋文》、《沙州圖經》、《慧超往五天竺國傳》,《敦煌碑贊合集》等在北京六國飯店展示。當時,學部侍郎寶熙、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劉廷琛、京師 大學堂經科監督柯劭忘、翰林院侍讀...
重刊柯劭忞〈春秋穀梁傳注〉跋》。作者簡介 柯劭忞(1848—1933),男,字鳳蓀,號蓼園,山東膠州人,清末民國官吏、學者。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侍講、京師大學堂總監督、清史館代館長、總纂。治學廣博,尤精元史,他獨力編著《新元史》,負責總成《清史稿》,學術成就為人們肯定。
他還做過南書房行走、幾省主考官、京師大學堂總監督,1915年後,任遜位皇帝溥儀的漢文老師。他素以書法名世,晚年深得王羲之、米芾之精髓,筆墨趨於爐火純青,可謂渴潤相間,雄秀得宜,具有相當高的造詣。朱益藩同時又善詩能文兼精中醫學,惜生前所著詩文手稿均在“文革”中被焚毀,幾乎無一存世。朱益藩蓮花...